追求健康的人生,是每一个人共同的心愿。可是愿望不等于结果,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在生命的不同阶段,或多或少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
在年轻的时候,防患于未然;在中年的时候,根据体质特点有针对性地保健;在老年的时候,积极养生: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爱迪生说过,人类未来最好的医生,是懂得疾病预防的营养师。
如何获得健康,是一个复杂的生命工程。
健康和我们的饮食、遗传、生活环境、社会环境、医疗条件、心理健康、科学运动、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相关。
没有病的时候,积极预防:有病之后,主动就医,并寻求营养师的帮助,做好健康管理,这都是获得健康的必要途径。
预防的主要手段是什么呢?
每天锻炼身体、做爬山运动?
——可是忙碌的现代人没有时间!
每天均衡饮食营养?——可是很多人中午都在单位吃快餐!
睡眠充足,不要压力太大?
——可是要经常加班,没完没了的销售考核、评职称、写论文!
——实际情况千差万别!
既要健康,又要事业!既要健康,又要活得轻松自在!既要健康,又要天然怎么办?
生病了去找医生,不是动刀子,就是吃药,西药都有副作用。
想采用自然食疗的办法康复,又怎么办呢?
所有这些矛盾,只好找一个折衷的办法解决:生活方式改善加食疗保健。
正是因为人们有这样的需要,所以保健品市场永远都会存在。因为保健食品能补充营养、又十分方便,还具有纯天然的特点。
但如何根据自己的身体需要,有针对性选地择保健食品,是一个关键问题。
在这里我们专门来讲讲保健食品。
食疗与保健食品
由于市场经济初期保健品行业的无序发展,造成很多人对保健食品怀有偏见,“保健品,骗人的 反正吃不死人,也没啥效果”这就是目前大部分人对保健食品的认识。
其实我们在生活中,都离不开保健食品。
比如说你患风寒感冒,妈妈都会在晚上熬一杯加红糖的姜汤给你喝,晚上睡觉发一身大汗,第二天一早,感冒好了,又精神抖擞地去上班,这就是食疗。
采用的生姜,就是一种药食两用的食物。
食疗与保健食品的不同在于,食疗所采用的方法,都是传统的蒸、煮、熬、炖;而现代保健食品的生产,都采用生物科技方法,提取植物的有效成分,直接服用。
另一个不同在于,保健食品的取材更加广泛。
由于现代科技信息的全球共享,世界各国医学研究者和营养学家的科研成果,都有可能迅速转化成保健食品的生产理论依据和原料取材的依据。
比如说,保健食品里面可能用到泰国的野葛根,日本的纳豆,也可能用到东北原始森林中的哈士蟆,或者广西热带丛林中的木瓜,还有西藏高原的高山红景天,南海的珍珠等等,这就是产业化的优势。
你在家里做食疗,是不可能用到如此广泛的原料的。
保健食品在中国源远流长
中国有几千年的食疗文化历史,保健食品的观念也是深入人心。
可是由于生物科研技术的落后,很多保健食品的应用都是处于“经验”阶段,没有能够上升到以科研数据为基础的医学科学理论。
这就不可避免得造成“鱼龙混杂”的情况。
比如说醋泡花生可以辅助降血压,而且要用带衣的花生泡醋才有效果,为什么呢,经现代科研发现,是因为花生衣中有一种涩口的成分,叫花青素在起作用。经过法国科学家多年的研究,最后在松树皮、葡萄籽中都发现了这种物质。
现在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实现产业化、使用最多、效果最好的就是葡萄籽提取物了,它的有效成分叫原花青素OPC。把它制作成保健食品,就叫奥葡西,实际上就是浓缩的葡萄杆提取物,不仅对降血压有帮助,而且对心脑血管的保健十分好,是一种强效抗氧化剂。
再比如说,喝芹菜汁可以辅助降血压,而且小的日本芹效果要好于大的西芹,为什么呢,现代科学研究发现,芹菜中含有一种有效成分叫芹菜素,它的生物学功能可以达到降血压的效果。
日本芹的芹菜素含量远远高于西芹,所以效果比较好。
我们主持开发的心脑血管保健食品“心元素”就采用了这种保健食品原料。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保健食品具有科学的理论背景,很多时候我们是被一些不实宣传误导了。
保健食品的功效,得到全世界的认可
保健食品在各个国家都得到重视和认可。
在日本叫“功能食品”,有的国家叫“健康食品”,甚至有的国家把它开发成“植化药物”。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银杏的应用。
银杏树是中国的国宝,中国几千年前的《本草纲目》对银杏叶、银杏果的功用都有详细的记载。
可是直到现代,德国科学家对银杏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最后把它开发成心脑血管疾病的植物药品,既天然无副作用,效果又十分显著,受到全世界的欢迎。
现在全世界的银杏药物及保健制品的销售额达到了每年10亿美元以上的庞大数字,在这方面中国落后了。
保健食品不妨每天吃一点
保健食品是对现在生活方式的一种补充,每天吃一点,对身体是有帮助的。
道理很简单,人每天需要的营养素有40多种,需要吃20种以上的食物,才能够达到营养的平衡。可事实上,现代入的生活方式不可能吃这么多的食物。
因此,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特点,选用不同的保健食品,是很必要的。
比如说,儿童时期,就要选择补充钙、铁、锌、亚麻酸、DHA等营养素;心脑血管保健要选用含钙、镁、锌、硒、钾的营养素等等。
一个人的食物,可能是另一个人的毒药。
保健品也不要乱吃,不要看到别人吃什么好,你也去买同样的保健品吃。
比如说你是痛风患者,再去买核酸类的保健品吃,就会加重病情,适得其反。
所以最好去咨询你的保健医生,或者请教你的专业营养师。这就是健康管理的个性化原则,是很重要的。
保健食品的误区
在销售和消费保健食品的过程中,无论是“卖药”的保健品生产厂家,还是消费者,都存在一些误区或非理性的成分。
我们要客观科学地对待保健食品,才真正有利于民众的健康和保健食品行业的长久发展。
误区一保健食品是包治百病的神药
中国的保健品生产厂家,规模小而分散,好不容易开发出来一种保健品,恨不得把它吹到天上去,往往把它说成包治百病的神药。
其实这样的行为,对用户而言反而是降低了它的可信度,对营销而言也是没有明确定位的一个糊涂产品,找不到自己的特有消费人群,最后便被市场淘汰。
误区二保健食品应该一吃病就好了。
否则就是骗人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