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刻舟求剑文言文原文翻译注释

刻舟求剑文言文原文翻译注释

刻舟求剑,比喻人的眼光未必与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同步,也比喻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

  刻舟求剑

  作者:吕不韦

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

  注释

1.涉--渡,由后文的“舟”得出。

2.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3.其--他的,代词。

4.自--从。

5.坠--掉,落。

6.于--在,到。

7.遽--立刻,急忙,马上。

8.契--用刀刻。

9.是--指示代词,这儿。

10.吾--我的。

11.之--结构助词,不译。

12.所从坠--从剑落的地方。

13.其--他,代词。

14.者--……的地方。

15.求--找。

16.之--剑,代词。

17.矣--了。

18.而--但是。

19.若--像。

20.此--这样。

21.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翻译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

  启示

刻个记号便于打捞宝剑,原本并无错,可是把记号刻在了移动的船上,那岂不等于没有记号吗?这个故事对那些思想僵化、墨守成规、看不到事物发展变化的人是一个绝妙的讽刺。故事告诉我们办事不能只凭主观愿望,不能想当然,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灵活处理。

更多相关文章:

1.隆中对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2.掩耳盗铃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3.刻舟求剑文言文原文翻译注释

4.子虚赋原文及翻译

5.子虚赋原文及翻译

6.洛神赋原文翻译及注释

7.幼时记趣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8.《送穷文》原文及翻译

9.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翻译及原文

刻舟求剑文言文原文翻译注释

抖音看短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