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病毒感染的药物包括核苷类药物、蛋白酶抑制剂、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干扰素诱生剂等。
1、核苷类药物
代表药物有阿昔洛韦、齐多夫定、利巴韦林等,是临床上最早的抗病毒药物,目前主要用于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EB病毒等的治疗,主要以破坏病毒转录、终止病毒核酸合成发挥效用。
2、蛋白酶抑制剂
属于肽类化合物,此类药物能够与病毒蛋白酶催化基因结合,抑制其蛋白前体裂解,发挥抗病毒效果。常见的有利托那韦、沙奎邦韦、奈非那韦等,可用于新型冠状病毒、HIV病毒等的治疗。
3、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常用包括奈韦拉平、吡啶酮等,可用于HIV病毒的治疗,药物作用于病毒逆转录酶的某个位点,使其失去活性。
4、干扰素诱生剂
诱导机体细胞本身产生干扰素,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药物本身毒性较小,用于乙型肝炎病毒、乳头瘤病毒、人类疱疹病毒等的治疗。
5、其他
干扰素、新抗生素类药物、治疗性疫苗等也是针对治疗病毒感染的药物,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
出现病毒感染时,建议前往医院的感染科就诊,明确自身病毒感染类型,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严格遵医嘱使用对症治疗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