茱萸是山茱萸科属带香双子叶植物。别名:越椒,它生长于温暖地带,海拔400至1500米少数达2100米的林缘或森林中。其为落叶乔木,高4至10米,树皮灰褐色,小枝细圆柱形,卵形至披针形,被黄褐色短柔毛,基部宽楔形或近于圆形;上面绿色,下面浅绿色,稀被白色贴生短柔毛,叶柄细圆柱形;伞形花序生于枝侧,花瓣黄色,向外反卷,花盘垫状,花柱圆柱形,核果长椭圆形,红色至紫红色。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弱小的吴国每年都得按时向强邻楚国进贡。有一年,吴国的使者将本国的特产“吴萸”药材献给楚王。贪婪无知的楚王爱的是珍珠玛瑙金银财宝,根本看不起这土生土长的茱萸,反认为是吴国在戏弄他,于是大发雷霆,不容吴国使者有半句解释,就令人将其赶出宫去。楚王身边有位姓朱的大夫,与吴国使者交往甚密,忙将其接回家中,加以劝慰。吴国使者说,茱萸乃我国上等药材故而献之。听罢,朱大夫派人送吴国使者回国,并将他带来的吴萸精心保管起来。
茱萸雅号“辟邪翁”,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很盛行,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称为茱萸囊,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