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城隍庙的建筑简介

城隍庙的建筑简介

九峰城隍庙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清朝康熙、乾隆年间曾多次重修。1990年春,群众捐资修葺后殿。1994年,县政府拨给7万多元修建费,恢复城隍庙大门原貌,雕塑毁坏的神像,恢复旧观。2000年升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正式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峰城隍庙的大门口,左右供奉的是马将军;门后两边,左为大哥爷,右为二哥爷(貌似“黑白无常”)。

城煌庙的仪门,俗称第二殿,有三门,中为的中门,两边设有边门。门墙镶有修庙石刻碑记。

仪门降四级石阶,正中一甬道直通大门,甬道两边各一天井,甬道和天井全部铺上石板;仪门后连一凉亭,此亭曾演过戏,被称戏台;两边的横廊有六个小庙盒,供奉着伯公,观音,周公,施公,朱公等神位,这些都是对九峰民间有贡献的神明。据记载,府城隍庙里通常会有比普通城隍庙更多的配神,这样看来,这六个庙盒的确是九峰城隍庙“府级建制”的有力证明了。

第三殿为廊庑,卷棚歇山顶,祀十二房科,立于两旁,左右各五,高如常人。房科后壁,分别画上平和县的八景图。这八景是:双髻升曦、九峰返照、东郊春雨、西岭暮霞、天马晴烟、石潭秋月、笔山侵汉、壁水澄波。

双髻升曦——城北大峰山,蜿蜒十七奇峰,中有两峰状如少妇新妆双髻,名双髻峰,每当旭日初升,晨曦远望,双髻飘然欲仙。

九峰返照——城东南九和岭层峦叠嶂,夕阳返照,树木掩映,宛然如画。山中还有石棋盘和石船等“仙迹”。

东郊春雨——东郊接官亭一带,数十顷田园旷如平畴,每值春雨绵绵,云蓑雨笠,纷然如织,自成一幅天然美景。

西岭暮霞——城西卓凤山,山麓有栗子园、九鲤潭等景点,环境幽静,每当落日衔山,暮色苍茫,霞光掩映,又成一景。

天马晴烟——城西南接近粤境有天马山,盖其山势奔腾,状如奔马,故名。游人登上绝项,俨若骑马登天。

石潭秋月——潭在南门外,水色石影相映成趣。每逢中秋,临风赏月,携酒对饮,高歌吟咏,有如置身赤壁。

笔山侵汉——笔山又名塔山,在城西,山上有文峰双塔,关如大笔,直侵云汉。登上塔山,城内街市,尽入眼中。双塔建于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1918年农历正月初七,小塔毁于地震。1929年重建小塔。1966年,双塔俱毁。1989年,重建小塔。1996年,台胞朱峰吟捐资40多万元,重建大塔。文峰双塔现成为九峰镇的标志。

壁水澄波——文庙(今平和二中校内)前有一口泮池,呈半月状,池水澄碧,传闻每逢池水弥满,则人文出。

第四殿为大殿,重檐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祀东岳大帝,正中泥塑一特大东岳大帝坐像,立姿三米有余,坐像前树立交簿官立像四,左右各二,高二米有余。大殿左右置一铜钟一皮鼓。

第五殿是城隍庙的主殿,也是最后一殿,供奉的就是城隍爷和城隍妈了。木雕城隍尊神,神采奕奕,高如常人。左右各一室,精美且神秘,从床铺到桌椅,甚至洗脸架和毛巾都摆放得整整齐齐,可又并不像是有人住过,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里是城隍爷和城隍妈的寝室,各种生活物品一应俱全。每天早上,都要给城煌爷、城煌妈叠被子,晚上,把被子铺开,蚊账放下来,早上时,端洗脸水,刷牙水,晚上还要再端一次,每一天都坚持,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最为有历史和文物价值的当属,殿前左右横廊,廊壁画着《二十四孝图》《十八地狱图》,场面恢宏、人物众多,用最生动的造型向前来拜祭的人们宣扬着城隍信仰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