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手就是指的腕关节的狭窄性腱鞘炎。最容易出现在双手腕的桡侧,即大拇指的指根和手腕的交界处。如果翘起大拇指会引起疼痛,检查的时候,抓住手腕向小指方向用力扳会引起疼痛,这就是狭窄性腱炎的典型表现,局部压痛很明显,可以摸到局部略微隆起。
它的出现机制和生完孩子抱宝宝有直接的关系,这种情况不单是产妇会有,而且经常抱孩子的婆婆或者外婆也很容易出现,男性出现的几率比较少,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抱的少了。
右上角关注“骨科姚大夫” 问病情留言或私信
与医生交朋友,让大家成为自己的保健医生!
如何来预防妈妈手的出现,最关键的是抱孩子的姿势和时间。下图是正确抱孩子的方式,如果采用错误的抱孩子的方式,手挽就会需要用很大的力量,长时间的用力就会导致狭窄性腱鞘炎的出现,大家注意看一下模特的左手位置。
出现狭窄性腱鞘炎,如果是早期以休息制动,局部急性期疼痛剧烈的时候可以做冷敷,3到5天后可以开始做热敷,轻轻的顺行按摩,不要太暴力,一般休息一段时间会缓解。如果时间比较长了,需要做封闭和服用非甾体类的抗炎药,如果保守治疗无效的,需要做小针刀或者手术来进行韧带松解。
4月份生下劲宝后,地表最强辣妈Ella常常在微博分享自己当妈后的心路历程,之前更是自爆月子里的洗冷水澡的荒唐事,今天凌晨Ella在微博发了贴着胶布的“妈妈手”,感慨妈妈真伟大。
什么是“妈妈手”?“妈妈手”即为手腕腱鞘炎,又称为狭窄性腱鞘炎,是一种常见的腱鞘疾病。因为错误使用手部肌肉,造成大拇指基部连接手腕的部位产生剧烈疼痛,无法轻易弯动,进而造成生活的诸多不便。
那我们该如何预防呢?
正确抱孩子的姿势get!
长时间保持某一个姿势喂奶或者承托宝宝是导致“妈妈手”的主要原因。新妈妈一定要掌握好抱孩子的正确姿势:要把孩子的主要重心放在前臂,手腕只是起到轻轻扶挡的作用,最好是两侧手臂交替抱小孩。也不要将虎口张得太开,避免造成大拇指短伸肌及长外展肌肌肉的过度拉扯。另外,任何一个姿势不要保持时间过长,要经常变换姿势
婴儿床的高度要适中
对于个子娇小的妈妈而言,婴儿床的高度是需注意的重点。因为婴儿床护栏通常较高,妈妈要侧弯俯身从床里抱起宝宝时,肩膀需要耸起,手需要压低,手腕就容易呈现不当的角度,且大拇指要特别用力,就容易产生“妈妈手”的问题。 婴儿床护栏的高度要根据妈妈的身高进行调整。
适当的手关节运动
当妈妈们的手腕部出现酸胀感时,甩甩手,左、右转圈,不仅能消除不适感,还能锻炼腕部灵活性。
当然了,要是有什么育儿的或者宝妈的知识想学习或者分享的,可以去看看达肤人哦~我以前也是什么都不是很懂,看到知道了达肤人之后,才发现这是一个很好的评台。打开威新打名字就可以了哦。
近日,刚生产完不久的演员熊黛林就被拍到外出就医,双手还缠着绷带,当被问到双手是否有大碍时,她回答是“妈妈手”,可见照顾好双胞胎并不轻松。
对此,一大波网友纷纷感叹,自己也曾经或正在经历这些产后又喜悦又难熬的阶段。
其实,患上过“妈妈手”的明星可不只熊黛林自己,SHE歌唱组合成员之一陈嘉桦(Ella)也曾在产后2个月时晒出了自己贴着膏药的手,并配文“传说中的妈妈手”。
到底什么是“妈妈手”?
人们常说的“妈妈手”,医学上称之为“腱鞘炎”。
由于经常抱孩子,很多新妈妈很快就患上了“妈妈手”,手腕、大拇指经常疼痛,不能用力,有时睡觉醒来,手指头麻麻的,手都不能动弹。
腱鞘炎是因长时间重复性或持续用力,令肌腱与腱鞘产生磨擦,劳损,压力增加,导致无菌性炎症;手腕用力或向小手指那边偏斜时出现疼痛,有时会很突然和剧烈。手腕大拇指根部有时会出现肿胀,可摸到一个鼓包,压着可能会出现疼痛感。
一招检测“妈妈手”
将拇指放入四指中,轻轻握拳,拳头往小拇指的方向压,如果靠近大拇指的手腕会痛,就可能是“妈妈手”找上门!
缓解“妈妈手”,记住医生说的4句话
预防“妈妈手”,缓解“妈妈手”带来的疼痛,扬州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时代与扬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科主治医师王佳月给出4条建议,新手妈妈都该了解。
◎两侧手臂交替抱宝宝
要把孩子的主要重心放在前臂,手腕只是起到轻轻扶挡的作用,最好是两侧手臂交替抱小孩。另外,任何一个姿势不要保持时间过长,要经常变换姿势。
◎肘腕部酸胀立即休息
月子期间新妈妈身体虚弱,身体劳累容易致使手指和腕部的肌腱和神经损伤。
无论干什么活,当感到肘部、腕部出现酸胀时,一定要立即停下来休息,不要让手腕关节过度劳累。比如新手妈妈用吸奶器、换尿布。
◎锻炼腕部不妨甩甩手
适当的手关节运动。无论抱宝宝、使用键盘还是炒菜,当手腕部出现酸胀感时,当事人可以先停一停,甩甩手,左右转圈,不仅能消除不适感,还能锻炼腕部灵活性。
◎月子注意手关节保暖
平时要注意手部保暖。特别是新手妈妈,在月子里注意手部保暖,避免寒冷刺激,一些体弱的奶奶和外婆也要注意手关节部保暖。
本文参考资料:
①《扬州晚报》2018-05-07《“妈妈手”不是新手妈妈“专利” 带孩子做家务 56岁外婆也中招》
②《健康时报》2011-02-24《新妈妈手腕易受伤》
③人民网-四川频道2016-09-08《经常抱宝宝 医生提醒小心“妈妈手”》
④佛山市妇幼保健院2017-04-10《产后手腕痛,赶紧来测测,是不是“妈妈手”找上门了》
健康时报客户端编辑:郑新颖
妈妈手其实是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从来没有听过:爸爸手、爷爷手,为什么只有妈妈手呢?这个名词的背后是妈妈们长期用手给宝宝搓洗衣服、拧毛巾、双手接触冷水、长时间抱孩子的辛苦历程,可以说这是最让人心酸的疾病了。
抹掉眼角泛起的泪花,我来详细说说这个疾病该怎么预防吧~
长时间保持某一个姿势喂奶或者承托宝宝是导致“妈妈手”的主要原因。新妈妈一定要掌握好抱孩子的正确姿势:要把孩子的主要重心放在前臂,手腕只是起到轻轻扶挡的作用,最好是两侧手臂交替抱小孩。也不要将虎口张得太开,避免造成大拇指短伸肌及长外展肌肌肉的过度拉扯。另外,任何一个姿势不要保持时间过长,要经常变换姿势。
对于个子娇小的妈妈而言,婴儿床的高度也是需注意的重点。因为婴儿床护栏通常较高,妈妈要侧弯俯身从床里抱起宝宝时,肩膀需要耸起,手需要压低,手腕就容易呈现不当的角度,且大拇指要特别用力,就容易产生“妈妈手”的问题。 婴儿床护栏的高度要根据妈妈的身高进行调整。
当妈妈们的手腕部出现酸胀感时,甩甩手,左、右转圈,不仅能消除不适感,还能锻炼腕部灵活性。最后也要提醒不是妈妈的围观群众们:“妈妈手”可不是妈妈们的专利,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玩手机的时间增长,如今患上该病的白领越来越多了,最好少玩手机哦!
Hi,我是童姐。我是一个3岁孩子的妈妈,也是孩子王首席育儿顾问,持有国家高级育婴资格证,在孩子王有近5000名和我一样的育儿顾问为宝妈们提供婴儿抚触、产妇催乳、宝宝理发、营养指导、母婴护理、成长培育等服务,让当妈妈变得更简单!
想知道如何预防,我们就应该先了解妈妈手发生的原因,从原因出发才能解决根本问题。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妈妈手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做好预防至关重要。
妈妈手发生的原因
妈妈手又叫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主要原因是控制拇指的肌腱处受到长期反复的牵拉导致发生炎症甚至粘连。妈妈手并不是妈妈们的专利,妈妈手代表了长时间手工劳动的一类人。这类人的特点就是过度的使用手。导致妈妈手的原因除了主要的过度使用外,还有就是手部劳动时姿势的错误。
知道了原因我们就能科学合理的来预防妈妈手的发生。预防主要从两方面进行:
一,功能训练
劳损的发生时因为外界的刺激和强度大于了拇指肌腱的强度,因此发生了劳损,引发症状。所以预防中要加强拇指,前壁肌肉和肌腱的强度,以及柔韧性。提高自身软组织的质量,抵抗外力反复的牵拉,达到预防劳损的目的。牵拉放松前壁肌肉练习,采用静力性拉伸,30秒一组,拉伸3~4组。前臂力量练习15~20次一组,练习3~4组。
二,健康教育
再强大的肌肉也赶不上过度的破坏,所以健康教育很重要,帮助妈妈们改正错误的姿势可以很好的预防妈妈手的发生。如下图,抱孩子的时候尽量把手指伸直,力量集中在整个手掌,而不是弯曲着手腕,利用手指发力,这样很容易引发腱鞘炎。
我是运动康复师,欢迎大家关注我。
哺乳期的妈妈经常会手腕疼痛,俗称“妈妈肘”,医学上叫做“腕管综合征”,是因正中神经受压产生的一系列症状。
孕期体内水钠潴留,组织明显水肿使腕管空间更狭窄,产后如果频繁用力,如不可避免的抱婴儿,喂奶都会加重手腕酸痛不适。
建议多休息少抱娃,疼痛时可以适当热敷看能否缓解,如果一直不能好转,建议去医院看看。
如想了解更多,请关注我!
很多大人发现,抱着宝宝不容易哭闹,更好安抚,更好哄睡,于是就选择用抱哄的方式来哄睡宝宝。
在抱哄的过程中,宝宝在大人怀里睡着,一转移到床上,环境、温度一变,宝宝就容易醒,大人担心宝宝醒,就不敢放。
而且在持续抱着,一旦宝宝有点醒了,大人可以马上接着拍拍、走动一下,就能帮宝宝接觉,如果放到床上,很快就会醒,醒来又很难哄,担心宝宝睡眠不够,就一直抱着。
抱着抱着,就容易抱出「妈妈手」,也就是腱鞘炎的问题,更有甚者抱到腰痛,腰椎间盘突出,落一身「月子病」。
那能不能不抱、少抱呢?
小心翼翼抱着宝宝哄睡,经过漫长的哄睡时光……
宝宝终于睡着啦!
蹑手蹑脚到床边,慢,慢,一点,一点往床上放,屁股放上去啦!
再接再厉,再放,放,放……
哇!一声大哭,娃醒了。不抱不睡,一放就醒。
想要预防妈妈手,首先得戒抱睡。
1. 睡沉再放
宝宝刚睡着时睡得比较浅,很容易受到干扰醒来,等宝宝睡沉一点再放,会比较不容易醒来。
如果刚放下没醒,但过不了多长时间就醒来,大人也不要急于抱起来哄睡,可以先尝试拍拍嘘嘘帮宝宝接觉,实在不行,再抱起重新哄睡,但仍然应该尝试迷糊就放。
2. 放慢一点
宝宝一放就醒,还有可能是突然失重和温度改变造成的。
在抱着哄睡时,可以在手臂垫个毛巾,放下时连着毛巾一起,宝宝不容易对温度变化产生警觉,睡稳了再把毛巾撤走。
在放下的过程中,一定要慢,避免头低脚高,要先放屁股,稳定了,再慢慢放下头部,同时结合搂胳膊、轻拍、按手这些手段稳几分钟,一边拍一边跟宝宝念叨,「宝宝乖乖睡觉,妈妈手拿掉了哦」,让宝宝有心理准备再把手撤离。
害怕跟宝宝念叨会吵醒他?其实越是偷偷摸摸,宝宝越容易醒,一边念叨一边放下倒是能安抚宝宝。
也可以让宝宝趴在你身上,大人慢慢坐到床上,逐渐切换到半躺,然后到比较低的角度,顺势侧身,用滚动的办法,最终让宝宝躺到床上去。
3. 尝试床上入睡
宝宝在怀里睡着,睡到一半却迷迷糊糊发现自己在床上,也会让宝宝生气大哭,直接醒来。
为了维持睡眠环境一致,可以尝试迷糊的时候,就把宝宝放到床上,直接在床上完成入睡的过程。
如果不适应可以采用轻拍、白噪音、搂住等原地安抚方式,关键是「敢放」,与其放床就醒,不如醒着(迷糊)就放。
其实,如果从出生开始,大人就能有意识地多尝试迷糊就放,减少持续抱睡,也能减少将来严重依赖抱睡的情况。
虽然对于小月龄的宝宝,放下易醒或睡不长的情况更普遍,但长远来看,这个时候舍易求难,尝试迷糊就放仍然是值得的。
4. 借助一些辅助
在宝宝还没有完全戒除抱睡的时候,可以借助一些辅助措施,让自己抱得轻松点。
0~3 个月的宝宝可以用襁褓,这样放下去不容易惊醒;
准备一个摇椅,配上腰垫,新生儿还可以用背巾、推车,减少大人的体力消耗;
宝宝入睡困难的时候,可以抱着他在瑜伽球上轻轻颠;
可以放一些白噪音帮助宝宝入睡。
5. 解决生理原因
有些宝宝放不下可能是因为存在生理原因,比如胃食管反流。
在宝宝吃饱后,不要立即让他睡,吃完先拍嗝,竖抱一会儿,可以减轻胃食管返流的问题。
到 6 个月以后,抱睡的身体原因减少很多,主要是习惯,关键就在于建立新习惯,还是前面说的——要「敢放」。
抱睡问题不是一日养成的,同样也不可能一两天就解决,习惯的改变是需要时间和经验积累的,家长更要有耐心,一次不行可以下次再试,不要急于毕其功于一役,也不要一遇到困难就放弃。
本文参考丁香医生科普文章:不抱不睡,一放就醒,抱睡到底该怎么解决?(作者:小土大橙子)。
很多新妈妈会有这样的经历:手腕关节大拇指侧出现疼痛、无法用力,严重的还有抱不住宝贝,差点把宝贝摔在地上的情况,让妈妈们心有余悸。
其实这种现象很常见,医学上称为狭窄性腱鞘炎,俗称“抱仔手”“妈妈手”。
人体在手腕的拇指倒上有两条肌腱,包括外展母长肌与伸拇短肌,这两条肌腱绕过拇指后突起处,通过一条狭窄的革建鞘隧道内。
一再重复使用手腕,就会造成两条肌腱与腱鞘摩擦,严重时就会 产生手腕肌腱发炎的情况。
对于新手妈妈,常因为宝宝的头不好控制,用手来支撑婴儿的头,长期使用的结果,造成手腕肌腱发炎,手腕附近疼痛肿胀,而形成“妈妈手”。
妈妈手的治疗
医师会根据病情给予非类固醇类的消炎止痛药,约服用1~2周,如果时间允许的病人,可合并物理治疗或以物理治疗代替药物治疗,治疗的频率就因人可安排的时间而异。
物理治疗的方式有两种:
一是在肌腱炎部位用超音波治疗,目的是治疗肌腱发炎;二是使用经皮电刺激,目的是放松肌肉。然后1~2周定期回诊看病情是否有改善。
上述方式未见效,医师会考虑使用类固醇局部注射。这种方式效果非常好,注射1~2次病症即可完全改善,因为它是很强的消炎药,90%以上的病人都可治愈。
妈妈手的预防和家庭护理
休息并佩戴护腕:减少患手的使用,避免大拇指长期负重并重复同一动作,尽量让大拇指得到休息,给机体创造好的愈合条件。
手法按摩:先在患处涂抹少量按摩油,用拇指揉按周围肌肉,并在疼痛的肌腱处进行弹拨,然后再握住疼痛处在牵引的情况下做屈腕、伸腕动作,每日1-2次,以不痛为度。
抱婴姿势要正确:尽量让五指并拢,手掌、手腕成水平状,以平摊婴儿的重量,喂母乳时尤其注意不要多度使用拇指,或持续太久。
适当热敷:如遇到冷天疼痛加重,可用热毛巾敷于患处3-5分钟,重复3次。(图片来源于网络)
妈妈手都是抱孩子抱多了才有
我觉得我奶奶说的对,小孩子躺着长的快,不要老是抱她,一来,损害脊椎,长得太快了,长时间抱脊椎会长歪。 二来,一直抱着,你累,宝宝也累
刚出生的宝宝是需要一个习惯的养成,一直抱着,宝宝就想一直抱着,一直是躺着喂奶,宝宝就是躺着的时候多。
刚出生的宝宝,就几点要求,吃饱,拉臭臭,拉尿,睡觉。满足了这几点要求,宝宝一般不缠人。
如果宝宝哭了,三步走,先看是不是拉臭臭拉尿了,再用手碰碰宝宝嘴角是不是向你手边凑,这是饿了。最后一步,什么招都没有了,就喂母乳,基本,万试万灵。
不要热着宝宝,她的正常体温比大人高一两度,热着容易哭闹。宝宝可以凉着点,不能热着。
我的经验之谈,供你参考。
首先,先给大伙看完5个图:
1.Ella
2.熊黛林
3.徐若瑄
4.欧弟媳妇儿
5.以及有共鸣的网友们
在经历了产床上的磨难,跨越披荆斩棘的恶露和乳腺炎之后;
您觉得是否就无恙了?
那么你就错了,前方,还有可怕“的妈妈手”等着您;
对女人而言,从怀孕到产后的过程是很艰难的;
近几年几位明星面对这个问题,也是吐槽不断,而谈论得最多的,就是今天所提到的“妈妈手”。
SO,“妈妈手”到底是什么鬼???
不说太专业的描述,大概意思描述就是发生在拇指的长、短伸肌的一种慢性炎症;
专业的名称则是--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会产生这种炎症的最大原因:
就是我们小宝宝的头部不容易控制;
姿势不对,加上长期用手来支撑;
腱鞘处和肌腱反复磨损;
所以就有了这样一个既普遍又可怕的“妈妈”手。
你可不要小了这个问题,一再重复使用手腕,很容易造成两条的摩擦,严重的话就会产生手腕肌腱发炎的情况,如果不重视,疼痛感会越来越剧烈,还可能造成永久性的行动不便。
千万不能小觑这个问题,因为,如果任由炎症的发展;
重复的腱鞘和肌腱摩擦,是很有可能造成行动不便,并且是永久性的。
SO,要怎么预测是否得了“妈妈手”?
根据动态图演示,拇指由上往下压,合拳,再往下“点头”,然后感知手腕的疼痛;
如果感到疼痛,疼痛的程度就决定了你要重视的程度了。
正确的抱娃姿势才是预防的王道!
答案如图所示:
现在很多年轻妈妈都会经常重复上图的动作,其实是不对的;
宝宝靠在妈妈手臂,而妈妈的腕屈曲一旦固定重复动作,就容易有炎症。
上图中,让婴儿头枕抱的人的肘部,相对稳定,抱娃的人手部用力少,力量由躯干,,部共同提供。
如上图所示,妈妈手部力量用得少,手腕、躯干、肩部,肘部共同负担,这就是最准确的方式;
还有,不用再提醒宝宝是横着抱了吧!?
大家应该也都清楚明白婴儿颈部还未完善的发育好,竖抱则容易赞成对脊椎的伤损。
预防锻炼是关键,不是只有妈妈才会有“妈妈手”
相信大家也看过下面这个新闻,所以,过度使用手指发力等动作,都会造成炎症的。
那我们大家就有了一定共识:新手的妈妈一定得学会正确的抱娃动作姿势,尽量也不抱或者少抱小孩;
下面,我就发几组有效的动作:
早日预防还是非常重要的,说白了,当老公的要多体谅一下老婆,记得给老婆的手多点休息的时间!爱护宝宝,也要爱护宝妈。
我是益方泉小编,两个孩子的妈妈,有关孩子营养、日常保健与护理等方面问题,问我吧!我们专注宝宝健康与饮水问题,欢迎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