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读目标
1 体会本文的现实意义。
2 学习小中见大的写法。
3 把握幽默的语言风格。
课时安排
1课时。
[问题导引]
一、作者是怎样结构全文的?
本文结构大致可分为三部分。
(一)引子:(1-2自然段)
开篇作者由清朝剪留辫子一事说起,自然引出对理发工的态度来,“很为他们不平。”又重加引述翼王石达开一诗,表现理发工们的“职业丰姿”。这两者可作为文章的引子,道出作者本是对理发工怀有好感的。
(二)主体:(3-7自然段)
看“读者来信”(“乡下佬”剃平头遇阻)有感。
作者本来对理发工的好感“不料”由看到一封“读者来信”而改变。作者由此娓娓谈来。由古时的`“髡”说起,以至“时至今日”,剃头“无非是保护头颅和美观上的讲究”。视野开阔,语言诙谐幽默又不乏讽刺之意。“乡下佬”不能剃平头?何也?是因理发师瞧不起,认为是异想天开,“乡下佬”不够资格!“剃头刀在他手里”,当然剃不成!当今,有权而弄权者,以权谋私者,以权要胁他人者,以权损人者……何其多也?
(三)结尾(8自然段)
提出希望:“试看剃头者,人亦剃其头。”
“有权就要耍”,社会就不会太平,人民利益就要受损,所以,要使有权者不耍权,不弄权,就要加强社会监督机制建设!
二:本文在写作方面有哪些技巧?
纵观此文,一些写作技巧值得我们探讨学习。
首先,选材虽小,立意深远。从身边小事谈起,从平凡的生活现象落笔,娓娓谈及社会重大问题。以小见大,用小事反映大问题。
其次,过渡自然。作者由“剃头”一事论及社会“有权者耍权”之现象,其间衔接过渡十分自然。“原因简单之至,剃头刀在他手里”,承上之句,启下之论,为下文阔开思路做下铺垫。“这就是权”,一句同样承上启下,引人论“权”之路。
最后,语言技巧,本文语言似谈天说地,十分自然,但其中讽刺之意却丝毫不减,反而借助这种自然幽默的语言更加加强了语言的讽刺力度。
三:有人认为文章就取材而言,有“小题大做,借题发挥”之嫌,为什么?
就立意取材而论,虽不免小题大做之嫌,却也颇显借题发挥之能。一个县里的理发工人不给“乡下佬”剃平头,原因何在?事情的发生经过是怎样的?《人民日报》读者来信是否有详尽交代?理发师是否另有隐情?是非曲直,是否还应该听听理发师们的“另面”说法?本
文都没有只言片语提及,剪除了枝叶,直接告知结果。即使只管结果,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理发师不替乡下人剃平头,不过也只是特例而已,并非一种普遍现象,何以这样一个细微的个别现象,能与权力之大有必然的联系呢?再假如,即使这种行为是一种较普遍的现象,大多数的城里理发工人都不替乡下农民剃平头,矛盾实质的所在,似乎也不是权力问题,而是城里人的优越感,歧视心理在作祟,或其它种种复杂微妙的因素在起作用。那么,作者凭什么将“剃光头”这样的区区小事“发微”成耍权弄权的赫赫大事呢?一言以蔽之:小题大做,借题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