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密度(True Density)是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的状态下单位体积的固体物质的实际质量,即去除内部孔隙或者颗粒间的空隙后的密度。与之相对应的物理性质还有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
真密度的计算公式:ρ=m/v
式中:ρ----真密度
m----试样的质量
V----试样的体积
以上测试在锂离子电池材料的真密度测试中经常使用。
视密度,表达式,视密度=质量/(实体体积+内部闭口孔隙体积) 注:不包括物体表面的开口空隙体积;煤的视相对密度apparent relative density; 在20℃时煤(包括煤的空隙)的质量与同体积水的质量之比。以g/cm^3表示。它是表征煤物理特性的一项指标。
测定方法有多种,常用涂蜡法(或涂凡士林法)和水银法。涂蜡法是在煤粒的外表面上涂一层薄蜡,封住煤粒的孔隙,使介质不能进入。将涂蜡的煤粒浸入水中,用比重天平称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测出煤粒的外观体积,从而计算出视密度。水银法则是将煤粒直接浸入水银介质中,因水银的表面张力很大,在常压下不能渗入煤的孔隙,煤粒排出的水银体积,即为包括孔隙在内的煤粒外观体积,进而就可计算出煤的视密度。
真密度是指理论密度。
视密度可以理解为堆积密度,简单的说就是视密度是算了孔隙在里边的,所以一般比真密度小。
一个物体的视密度小于真密度,说明该物体是可压的。如果视密度等于真密度,即该物体不可压,即不可减容。当然,这是指不破坏物体本身分子结构的情况下不可压缩,如果压力大到足以克服库仑力甚至是核力的情况,则物体仍可被压缩,这时物体发生了“质”的变化。特别是到克服核力的程度,那就是发生核反应了……目前所谓的惯性约束,加速α粒子从各个方向同时撞击氢原子核,使其被“挤压”,从而发生聚变反应。从理论上讲,最后新生成的聚变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更紧密了,即密度变大,核子放出结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