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控制情绪
情绪在心理健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心理健康者经常能保持愉快、开朗、自信和满意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
反之,经常性的抑郁、愤怒、焦躁、嫉妒等则是心理不健康的标志。
当一个人心理十分健康时,他的情绪表达恰如其份,仪态大方,既不拘谨也不放肆。
2、塑造人格
人格是人所有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就是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养出健全的人格。
有一则印度谚语说: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人格,人格决定命运。
我们的性格和命运正是由我们自己每时每刻的行动自我雕塑而成。
3、有家有业
家和事业是成年男性责任与压力的源头。
家庭的和睦与事业的成功绝非水火不容,它们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家和万事兴”,无力“齐家”,恐怕也无力“平天下”。
在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时,更应具备一个健康的心态。
4、取之有道
“君子好财,取之有道。”
一方面说光明正大增加收入,另一方面也可说是以健康心态对待自己的私欲。
在嫉妒和眼红之外,以一颗平常心对待花花世界里的诱惑。老天总是会把机会给那些勤奋的人的。
5、了解自己
有一个人永远跟我们生活在一起,这个人就是我们自己——自我。
孔老夫子说过:“知己者明,知人者智。”
我们只有了解自己,接受自己,才有可能是幸福的,是健康的。了解自己的长处,我们会清楚自己的发展方向;了解自己的缺陷,我们才会少犯错误,避免去做一些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6、面对现实
我们可能没有出生在一个富贵的家庭;我们的工作可能也不尽如人意;我们的爱人可能也不精明能干、体贴入微;我们的孩子可能也不都聪明伶俐、顺从听话;我们也可能正在遭遇着挫折和磨难……
但是,我们只有先正视这一切,接受这一切,在此基础上,才有改变的可能性。只有认清现实,接受现实,脚踏实地,我们才能有更大的收获。
7、善与人处
人生活在由他人构成的社会中,就像鱼生活在水中一样,离开了他人,离开他人的帮助,人将无法生存。
有心理学家统计,人生80%左右的烦恼都与自己的人际环境有关。
对别人吹毛求疵,动辄向他人发火,侵犯他人的利益,不注意人际交往的分寸,都将给自己带来无尽的烦恼。
8、承担责任
除了襁褓中的婴儿之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工作。
儿童要尊重父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成年人要承担家庭和社会的重担,在工作中获得谋生的手段并得到承认和乐趣。
所以,失业给成人的打击不仅是经济上,而且是心理上的,它会使人丧失价值感,带来心理危机。能够勇敢地承担责任、从工作中得到乐趣的人,才是真正成熟、健康的人。
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说:“劳动一日,方得一夜安寝;勤劳一生,可得幸福的长眠”。
而逃避责任、逃避工作只能使人感到烦躁和悔恨。
一、实实在在的安全感
如果人没有安全感,那么就很难保持心理的健康。
抑郁、焦虑等心理,会引起消化系统功能的失调。
二、充分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
超越自己的心理能力的工作,会导致心理力不从心,从而给心理健康带来麻烦。
三、生活目标切合实际
目标要量身定做,不要好高骛远,遭遇挫折,对心理健康无益。
四、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
人不能把自己封闭,因为精神需要与外界接触,一方面可以丰富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
五、保持个性的完整和和谐
个性中的能力、兴趣、性格与气质等各种心理特征必须和谐而统一,方能得到最大的施展。
六、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学海无涯,现代社会在不断的进步,所以就必须不断学习新的东西,使生活和工作能得心应手,少走弯路,以取得更多的成功。
七、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与人交往时有正向积极的关系,也有负向消极的关系,而人际关系的协调与否,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八。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喜怒哀乐总是在会降临在每个人的身边。不愉快的情绪必须释放,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但不能发泄过分,否则,既影响自己的生活,又加剧了人际矛盾,于身心健康无益。
九、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
有什么才能和爱好就要发挥出来,但不能妨碍他人利益,不能损害团体利益。
十、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下,个人的基本需要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在合法的情况下可以使自己的心理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否则将会受到良心的谴责、舆论的压力乃至法律的制裁,自然也就无心理健康可言。
人要合理的发泄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人的心理健康全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你可以使自己心理永远健康,你也可以在瞬间让自己的心理陷入无边的黑暗。
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在你心中,你掌握着自己的心理健康。
1、能按成人的要求去观察事物,记得快、记得住、记得对。能就具体直观的事物进行概括。
肯动脑筋,想像力丰富,善于对周围事物和现象提出各种问题,并能解决一些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问题。
2、爱父母,爱老师,爱小朋友。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对人有礼貌,会用礼貌用语,有同情心,适度怕羞。
3、跌跤或受点轻伤都不哭,游戏输了不胡闹。
不惧怕黑暗和某些形象怪异的小动物。
4、不以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提出过分的要求。
热爱劳动,爱惜物品。喜欢种花和饲养小动物,喜欢听音乐、看图册、唱歌、跳舞、绘画和参加各种智力游戏,并能从中感到快乐。
5、能对自己的行为作具体、简单的评价,能分清自己的和他人的东西。服从约束。接受别人的批评和建议。
6、与大家在一起时比一个人独处时愉快,能遵守游戏规则和顺序,在玩法上服从大家的意见,懂得同伴的感情和需要,不故意找别人的麻烦,肯帮助其他小朋友,能为小朋友取得成绩而高兴。
7、在新环境或不熟悉的人面前 ,不过份的拘束害怕。
不向小朋友、客人要东西吃。
能自己到商店去买一些简单的生活日用品,能在车辆较多的马路旁的人行道上独自行走。
(1)调整心态,顺应规律
衰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离退休也是不可避免的。这既是老年人应有的权利,是国家赋予老年人安度晚年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同时也是老年人应尽的义务,是促进职工队伍新陈代谢的必要手段,老年人必须在心理上认识和接受这个事实。
而且,离退休后,要消除“树老根枯”、“人老珠黄”的悲观思想和消极情绪,坚定美好的信念,将离退休生活视为另一种绚丽人生的开始,重新安排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做到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2)发挥余热,重归社会
离退休老人如果体格壮健、精力旺盛又有一技之长的,可以积极寻找机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一方面发挥余热,为社会继续做贡献,实现自我价值;另一方面使自己精神上有所寄托,使生活充实起来,增进身体健康。
当然,工作必须量力而为,不可勉强,要讲求实效,不图虚名。
(3)善于学习,渴求新知
“活到老,学到老”,正如西汉经学家刘向所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出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一方面,学习促进大脑的使用,使大脑越用越灵活,延缓智力的衰退;另一方面,老年人要通过学习来更新知识,社会变迁风起云涌,老年人要避免变成孤家寡人,就耍加强学习,树立新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
(4)培养爱好,寄托精神
许多老年人在退休前已有业余爱好,只是工作繁忙无暇顾及,退休后正可利用闲暇时间充分享受这一乐趣。
即便先前没有特殊爱好的,退休后也应该有意识地培养一些,以丰富和充实自己的生活。
写字作画,既陶冶情操,也可锻炼身体;种花养鸟也是一种有益活动,鸟语花香别有一番情趣;另外,跳舞、气功、打球、下棋、垂钓等活动都能使参加者益智怡情,增进身心健康。
(5)扩大社交,排解寂寞
退休后,老年人的生活圈子缩小,但老年人不应自我封闭,不仅应该努力保持与旧友的关系,更应该积极主动地去建立新的人际网络。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开拓生活领域,排解孤独寂寞,增添生活情趣。
在家庭中,与家庭成员间也要建立协调的人际关系,营造和睦的家庭气氛。
(6)生活自律,保健身体
老年人的生活起居要有规律,离退休后也可以给自己制定切实可行的作息时间表,早睡早起,按时休息,适时活动,建立、适应一种新的生活节奏。
同时要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戒除有害于健康的不良嗜好,采取适合自己的休息、运动和娱乐的形式,建立起以保健为目的的生活方式。
(7)必要的药物和心理治疗
老年人出现身体不适、心情不佳、情绪低落时,应该主动寻求帮助,切忌讳疾忌医。
对于患有严重的焦躁不安和失眠的离退休综合征的老人,必要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服用药物,以及接受心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