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景崧(1841—1903),字维卿,桂林灌阳县人,清代同治四年(1865)进士,曾任翰林院任庶吉士,吏部候补主事,台湾巡抚。
唐从小立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总想闯荡一番惊天动地之事业。光绪八年(1882)法越事起,自请出关赴越南招刘永福黑旗军,参加抗法斗争。中法战争结束后,率军回国。以功“赏花翎,赐号迦春巴图鲁,晋二品秩,除福建台湾道”。光绪十七年(1891)迁布政使。二十年,署理台湾巡抚。唐景崧是近代史上许多重要历史事件的亲历者,抗法、督台,与刘永福、俞明震、丘逢甲等交游颇深,是近代史上的枢纽式人物,其《请缨日记》具有相当的史料价值。
唐景崧是清末大臣,任职台湾最后的巡抚,其任内甲午战争爆发清廷惨败,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历史对唐景崧的评价并不高,源于甲午战争的表现。
事实上唐景崧在甲午战争还是尽心尽力的,加强台湾的防御,积极联络民间武装力量,四处筹集军饷,共同抵御日军的侵略。
甲午战争战败后清政府签约马关条约后,唐景崧未离开台湾,带领军民继续抗日,集台湾军政大权一手,建立民主国家,自己封大总统,共同抗日,以台湾的矿产资本作为筹码得到国际上的支持,其实马关条约后的抗日并不是爱国主义情怀,而是不得已而为之,等到台湾独木难支时候,他毫不犹豫带着经费逃回大陆的桂林,从此隐居致台湾人不顾。可以说唐景崧是一个毁誉参半的抗日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