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神经内分泌肿瘤罕见,在全部恶性肿瘤中的比例不足1%,多发生于胃、肠,胰腺。
在这类肿瘤中最常见的是类癌,其发生率大约为2.5/100000,占全部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50%,根据起源的部位不同,可将类癌分为前肠(肺、支气管及直到空肠的上部胃肠道)、中肠(回肠和阑尾)和后肠(直肠和直肠),此类肿瘤可发生于整个神经内分泌系统,但最常见的累及部位是胰腺。
根据肿瘤分泌的物质是否引起典型的临床症状可以将神经内分泌肿瘤分为两大类——有功能性和无功能性。
病因 遗传因素(75%) 病因尚不明。但有研究称本病有一定的遗传性,由于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子女约半数可患这种遗传性疾病,因此筛查对早期诊断及治疗很重要。
最近,ⅡA、ⅡB两型的异常致病基因已明确。异常基因的检测最终可进行较早的、更有效的诊断和治疗。
发病机制 本病病因尚未阐明。
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种能产生小分子多肽类或肽类激素的肿瘤,即apud细胞瘤,它能通过靶细胞增加环腺甙单磷酸盐起作用,能分泌具有强烈生理活性的血清素(5-羟色胺),胰舒血管素和组织胺外,有的还可分泌其它肽类的激素,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儿茶酚胺、生长激素、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抗利尿素、促性腺激素、胰岛素、胰升血糖素、前列腺素、胃泌素、胃动素等物质。
产生类癌综合征的主要物质是血清素和缓激肽,组织胺也参与一部分作用。
血清素对周围血管和肺血管均有直接收缩作用,对支气管也有强烈收缩作用,对胃肠道节前迷走神经和神经节细胞有刺激作用,使胃肠道蠕动增强,分泌增多。
缓激肽有强烈的扩血管作用,有些类癌瘤尤其是胃类癌可产生大量的缓激肽、组胺等血管活性物质而引起皮肤潮红。
循环中血清素增高还可引起心内膜纤维化。
正常情况下,食物中摄入的色氨酸仅2%左右被用作5-羟色胺(5-ht)的合成,98%进入烟酸及蛋白合成的代谢途径。但在类癌综合征的病人,60%的色氨酸可被瘤细胞摄取,造成5-ht合成增加,烟酸合成减少。
60%摄入瘤细胞的色氨酸经色氨酸羟化酶催化成5-羟色氨酸(5-htp),再经多巴脱羧酶变成5-ht,部分储存于瘤细胞的分泌颗粒内,其余部分直接进入血液内。
在血液中游离的5-ht大部分经肝、肺、脑中的单胺氧化酶(mao)降解成5-羟吲哚乙酸(5-hiaa)自尿内排出。
起源于中肠系统的类癌病人血清中5-ht水平升高,而尿内5-hiaa排出增加,此属典型的类癌综合征。此类约占类癌综合征病例的75%以上。
前肠系统类癌往往缺乏多巴脱羧酶,不能使5-htp转变成5-ht,5-htp就直接被释放进入血液内,因此病人血清内5-htp水平升高,而5-ht不升高。病人尿中5-htp及5-ht排出增加,而5-hiaa增加不明显,此即不典型类癌综合征。
检查 有功能性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常表现为过量分泌肿瘤相关物质引起的相应症状。
1、类癌综合征:突发性或持续性头面部,躯干部皮肤潮红,可因酒精,剧烈活动,精神压力或进食含3-对羟基苯胺的食物如巧克力,香蕉等诱发;轻度或中度的腹泻,腹泻并不一定和皮肤潮红同时存在,可能与肠蠕动增加有关,可伴有腹痛;类癌相关心脏疾病,如肺动脉狭窄,三尖瓣关闭不全等;其它症状如皮肤毛细血管扩张症,糙皮病等,偶见皮炎,痴呆和腹泻三联征。
2、胃泌素瘤:常表现为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腹痛腹泻常见,呈间歇性腹泻,常为脂肪痢,也可有反复发作的消化性溃疡。
3、胰岛素瘤:的临床症状与肿瘤细胞分泌过量的胰岛素相关,特征性表现是神经性低血糖症,常见于清晨或运动后,其它还有视物模糊,精神异常等表现。
4、胰高血糖素瘤:常伴有过量的胰高血糖素分泌,典型表现是坏死性游走性红斑伴有贫血以及血小板减少,大约半数患者可有中度糖尿病表现,还可能有痛性红舌,口唇干裂,静脉血栓,肠梗阻及便秘等表现。
5、VIP瘤:典型症状是Verner-Morrison综合征,即胰性霍乱综合征,表现为水样腹泻,低钾血症,胃酸缺乏症和代谢性酸中毒。
无功能性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常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就诊时往往已经出现肝转移。
诊断 神经内分泌癌分为类癌(高分化)、不典型类癌(中分化)及小细胞癌(低分化)。
首先根据临床表现,分为定性诊断(检测特异性的异常分泌激素水平)和定位诊断(各种影像学检查)。在各种生化指标检测中,尿5-羟吲哚乙酸(5-HIAA)对类癌诊断的敏感性为70%,特异性为90%。
尿5-HIAA水平升高与肿瘤大小和类癌性心脏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与类癌综合征的严重程度无关,与腹泻的发生和预后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在进行24小时尿5-HIAA测定时,应注意将尿液置于冰箱或凉爽的地方,以免产生误差。
铬粒素A(CgA)水平是神经内分泌肿瘤(NET)的特异性指标,临床最为常用。在正常人或非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中CgA也有轻度升高,但水平较低。
血清CgA的敏感性与肿瘤类型、分化程度及大小有关。且不同实验室的检测结果也可能会有所不同。
对于可疑NET但激素水平轻度升高的患者,建议行促胰液素刺激试验,其敏感性为80%,而钙刺激试验的敏感性仅为40%。
影像学检查是定位诊断的主要方法,还可同时监测对治疗的反应。目前,CT、磁共振成像(MRI)、超声检查(US)、内镜超声(EUS)等检查尚未被进一步评价。
生长抑素受体显像的敏感性可根据肿瘤的类型而有所不同,其对于垂体瘤、胃肠胰腺神经性内分泌肿瘤,敏感性超过75%,但对胰岛素瘤仅为中度敏感(40%~75%)。
NET确诊需要组织活检及病理学检测,主要检测NET的特异性标志物,同时Ki67(一种增殖细胞相关核抗原)检测有助于对增殖程度和病变分期的判定。
预防 神经内分泌肿瘤西医治疗
可分为生物治疗、化疗和手术切除。
生物治疗主要为α干扰素和生长抑素类似物,在分泌相关激素的有功能的NET中应作为首选治疗手段,在无功能NET治疗中的应用还处于探讨阶段。
目前最新的一种酪氨酸激酶血管生成抑制剂(mTOR抑制剂)已在国外上市,应用于NET的治疗。
化疗的主要适应证为不能手术的中低增殖度的恶性胰腺内分泌肿瘤,且生物治疗失败。化疗方案目前有以下几种:链脲霉素+多柔比星± 5氟尿嘧啶、顺铂+依托泊苷、达卡巴嗪,其他还有替莫唑胺、奥沙利铂、卡培他滨等。链脲霉素+多柔比星 ± 5氟尿嘧啶方案最主要的并发症是急性心梗,据报告可达40%。
顺铂+依托泊苷主要用于分化较差的NET,但副作用较多,主要见于肝、肾、消化系统和外周神经,每周应监测外周血。达卡巴嗪主要应用于生物治疗和链脲霉素治疗失败的恶性NET,主要副作用为骨髓抑制。卡培他滨和替莫唑胺联合应用治疗胰腺恶性NET常可收到较好疗效,副作用也较小。
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肽类受体核素放射治疗(PRRT)首先要通过国家的许可,治疗前要明确肿瘤具有生长抑素受体。
其禁忌证包括妊娠和哺乳期妇女、肌酐清除率小于40 ml/min、血红蛋白小于8 g/dl,白细胞小于2×109/L、血小板小于75×109/L。
由于目前尚无PRRT治疗指南,不同地区和临床机构采用的剂量也有所不同。
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有原发肿瘤灶的位置、肿瘤分期和增殖指数,一般来说,原发胰腺肿瘤、Ⅳ期肿瘤和Ki67阳性提示治疗效果欠佳。
建议每隔3~6个月,对治疗反应进行评价,主要检测铬粒素A和特异性激素指标的水平,每6个月行一次CT或MRI检查。
安慰剂对照双盲随机前瞻性研究提示,对于肠NET以及有功能或无功能的转移瘤,长效生长抑素制剂能明显延长肿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
在对回肠和结肠分泌5-羟色胺NET患者2年和5年随访中,通过检测外周血神经激肽A(NKA)和铬粒素水平可监测肿瘤复发,其中NKA较铬粒素更为敏感,NKA水平升高提示预后较差,给予干扰素α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可进行手术切除。
预后:经血道或淋巴管转移的多发性皮肤转移癌,提示病程已晚期,生存期3~12个月。
神经内分泌肿瘤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