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有人说:人类自然寿命是38岁,过了30就是老年人,你怎么看?

有人说:人类自然寿命是38岁,过了30就是老年人,你怎么看?

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认为的,当今社会确实有少部分人38岁进入老年人行列,我来举个例子有一位小青年24岁步入社会工作岗位,这位小青年有才干聪明,有智慧开发创新,一天24小时在单位吃,喝,拉,撒有付出就有回报,经过十年创新一个展新的智能化芯片建成,自己也成了富人,然而身体亚建康形成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三高困扰这位小青年,35岁步入老年行列,38岁出现脑梗半风瘫坐轮椅过日子了,这些事例虽然是少数人,但不是吹牛皮确确实实存在的。那么我国平均寿命79岁,极大多数老人活到85岁以上遍地多是,90岁以上活到100岁的中国人登上世界领奖台。

人类的自然寿命是38岁,这个说法本来就是不合理的,人类的自然寿命跟这个环境这个时期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医疗条件都有非常明显的相关性,所以把38岁定义为自然寿命不合理。并且,随着未来生命科学、医疗技术发展、自然环境改善,人类的预期寿命会更长。

另外,界定人是否处于老年状态应该结合这个年龄段的人群在他所存在的社会中身体健康程度、社会的适应能力情况来判断。所以他适应还良好,健康状况也非常优秀,那么就不应该把他界定成老年人,现在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老年人的定义是在65岁以上,38岁和大多数国家的预期寿命来说,还不到一半,所以38岁就更不应该是老年人的临界年龄。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澳大利亚的一群科学家通过利用DNA估算出不同物种的自然寿命,认为人类的自然寿命其实只有38岁,现代人类预期寿命突破70岁归功于医学的发展。

先不说这种说法正不正确,先来看看澳大利亚科学家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人类的DNA也好,蛋白质也罢,要发挥重要作用就需要进行修饰,基因或者蛋白质的生物修饰会导致空间构象等的改变,进而造成功能改变。而在动物中,基因的某些点位保持着相似的变化,那就是基因的甲基化,基因甲基化是过去用于预测人类预期寿命的依据之一。澳大利亚的科学家通过对比不同物种基因甲基化的特点,加上历史上世界不同地区人类的寿命,得出人类自然寿命只有38岁的结论。这个结论正不正确呢?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是正确的,在清以前,人类的平均寿命只有30来岁,那时候的人倾向于更早的结婚生子,十几岁结婚生子很普遍,38岁的时候已经是爷爷辈了,这也和现代仍生活在丛林中的一些人群的生殖寿命较为接近。到40来岁的时候死亡率就大大提高了。

但是对于现代的人类而言,人类生活的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环境的变化是会影响到人体基因的修饰也就是表观遗传的,单纯地只考虑基因的甲基化可以得出某种结论,然而综合左右影响因素的结论就不是那么容易得出的了。如果从性成熟的规律来看,人类的寿自然寿命应该在120岁左右,相较于狮子老虎性成熟的年龄,人类20多岁性成熟是比较滞后的;如果按照细胞分裂的标准,人类体细胞最多可以分裂50代,换算成寿命的话大概也有120岁以上。这些观点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标准下的看法,并不是完全准确的,影响因素非常多,比如动物普遍寿命较低,除了基因的甲基化改变还因为他们生存的环境十分恶劣,出生存活率不可能达到人类的99%左右,很多个体刚出生或者没长大就死掉了。

从近200来年的历史来看,对人类寿命影响最大的反而不是医疗技术,而是生产力。生产力足够所有的领域才能发展,包括医疗,世界各地人的预期寿命和生产力水平也呈现了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大致情况是发达国家逼近80岁,我们是70多岁,可南美和非洲的很多地区甚至没突破50岁,而那些地区也是生产力相对较为落后的地区。总之,寿命这个东西,人类还不知道所有的影响因素,就不可能准确地评估预期寿命,也不能给出人类的自然寿命准确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