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天问一号传地月合影

天问一号传地月合影

一次成像,天问一号环绕器传回火卫一高清影像,这是一项怎样的科学任务?

引言:人们一直对太空有很强的好奇感,所以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人们天马行空的想象。而我国现在的航天技术已经非常的发达,天问一号也带回了高清的影像,让人们能够一览太空的风采。而这一项科学任务也有很多重大的意义。下面小编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各位读者可以提前有一个了解。

首先,太空本身就是让人难以预料的,人们无法通过肉眼观察太空中行星的面貌。而有了天问一号,人们就能够窥得这些星球的真实样子。而这些高清的影像是很重要的科学依据,科学家可以通过这些简单的图像辨别星球当中土质的变化以及文明的进程,同时也可以与地球之上现有的事物进行对比,所以这项科学研究非常值得人们赞赏。

其次,随着科学水平的提高,从太空传回地球的图片也越来越清晰。这使得科学家们可以通过这些影片分析出星球发展的背景,通过简单的地质变化就能够推理出当时星球上发生了怎样的文化碰撞。而且天问一号是可以环绕拍摄的,因此这些影像拍摄的范围非常广泛,资料也很齐全,而且利用价值也很高。研究团队可以通过这些影像进行不同程度的观察。同时也可以看清星球之上的纹理图案,这也让观众非常的新奇。

此外,这些带回来的珍贵资料也让科学家们更加的有信心。因为人们根本无法预知地球之外的事物,而这些带来的影像能够让人们逐步了解其他星球之上发展的秘密。而科学家们一直呕心沥血,他们为了探查真相已经付出了极大的努力,而这次的高清图像把他们与真相的距离拉近了很多。人们对太空的了解也会更加的清晰。

天问一号探测器传回地月合影,这是怎么做到的?

据小编查阅了一些资料才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它的目前飞行状态良好,能源平衡、工况也正常,地面测控跟踪很稳定,飞行控制和数据接收可以有序通畅进行,各项工作都在顺利地开展下去。探测器已经脱离了地球引力影响范围,已经进入了行星际转移轨道,飞离地球超过了150万公里。

于2020年7月27日时,天问一号探测器在飞离地球约120万公里左右处,利用了光学导航敏感器进行拍摄黑白地月的合影。在图片当中,大的新月状球体是地球,而小的新月状球体是月球。当天,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研制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上的光学导航敏感器在离地球120万公里处进行拍摄,同时也向地月家园说了一声再见。天问一号是利用了光学导航敏感器对地球、月球成像,然后获取了清晰地月合影。在这幅黑白的合影图像中,地球与月球一大一小,都呈现为新月状,两者在茫茫宇宙中相互陪伴,相互凝望着对方。

探测器在太空中,就像是轮船航行在茫茫大海上一样,不过不同的是在于飞离地球后是没有卫星导航系统指引的。并且与传统的无线电导航不同的是,光学自主导航是可以通过图像目标识别和特征提取,进行完成位置、速度等导航信息的获取。这个技术,也是支撑着我国未来能够进一步走向宇宙更远空间的重要技术之一。

在基于地面无线电导航实现精准定位的基础上,研制团队还给探测器配备了光学导航敏感器,并且对深空探测相关光学导航方法进行工程验证。这个光学导航敏感器被安装在探测器上,是可以在飞近火星的过程中,通过对火星的成像,利用火星图像进行计算火星的形心位置和视半径的大小,结合估计算法获取到探测器相对于火星的实时位置和速度信息。此次的地月成像就是由光学导航敏感器自主曝光进行拍摄完成的。

光学导航敏感器就好比是探测器的“眼睛”。有了这双明亮的“眼睛”,探测器也就有了自主的能力,可以自己看着方向飞向前往目的地。

对于探测器在飞近火星的过程中,八院研制团队还将装有长焦镜头的导航敏感器当作成一只“千里眼”,最远可以在1000万公里的距离进行识别火星,还能自主地适应火星从点目标到面目标、从弱目标到强目标的火星图像提取,从而实现即使是没有外部的导航信息,也能够在深空飞行中,自己找到前进的道路方向。

有了这一双明亮的“眼睛”,“天问一号”就可以看着火星进而再踩下“刹车”。这种光学自主导航技术也将为我国后续深空探测任务的开展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地月合影背后几多科技元素

一片漆黑的背景天空下,两个新月形状的天体交相辉映,在茫茫宇宙间相互守望:大一点的是地球,小一点的是月亮。这幅地月合影一经发布,很快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这是‘天问一号’送给地球人的微笑!”“这是‘天问一号’对自己家园的深情回眸!”2020年7月27日,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在距离地球120万公里处,传回了这幅地月合影,瞬间“刷屏”网络。

说起这幅地月合影,背后可有诸多的科技元素。

拍照的“摄影师”,是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组成的。为了顺利执行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其采用了超大变时延开环控制技术、地火空间精密定轨与预报技术、火星车遥控操作任务规划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

据介绍,光学导航敏感器最远可在1000万公里的距离识别火星,自主适应火星从“点目标”到“面目标”、从“弱目标”到“强目标”的火星图像提取。

通俗点讲,就是通过光学手段,拍摄较大面积的星空,然后根据点点繁星的位置,来确定“天问一号”的飞行方向。

事实上,跟地球玩“自拍”,只是光学导航敏感器的一个小功能。它的主要功能还是导航。

火星和地球的最近距离也要5500万公里,最远距离则超过4亿公里。“天问一号”飞行在茫茫太空,如何进行深空导航?

不同于传统的无线电导航,光学自主导航技术是“天问一号”在太空中的“眼睛”,它可以通过图像目标识别和特征提取,完成位置、速度等导航信息的获取。

这张地月合影虽然没有多么高清,但是它的分量格外重。它的意义,远不止一幅图片所能传递的信息。

作为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航天事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火星探测,更是当今世界最前沿的科技创新活动。这张照片背后,站着“天问一号”团队、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中国深空测控网、天基测控系统团队、远望号船队等科技人才团队。

按计划,“天问一号”将在地火转移轨道上经历约7个月的飞行,一次性完成“绕、落、巡”三大任务。对中国航天来说,这张地月合影是“天问一号”寄来的“一封平安信”,标志着我国行星探测的大幕正式拉开。

上图为地月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