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家竹楼的特点是散热通风、防潮、还可避免虫兽侵袭以及洪水的冲击。傣族竹楼是一种干栏式建筑,主要用竹子建造,因而称为“竹楼”,是傣族固有的典型建筑。傣家竹楼的平面呈方形,上下两层,上层住人,距地约7尺,底层架空多不用墙壁,用以饲养牲畜及堆放杂物,顶为双斜面,多覆以编成的“草排”。傣家竹楼通风很好,冬暖夏凉,屋里的家具非常简单,竹制者最多,凡是桌、椅、床、箱等,都全是用竹制成。
傣族竹楼的二楼分为堂屋、卧室、前廊、晒台四个部分。堂屋内有“火塘”和“中柱”,以火塘为中心铺着大块的竹席,是烧茶做饭和家人团聚的地方;卧室属于家人休息的场所,按照家庭成员的人数设置床铺数量,没有复杂的家具和陈设,只有墙上简单的民族饰物,一家两代或三代居于其中,分床而居,席楼而卧。前廊是吃饭、休息以及接待客人的地方;晒台是盥洗、晒衣、晾晒农作物和存放水罐的地方。
竹楼是用粗竹子做房子的骨架的,竹编篾子做墙体,楼板或用竹篾,或者用木板,屋顶铺草,主柱有24条。所以竹楼用料简单,施工方便而且非常迅速。只须伐来大竹,约集邻里相帮,数日间便可造成。但这些大竹也容易腐烂,每年雨季后须加以修补。
傣族的竹楼随着社会的不断进度和发展也有了新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在建筑材料方面,由干栏式竹楼逐步向木楼、钢木结构以及钢混结构变化,但由于傣族人民喜爱民族传统的建筑模式,大多数还是保持着干栏式的建筑结构和造型,形成了远古文化与现代文明气息的傣家竹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