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平谷分区规划详解来了!将运营北京首个森林城市,有哪些重点

平谷分区规划详解来了!将运营北京首个森林城市,有哪些重点

12月11日,《平谷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成果发布。北京市人民政府对平谷分区规划的批复全文也正式发布。

平谷区属于生态涵养区,是首都东部重要的生态屏障,是京津冀西北部生态涵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平谷分区规划共有十一章,聚焦完善功能和空间体系、守护绿水青山、绿色创新发展、保障民生福祉、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增强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加强城乡统筹等多个方面。

平谷区未来将展开一幅怎样的发展蓝图?北京日报客户端帮您划重点。

关键词:生态

风景名胜区核心区禁建无关设施

四座楼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禁止开展任何形式的开发建设活动,缓冲区只准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对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的项目坚决取缔、退出,实验区允许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生态旅游以及救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

加强金海湖—大峡谷—大溶洞风景名胜区、丫髻山景区生态环境及长城人文景观的保护。核心区内严禁建设与风景名胜资源保护无关的设施和建筑,缓冲区与实验区应当严格保护,不得破坏或者随意改变景观风貌。

将运营北京首个森林城市

运营国家森林城市,落实北京市百万亩造林绿化行动,实施生态保育和地质破坏地区的生态修复工程,强化森林、河流、湿地之间的生态衔接,提升森林面积与质量,扩大绿色生态空间。到2035年森林覆盖率保持在67%左右。

以市级绿道带动区级、社区级绿道建设,形成市—区—社区三级绿道网络。建设成集休闲、健身、旅游、寻古、生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绿色网络。到2035年健康绿道长度达到254公里,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5平方米,建成区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8.5%。

未来实现建筑垃圾100%资源化处理

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提高城乡生活垃圾的收集及转运能力,增强生活垃圾的处理能力,利用南宅垃圾处理厂处理城乡生活垃圾,预留1处市级环卫储备用地。

加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的规范化建设与管理,实现全区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保留峪口镇建筑垃圾消纳场作为应急建筑垃圾处理场地,规划新建1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中心,增强建筑垃圾消纳能力。到2035年实现建筑垃圾100%资源化处理。

关键词:民生

如何促进职住平衡?

优化职住用地比例和空间布局,增加城镇居住用地供应,补足城镇住房缺口。合理控制农村宅基地规模,鼓励农村宅基地集约化建设,引导农村人口适度集聚。到2035年,新增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控制在40平方米左右,农村新批宅基地规模严格控制在户均173平方米以内。

制定平谷“六园”所在乡镇的住房供应计划,满足产业人群住房需求,引导就业人口就近居住生活。优化办公、居住、商业服务配套等功能的建筑面积比例,建立居住、生活、就业、休闲娱乐等功能高度复合的新型职住空间。

加强新城对外公共交通建设,提高快捷通勤能力,缩短通勤时间,促进职住平衡。

如何优化住房供应?

构建公共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商品住房和集体租赁住房相结合的住房供应体系,全面实现住有所居。

实施多主体供给,促进新建商品住房、二手房、租赁房三类住房市场的协调发展和动态平衡。以政府为主导提供保障性住房,通过新增保障房用地、盘活存量用地和房屋等方式,多元化筹集房源。推行租购并举,通过扩大住房租赁赋权等方法,适度促进租赁住房发展。

棚户区、老旧小区怎么办?

通过棚户区危旧房改造、一级开发等方式,开展城中村边角地整治,探索平谷区城市更新实施新路径。

有序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重点解决老旧小区管线、垃圾、便民服务、停车和绿化景观等问题,提升居住环境品质。建立老旧小区物业管理长效机制,推行社会化物业管理。到2035年基本完成全区老旧小区综合整治任务。

提高新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提升既有建筑运行能效水平。加快装配式建筑发展,逐步提高装配式建筑在新建保障性住房商品住房中的比重。到2035年基本实现全面采用装配式建筑的目标。

公共服务体系如何均衡发展?

积极引进高等学校落户平谷,推进实现“各区都有高等学校”。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推进学习资源社会化,积极构建全覆盖的终身教育网络。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快实现农村教育信息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优化布局山区乡镇教育资源,加大乡村教师支持力度,引导优秀校长、教师到乡村从教。

科学合理做好教育设施布局,新增小学、中学20余处,预留高等教育用地及国际化、高端化教育的未来储备用地。到2035年平谷区基础教育设施千人用地面积达到3984平方米,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8年。

到2035年千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6张;千人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12.5张。

推动轨道交通平谷线建设

《规划》提出,西南方向通过京平高速、京秦高速和密涿高速实现与中心城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快速连接,加强白马路、顺平路与通怀路联系,形成两条联系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干线通道。

推动铁路资源整合,将平谷地方铁路接入京平物流综合枢纽,推动轨道交通平谷线建设,合理组织轨道交通平谷线与地面常规公交及旅游公交接驳。加快建设主干线公路网,形成“八横十纵内外环”格局。

绿色交通方面,将优化现状道路断面,加强新建道路管控,建立完整、独立的步行与自行车道网络。到2035年,新城绿色出行比例不低于80%。

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方面,到2035年城乡污水处理率达到99%,新城及各乡镇中心区防涝标准达到20年一遇。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陈雪柠、赵莹莹、孙杰

监制:耿诺、张鹏 编辑:王海萍

流程编辑:TF011

抖音看短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