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研学游 |

研学游 |

地震是怎么形成的?什么是地震带?当地震来临时我们如何自救互救?地震仪如何预警?国庆假期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小学生“防震减灾”科普研学团队,开启了地震科普探索、体验之旅。

以科技体验地震 用知识保护生命

主要研学课程

01

防震减灾科普学习

目标: 学习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了解地震发展历程,锻炼学生逻辑思想能力。

通过组建团队、提出问题、分组讨论、参观展馆、认识历代地震预警仪,学习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以视觉、听觉形式,观看防震减灾科普视频,了解地震演变过程。

02

地震崩塌遗址考察学习

目标: 让学生充分感受地震带给我们的震撼

实地考察学习

实地参观1668年大地震形成的龙爪崖崩塌遗址、体验地震斜屋、参观震后唯一留下的村庄遗址(石碾)、每小组讨论观后感。

03

地震预警仪手工制作

目标:提高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和动手动脑的逻辑思维能力。

认识地震预警仪的组成部分、学习地震预警仪的制作流程、分组制作地震预警仪,最快完成的一组将获得奖励。

04

地震体验馆研学活动

活动一: 地震逃生VR 模拟体验

活动二: 制造一个地震,通过蹦跳制造一个震级,感受地震的震撼,最大为九级地震。

活动三: 地震防震房屋结构防震等级模拟体验,通过按触摸强震、中震、微震分别体验房屋摇摆幅度,检测房屋是否防震。

活动四: 地震逃生体验,通过声、电、动,感触地震到来的威力,穿越模拟巨石,感受逃生的技巧。

05

课程总结

1.对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总结

2.逃生演练的总结

3.小组代表发言

4.专业研学老师讲评

5.评选优秀防震减灾研学小组

6.作业:利用地震预警仪给父母上一堂防震减灾科普课,写出本次研学游的收获

7.选取优秀作品、作者进入熊耳山防震减灾研学优秀学员作品展览库

通过学习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和防震减灾的应急演练,使学生掌握应急避灾的正确方法,熟悉震后的紧急疏散的程序,确保在地震来临时,应急方案能快速、高效、有序的进行,从而最大限度的保证生命安全。通过演练活动培养学生听从指挥、团结互助的品德,提高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

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

熊耳山海拔483米,因其主峰远看像一只大熊耳,故名熊耳山。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属泰沂山脉特殊的崮型山体岩溶地质结构,集群崮、双龙大裂谷、卧虎洞、龙抓崖、崩塌地质灾害遗迹等自然景观为一体,堪称“天造地设、鬼斧神工”之作。为国家级崩塌开裂地震遗址,熊耳山地震科普馆被国家地震局命名为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双龙大裂谷是熊耳山的主要景点,裂谷有两条,从空中向下俯视似两条播云撒雨的蛟龙,两条裂谷呈近东西走向,长1000多米,谷内悬崖陡峭,怪石磷峋,纵横交错,时而豁然开朗,时而遮天蔽日,可谓奇观密布,胜景不绝。熊耳山现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4A级区、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山东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山东省十大优秀新景点、山东省自驾游基地。

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作为山东省“行走齐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基地,依托熊耳山全国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结合熊耳山地震遗址自然景观,地震科普馆,地质博物馆,地震安全逃生体验馆,研发防震减灾三大课程体系。通过手工制作地震报警仪,命悬一线逃生绳子制作等体验性研学课程,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防震减灾意识,掌握自救互救的技能,降低震灾损失,加强对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让全国中小学生翻阅地质史书,一览天然天成的国家地震遗址奇观,在游中学、学中研、研中思。

熊耳山

文章来源 | 抱犊崮熊耳山旅游景区

责任审核 | 王宁

抖音看短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