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翰的《立秋》,描写了立秋时节的景物变化。
立秋时节,凉风习习,就像扇子扇的一样,月光皎洁,梧桐叶落满台阶。
立秋时节,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但是还没有凉爽下来,仍处在酷暑的末尾。
俗话说立秋了,还有四十天“秋老虎”。
夏天阳气升发,散布于外,秋天阳气要向下降,向回收。立秋处于这种转折的时候,也是养生的关键时节。立秋时节,正值中伏和末伏,养生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 立秋谨防“秋老虎”
立秋时节,处于伏天的终末端,民间称为“秋老虎”,仍然要防暑降温,避免中暑和热射病的发生。除了避免在高温的环境下长时间工作,还要注意通风,降低工作环境的湿度。如果湿度过大,也会影响身体的出汗和散热,有导致中暑的风险。
如果出现头晕、恶心、乏力、胸闷、心悸等中暑先兆的情况,一定要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进行降温散热,补充水和电解质。可以用凉水擦身,凉毛巾敷额头。如果出现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二 清热祛湿护中焦
立秋时节,属于中医学的“长夏”,是指立秋起至秋分时段,这期间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仍酷热。
《素问·藏气法时论》:“脾主长夏。”这期间湿热交蒸,最容易损伤中焦脾胃,导致脾失运化,胃失和降,出现吃东西没有胃口,腹胀,反酸,胃痛等情况。可以用竹叶、薄荷、金银花、白茅根、车前草等泡水代茶饮,以清体内郁热。也可以吃点马齿苋、蒲公英清内火。可以吃点赤小豆、芡实、薏米、冬瓜这些祛湿的食物。
另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偏于寒湿体质的可以喝点姜枣茶,偏于湿热体质的可以吃点四妙散。少吃生冷油腻的东西,避免损伤中焦脾胃之气。为秋季阳气下降做好准备。
三 少食辛辣多酸甘
立秋时节,处于夏秋的转换之际,阳气由生长转为敛降。辛味主散,辛辣刺激的食物会激发阳气散布于外,不利于阳气的收敛、沉降。酸味主收涩,酸味的食物有利于阳气的收敛、沉降。这时候要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葱姜蒜这些辛辣的调味品也要少放。可以吃点山楂、乌梅、桑葚、山芋肉这些酸味的食物,有助于顺应阳气的运行规律。
另外,酸味的食物,可以搭配甘味的食物,达到“酸甘化阴”的效果。
《黄帝内经》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秋之交,高温多汗易伤津液,酸味搭配甘味的食物吃,可以养阴补津液。
立秋时节,做好以上三点,谨防中暑,安然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