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贝"字念[bì],一上两下三个“贝”字码在一起,表示用力的样子。
释义:
1、∶形容用力。
2、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像龟,是龙的儿子,力大无比。旧时大石碑的石座多雕刻成赑屃形状。
词语:
1、赑负 [bìfù]
壮猛有力貌。传说赑屓力大能负重,故称。 宋 尹阳 《芝川新修太史公庙记》:“呜呼!维公之文大肆於 周 汉 之间,驰骋於千世之前,其力赑负,实斡造化。”参见“ 赑屓 ”。
2、赑风 [bìfēng]
巨风。佛教所称大三灾之一的风灾名。《西游记》第二回:“再五百年,又降风灾吹你。这风不是东南西北风,不是和熏金朔风,亦不是花柳松竹风,唤做‘赑风’。”参见“ 三灾 ”
3、赑怒 [bìnù]
盛怒:汉 王粲 《七释》之五:“於是刚禽狡兽,惊厈跋扈,突围负阻,莫能婴御。乃使晋冯、 鲁卞 ,注其赑怒,徒搏熊豹,袒暴兕武。” 北魏郦道元 《水经注·沫水》:“ 蜀郡 太守 李冰 凿平溷崖,河神赑怒, 冰 乃操刀入水,与神鬭。”
形容气势壮大。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其水尚崩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清沈彤《游包山记》:“波涛赑怒,层飜叠涌。”
4、赑匿 [bìnì]
大逆不道。匿,同“ 慝 ”。邪恶。《周书·庾信传》:“既奸回之赑匿,终不悦於仁人。”
5、赑屓 [bìxì]
亦作“ 赑屃 ”。
《文选·张衡<西京赋>》:“ 巨灵赑屓,高掌远跖。”薛综 注:“赑屓,作力之貌也。”唐 杜甫《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诗:“昔在开元中, 韩蔡同赑屃。” 清魏源《贵溪象山龙虎山诸诗》:“唅呀怒以尊,赑屃斧而断。”
6、赑然 [bìrán]
躯体壮大貌
《太平广记》卷四四五引 唐 戴孚 《广异记·张鋋》:“久之乃至,前有六人皆黑衣,赑然其状,曰六雄将军。” 唐张读 《宣室志》卷八:“有大鹿兴於前,赑然其躯,颇异於常者。”
7、赑响 [bìxiǎng]
巨响。
北魏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溪水两旁悉高山,山有石壁二十许丈,溪中相攻,赑响外发,未至桥数里,便闻其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