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认为,人人遵守符合其身份和地位的行为规范,便“礼达而分定”,达到孔子所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境地,贵贱、尊卑、长幼、亲疏有别的理想社会秩序便可维持了,国家便可以长治久安了。反之,弃礼而不用,或不遵守符合身份、地位的行为规范,便将如周内史过所说的:“礼不行则上下昏”,而儒家所鼓吹的理想社会和伦常便无法维持了,国家也就不可得而治了。 儒家宣传的理想封建社会秩序是贵贱、尊卑、长幼、亲疏有别,要求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符合他们在家族内的身份和社会、政治地位,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行为规范,这就是礼。礼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差别性。所以古人指出礼的特征为“别异”(《荀子·乐论》)或“辨异”(《礼记·乐记》
儒家的亲疏有别是说一个人要理智的分析,去对待不同的关系。 例如,父母,子女,兄弟,知己,朋友等等。每一个词都代表了一种程度的关系。由内而外,就如善者善天下,如果他连自己的父母兄弟都善待不了他又会因为什么去善待天下呢? 亲疏有别,由亲至疏,站稳脚跟一步一步的去兼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