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硬化是青壮年常见的神经系统免疫相关性疾病,致残率高,欧美人群患病率高达1/1000,亚洲国家呈上升趋势,我国约有50000患者。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常见的原发性炎症性脱髓鞘性疾病,最常累及的部位为脑室周围白质、视神经、脊髓、脑干和小脑,亚洲人以视神经、脊髓受累多见,西方国家以脊髓、脑干、小脑受累多见。主要临床特点为中枢神经系统白质散在分布的多病灶与病程中呈现的缓解-复发,症状和体征的空间多发性和病程的时间多发性。其患病率随纬度增加而增高,白种人群较黄种人、黑种人群明显高。起病年龄多在20-50岁,男女患病比约为1:2。其症状多种多样,包括肢体无力、感觉异常、视力下降、眼肌麻痹、共济失调、精神症状及膀胱功能障碍等。根据病程又可分为复发-缓解型、继发进展型、原发进展型和进展复发型。
头颅MR对MS的诊断有很大帮助,可发现侧脑室前角与后角周围、半卵圆中心及胼胝体的大小不一类圆形的长T1、长T2病灶,常垂直于侧脑室长轴;以及脑干、小脑和脊髓的斑点状不规则长T1、长T2斑块;病程长的患者可出现脑萎缩。
脑脊液中IgG合成率常增高,IgG寡克隆区带阳性率约95%。
诱发电位(VEP、BAEP和SEP)在临床早期并无相应症状时就可出现异常,对MS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治疗包括皮质类固醇、β干扰素、免疫抑制剂、免疫球蛋白、单克隆抗体以及对症治疗等。
大部分MS预后较乐观,约半数患者发病后10年只遗留轻至中度功能障碍,病后存活期可达20-30年,但少数可于数年内死亡。
5月29日为“世界多发性硬化日”。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科定于2013年5月29日上午10:00-12:00于中山三院综合楼8楼示教室召开“2013年多发性硬化病友会”,届时,以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学组主任委员,中山三院神经科胡学强教授为首的神经科医师将对多发性硬化的诊治进展、护理等进行讲解,并现场为各位患者解答疑难问题,欢迎各位患者前来就诊和咨询。
时间:2013年5月29日上午10:00-12:00
地点:天河岗顶中山三院综合楼8楼示教室(通讯员:江澜)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