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关汉为五阮关,亦称子庄关,宋曰金陂关,金元以来以山多紫荆树改名紫荆关。在易县西80里紫荆岭上,关山险绝,负山临河,山谷崎岖,崖壁峭直,状如列屏,易于戍守,即太行八陉之第六陉——蒲阴陉。南有盘道之险,北负拒马之流,控扼西山诸关隘。近以浮图(峪)为门户,远以宣(化)大(同)为藩篱,成为犄角之势。一关雄居于中,群隘翼庇于外,规模壮丽,屹然畿辅保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紫荆关
紫荆关有东西二城相连,在拒马河南岸。东城设文武衙署,西城为驻军之所。拒马河北岸有小新城,与西城隔水相望,呈犄角之势,两城以铁索桥相连,为关城之前哨。关城东、西、南三侧墙外有墙,北墙下临拒马河,依山面水,形势险要。关城有东西南北门,北东南三门皆在东城,以南北二门为交通要道。北门因城墙外即是拒马河,故北门东开。该门系瓮城建筑,瓮城内有二门,西门通西城,南门通东城,俗称北三门,门有匾二重,上重书“河山带砺”,下重书“紫荆关”。第二门额匾书“表里河山”。南门三重,外门称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