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高职院校社交礼仪课程教学研究论文

高职院校社交礼仪课程教学研究论文

“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礼仪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礼仪教育在规范人们的行为,提高人们的素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人们通常会将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与个人的素养联系起来,因此,学校不单单是文化知识的教育,更要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而礼仪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反映出一个人的礼仪素质与道德水准。礼仪素质也是用人单位招聘时的基本要求,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在标尺。因此,高职院校开设的礼仪课程,在学校德育教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礼仪课程能够塑造高职学生良好的形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高职学生的社会能力与岗位竞争力,形成正确、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职业观等,逐渐成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载体。

1高职院校礼仪课程教学现状

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增强教学效果,高职院校的礼仪教学者进行了一些改革,整体上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1礼仪课程开设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开设的必修课主要是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必修课很少涉及礼仪课程,主要在一些服务型的专业领域开设礼仪课程,比如旅游管理专业;其次,社交礼仪课程基本是大班、合班教学,上课人数多达一两百人,教学安排不合理,礼仪训练难以实践,只能进行讲座式教学,教学效果较差,很难发挥礼仪课程应有的德育功能;再次,由于师资队伍的缺乏,礼仪教师缺乏专业背景,又没有专业的培训与进修,一部分教师很难胜任课程的教学。

1.2礼仪课程教学的德育功能不够明显

高职院校礼仪课程的教学目标重视礼仪知识的传播,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而情感德育目标则没有有效实施;内容上也是重点关注一些热门章节,教学内容停留在实用内容的表面,忽略礼仪追求的思想境界,尽管学生确实学到了一些实用的礼节,但却忽视了礼仪的本质特点———尊重,这样的内容是不科学的。礼仪的本质要求人们不仅仅只在表面上做到礼尚往来,而且还有能深刻理解礼仪的核心要求,注重道德修养。因此,在进行礼仪课程教学时,要明确礼仪课程不仅是教学生人际交往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自身素养与内涵。

1.3教学方式缺乏针对性,德育渗透力度不够

目前,高职院校礼仪课程还是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以教师讲解礼仪内容为主,老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违背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从整体上看,礼仪课程的教学效果较差,学生仅满足于拿到课程学分,而没有进行实践,做不到“知行统一”;礼仪课程教学没有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特点,授课方式呆板、不灵活,被动的学习方式严重影响德育的`渗透力度。

1.4学生对礼仪的思想认识不到位

大部分高职学生只关心礼仪表面上的光鲜,没有认真思考礼仪背后的内涵。他们对社会规范认知度不够,没有深刻理解怎样更好地做人、做事,没有理解礼仪需要“内外兼修”的深刻内涵。

1.5礼仪教师的专业水平不到位

一些礼仪课教师自身对礼仪的本质都没有深刻的领悟,主要表现在:第一,对传统礼仪知识缺乏继承、发扬。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基础礼仪,重点讲授“交谈礼仪、仪表礼仪”等,对礼仪发展史则介绍较少;第二,缺乏专业的培训。大部分礼仪教师的专业与礼仪不相符合,只因为长相身形漂亮,就模仿视频,给学生上课,没有经过专业的礼仪培训,对礼仪知识的理解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第三,缺乏实践经验。一些礼仪教师照本宣科讲解礼仪规范,没有结合社会、行业的礼仪需求,与现实严重脱节。

2加强高职院校礼仪教育的对策

2.1有效转变教育理念,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教育不仅教给人系统化的知识,还要使学生了解其周围的世界,让其有尊严地生活,进行正常的交往,并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实施良好的礼仪教育是实现这些目标的有效途径。礼仪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社会进步的需要。高职院校应该高度重视礼仪教育,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为礼仪教育营造良好的环境,加强礼仪课程的建设,真正实现学生“学礼、懂礼、守礼、用礼”。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高职礼仪教育要与时代、国际接轨。然而,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一部分学生对传统的错误评判,传统礼仪几乎荡然无存,很多学生已经不能理解礼仪的真正内涵,失礼行为比比皆是,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各国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相互渗透,为我国礼仪赋予了新内容,我们在继承传统文化时,不能完全照搬,要结合时代特点,针对不合时宜的礼仪内容,要进行改良,使其逐渐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2.2切实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礼仪修养

正所谓,“上所施,下所效也”。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思想、道德品质、情感、言行举止、工作态度、文化涵养等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这些都可以通过教师礼仪来实现,因此,学院要注重提高教师的礼仪素养,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2.2.1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完善自我

新时代的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换言之,教师要不断加强自我思想道德修养,学习科学、先进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自己的思想、观念时刻保持新鲜,富有时代特征,进而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学生当中树立礼仪典范形象。

2.2.2极力塑造礼仪教师专业形象,为学生树立榜样

礼仪教师的专业形象是教师内在素养与外在表象的结合,它能够反映出礼仪教师的思想素质、工作态度、职业技能等素质,在整个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高职院校的礼仪教师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提升专业水平,在学生心目中塑造起良好的职业形象。礼仪教师是个特殊的岗位,是语言美、行为美的传播者与实践者,教师自身的谈吐文明,仪表堂堂,穿着得体,风度翩翩,举止得当等都能体现礼仪的美。礼仪教师要从自己做起,用自身的言行举止来影响学生,诠释良好礼仪的魅力,营造良好的、文明的氛围。

2.3完善高职院校礼仪课程体系

2.3.1将利益教育融入到高职院校的德育课程中

礼仪是道德的外化,道德是礼仪的内容。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于礼仪的养成,首先是以“知”开始的,遵循知、情、意、行的内在规律,最终养成自主、自觉的行为习惯。道德修养与礼仪修养的作用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高尚的情操,实现人性的和谐。因此,将礼仪教育融入到高职院校的德育课程中是切实可行的。

2.3.2开发高职院校校本礼仪教育课程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的礼仪教育还比较薄弱,对学生的礼仪教育常常停留在表面,没有设置专门的礼仪课程,也没有专门的礼仪教师,礼仪教育仍处在薄弱地带,没有引起高职教育的重视。高职学生礼仪认知低下,礼仪行为不端等现象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也反映出高职教育重技能轻人文的局面。高职教育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与中职教育,有较强的职业性,培养实用型、技术型人才的目标定位固然是没有错的,但在保证人才职业性的同时还要兼顾高职学生的整体素质。因此,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的特色,对校本礼仪课程进行开发是非常有必要的。校本礼仪课程不是单纯的书本课程,高职院校应根据地方风俗及自身特点开发校本课程,将礼仪教育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做到三个结合:第一,将礼仪知识的基础性与职业性相结合;第二,将礼仪知识有针对性地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第三,将礼仪知识的操作性与道德性相结合。

2.4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但是,一些家长认为学生步入校园之后教育就是学校的责任。通常,家长的态度、情绪、价值观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子女的行为,专制或者放纵的家庭教育方式都对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礼仪极为不利。因此,家庭教育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要紧跟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平等的态度和方式看待孩子的家庭教育,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适当的激励,让孩子与父母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关爱,形成和谐的家庭环境,在这种平等的家庭教育引导下,孩子能够较好的养成自立、自尊、谦逊、坦诚、友好等高尚的礼仪品质。

3礼仪教育策略可行性分析

我们在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礼仪课堂上以参与式的教学方法进行实践,用到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等开展教学,例如在乘车礼仪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如果驾驶员是专职司机,为什么要将身份尊贵的人安排在车辆后排右侧座位上?如果主人自己驾车为什么将其安排在副驾驶的位置?讨论之后,学生做简单陈述,老师给予一定指导与总结,学生便对乘车位次的相关礼仪有了深刻的理解。对本专业礼仪课程改革实施状况调查发现,教学状况明显得到改善,因此,实施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既有客观现实的必要性,也有理论上的合理性,还具备实践的可能性。

4结语

礼仪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育部分。高职教育如果一味地强调应用能力的培养,有可能会造成学生人格的偏失,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应用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尤其需要完善高职学生的礼仪教育。然而,高职学生礼仪教育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受诸多因素影响,这一课题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抖音看短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