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吉英其人,年过60岁的阎吉英从小生长在介休市义安村,是当地一户农民的儿子,曾担任过义安村团支部书记、民兵营长、生产队长。1983年,改革开放之初,阎吉英离开义安村,借资700元,承包40亩荒滩地,在三佳村创办煤化厂,1990年合资后,任山西三佳煤化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从1995年开始,阎吉英又投巨资开发绵山。
1964年到1983年,先后任义安镇义安村团支部书记, 1983年至今,任山西省介休市三佳煤化厂厂长,山西省三佳煤化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山西省介休市绵山风景区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山西三佳集团公司董事长等职。
他本人也荣获山西省特级劳动模范,全球100佳晋商,山西省乡镇企业十大新闻人物,山西省外商投资优秀企业家、山西省优秀民营企业家、山西省三晋功勋企业家、山西省经济结构调整突出贡献企业家等。
12
阎吉英
男
1945年生于介休市
中共党员
2成就及荣誉
编辑
1964年到1983年,先后任义安镇义安村团支部书记, 1983年至今,任山西省介休市三佳煤化厂厂长,山西省三佳煤化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山西省介休市绵山风景区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山西三佳集团公司董事长等职。
他本人也荣获山西省特级劳动模范,全球100佳晋商,山西省乡镇企业十大新闻人物,山西省外商投资优秀企业家、山西省优秀民营企业家、山西省三晋功勋企业家、山西省经济结构调整突出贡献企业家等。
3社会评价
编辑
艰苦创业,全身心投入焦炉改造
1983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吹绿汾河岸畔,阎吉英便向亲
阎吉英
友借资700元在闲置的干涸的水库旧址上办起焦化厂。十多年间,他风里来雨里去,不怕困难,敢冒风险,持之以恒,发展壮大。他所创办的企业现已发展为拥有焦化和旅游两大产业、总资产近40亿元、员工6100余人的一家高经济效益、高信誉度的大型民营企业。近几年来焦化事业发展势头强劲,每年焦炭出口数量都在100万吨以上,占到天津口岸出口总量的8—10%,年平均销售收入在5.0亿元以上,其中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13.6亿元,上缴国家税金8100万元;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14.8亿元,上缴税金9012万元;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11.2亿元,上缴税金1.57亿元。
由于他的果断卓识,三佳公司在当地创下了一连串的数个第一:第一个创办焦化厂,第一个引进原改良型焦炉技术,第一个实现焦炭出口,第一个成立中外(德)合资公司,第一个进行环境污染治理,第一个以民营企业的名义开发国有旅游资源,第一个以企业创办了“三佳学社”,办起大专班,学员毕业后已经成为企业中重要岗位的科技骨干。
焦化企业发展后,他没有被骄人的业绩所陶醉,而是面对炼焦所带来的污染忧心忡忡。为此,他决心从源头抓起,全身心投入到环保型、清洁型焦炉的改造中。为了实现清洁生产,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优越型企业,通过到西方国家考察,三佳公司确立了清洁生产科技路线。阎吉英亲自挂帅担任了技术攻关小组组长,经过8年的不间断探索、试验和改进,于1996年自主研究成功SJ—96清洁型焦炉,该炉型具有基建投资低、见效快、环保质量高、耗水量小、焦炭质量优、煤种适用性广和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产品倍受国际焦炭市场青睐。1999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世界第五十八届制铁大会上,赢得了赞誉。称中国人完成了西方人不曾完成的壮举。专家们这样说,如果三佳的技术品牌与“三佳威”的产品品牌合二为一,其市场价值当在60亿元人民币以上。2002年8月,他领军创立的“SJ-96生产技术”被山西省环保局、山西省科技厅列为“山西省清洁型热回收示范工程”。
2005年2月5日,经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由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曲格平担任主委、中国工程院李院士和任院士任副主委的国内知名专家组成了鉴定委员会,对三佳公司升级后的“SJ—96清洁型热回收热电联产炼焦生产技术”进行了鉴定。结论是:该生产技术构思独特,工艺配置合理,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与国内同类生产技术比较,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该技术符合我国国情,适宜推广应用。
“SJ—96生产技术”经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并备案,发布了我国第一个炼焦炉企业技术标准“Q/140-000SJ-001-2004”;2005年,山西省科技厅制定了《山西省清洁型热回收炼焦技术规范》,并向全省正式发布。
期间,他下大力气加强综合治理,推行全过程清洁生产,建设花园式企业,在全省乡镇企业中率先实现环境治理达标,被评为全国环保先进企业。他本人入选“全球100佳晋商”。他说:“环境保护固然要从自我抓起,但又不能满足于一个企业的治理达标”。为给家乡父老“还天空一片青蓝,还大地一片翠绿”,他下决心转型发展,把目光投向了绿色环保的旅游产业。
顺应时代,创民企开发旅游先河
几经考察和比较,他选择了本地的一处风景名胜区——绵山,作为调产方向。然而,绵山累遭劫难(其中最严重的是侵华日军为消灭介休抗日政府于1940年、1942年两次烧毁绵山文物古迹),致使原先游人如织的历史文化名山竟沉寂了半个多世纪之久。加之个人投资开发省级风景名胜区在国内尚无先例,虽有介休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但到底该如何实施,他心里总觉得是一个有待破解的难题。面对这些,他清楚地意识到,仅仅满足于资源的调查了解不行,仅仅有开发建设的热情不行,没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更不行。为此,他下决心静下心来学习。阎吉英虽然只上过几年学,但他爱买书,爱读书。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到景区规划和有关资料;从绵山的人文历史,到故事传说;从佛、道教经典,到古建雕塑知识,一捧起来就爱不释手。除学文化,学历史,学古建、雕塑技术外,他还有计划地学习环境法、资源法、森林法、文物保护法等与景区密切相关的政策、法律,从而对绵山的历史和现状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并掌握了开发的法律依据和技术规程。
在此期间,他倾全部心血于开发建设规划的实施。首先调集精兵强将1500余人开进绵山,安营扎寨,按照规划,组织施工。他自己更是身先士卒,遇到困难先上,最危险的地方先去,每月上山都在20天以上。在开发中,他始终坚持文化和景区的紧密结合,以文化打造景区品牌。在他的主持下,聘请了一批在社会上有知名度、有影响力的文化人,组建了绵山文化研究院,对古老的绵山文化进行深入的发掘、整理和研究。先后开办了介之推展厅、寒食文化展厅、介休三贤(介之推、郭泰、文彦博)展馆、历代名人登临绵山展厅、历代名人祭祀展厅、宗教历史文化展厅、介休晋商三杰(明清时期的范毓馪、侯荫昌、冀以和)展厅、介休抗日民主政府纪念馆和介休抗日政府旧址展馆。还设立了图书馆、美术馆和文艺表演团队,充分展现了绵山文化的深厚历史底蕴。特别是对介之推与寒食清明节渊源关系的追溯和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从历史典籍、古迹遗存、古碑记载、古诗古剧、习俗沿流、饮食传承等多方面揭示了绵山文化的丰富内涵。2008年初,国家文明办、中国文联、中国民协派出专家组到绵山考察,确认介休为“中国寒食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