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世》歌词出自1997年朱哲琴专辑《央金玛》。
词:(据说是)何训田
曲:郭梵丁
演唱:朱子岩
那一瞬,我飞升成仙,
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平安喜乐。
那一刻,我升起了风马,
不为祈福,只为守候你到来。
那一日,垒起玛尼堆,
不为修得,只为投下心湖石子。
那一夜,我听了一宿梵唱,
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气息。
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
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
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相见。
1997年朱哲琴演唱的歌曲《信徒》歌词。
被误读的六世喇嘛仓央嘉措
电影《非诚勿扰2》上映后,25岁的张心蔚连续几天被“油腻腻的短信诗”轰炸,这些短信都以“你见或不见我”开头,在网上,人们称它为“见与不见体”,源头正是影片中川川在李香山的人生告别会上念的那首诗。人们传播这首诗以及片尾曲《最好不相见》的同时,还加上了“——仓央嘉措”几个字。而只有片尾曲的前4句和300多年前的六世喇嘛有关。
张心蔚是通过《武林外传》知道仓央嘉措的。电视剧中,无双念了首“仓央嘉措”的诗:“那一世,我翻遍万座大山,不为修来世,只为路中与你相遇”。实际上,这也与仓央嘉措毫无关系,而是1997年朱哲琴演唱的歌曲《信徒》歌词。
正是这些误会,带动了近几年内地的“仓央嘉措热”。据北京博集天卷图书发行有限公司第一编辑中心总监伍志介绍,由他们公司策划的《仓央嘉措传与诗全集》刚出版时还只排在卓越新书榜三十名之外,而《非诚勿扰2》上映3天后,该书一下跃进排行榜前十。
关于仓央嘉措,一个普遍的说法是这样的:他生于1683年,15岁坐床,24岁时在被押解北京途中去世,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他孤独而短暂的一生充满了各种谜团,几百年来,人们想象着他的离经叛道、放荡不羁,推测着他死亡的各种版本。流传最广的,还是他写的那些被称作情歌的诗以及夜出布达拉宫在八廓街黄房子里会情人的传说。
300年后,传说中的黄房子变成以他诗中的“玛吉阿米”为名的一家餐吧,并在北京开了分店。此外,他还出现在西藏旅游手册、流行歌曲,以及出版商的畅销书选题里,成为一个“遥远神秘的意境符号”,甚至品位的象征。
“他本来就是个很孤独的诗人,经过包装后,还是很孤独。”张心蔚说。
真假仓央嘉措情歌
仓央嘉措情歌的伪作与误传一直都存在,并非因为《非诚勿扰2》才开始,一些在网友间流传甚广、被称作“仓央嘉措最美的诗句”,都与他毫无关系。
“你见或不见我,情都在那里,不增不减”、“那一世,我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在途中与你相遇”、“我问佛……佛曰……”、“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如果你的摘抄本里恰好有这几句诗,后面还标注着“仓央嘉措”,只能遗憾地告诉你,这都不是他写的:第一句出自扎西拉姆•多多3年前创作的诗《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第二句出自朱哲琴演唱的《信徒》;第三句出自网络拼凑诗《问佛》,其中一句系电影《青蛇》插曲歌词;最后一首,只有“第一”“第二”是仓央嘉措所作,其后都为网友演绎。
如果你的收藏夹里恰好有这样一个名为“仓央嘉措最美的诗句”的帖子,里面有“我放下过天地,却从未放下过你”、“为了今生遇见你,我在前世早已留有余地”、“用一朵莲花商量我们的来世,再用一生的时间奔向对方”、“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很抱歉地告诉你,它们也与仓央嘉措没有太大关系。这些句子出自博集天卷图书公司策划、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仓央嘉措诗传》,至今已累计销售15万册。该书作者之一苗欣宇在电话中解释,这些诗他没有经手,“不是翻译,也不是自己的创作。”
带有禅意、或者出现藏文化符号的诗句,被一股脑地称为仓央嘉措作品。“西藏、大和尚、情诗,都是小资向往的,没有人关心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只要网上在流传就信,只要符合他的想象。”网友“ark”这样说。翻译过仓央嘉措诗歌的作家龙冬曾经在微博上为仓央嘉措“打假”,他发现,“只要哪句话安上仓央嘉措的名字,就能流行。”
“仓央嘉措不存在什么热不热的问题,他在藏区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如果非要说‘热’,只能说这种热是虚幻的。人们不了解他,包括他是谁,是什么时代的人,都不太清楚。”龙冬说,更严重的是,由伪作衍生出来的“假书”充斥着图书市场,而且很多都在畅销书排行榜上。
“那些所谓的冒名作品,都具有《读者文摘》阅读特质,便于在这个时代流行。仓央嘉措真正的诗歌多数人并不欣赏,伪造的仓央嘉措诗歌,其实大都并无恶意,人们只是欣赏‘仓央嘉措’这个遥远神秘的意境符号而已。”龙冬说。
LZ可以听听河图的《拉萨乱雪》,也是关于仓央嘉措的,很有感觉。
是《不负如来不负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