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刮痧法,是指应用边缘光滑的硬物器具或手指、金属针具、瓷匙、古钱币、硬币、玉石片或头发、苎麻等,蘸上食油、凡士林、白酒或清水,在人体病变部位皮肤上,反复进行刮、挤、揪、捏等物理刺激,造成皮肤表面淤血点、淤血斑或点状出血。
刮痧通过刺激体表皮肤及经络,以达到扶正祛邪、调节阴阳、活血化瘀、清热消肿、软坚散结等功效的治疗方法用。
刮痧过程中出现的淤血点、淤血斑或点状出血称之为“出痧”。
刮痧由推拿手法变化而来。
现代刮痧疗法以中医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指导,博采针灸、按摩、点穴、拔罐等中医非药物疗法之所长,所用工具是水牛角为材料制做的刮痧板,对人体具有活血化瘀、调整阴阳或舒筋通络、排除毒素等作用,是既可保健又可治疗的一种自然疗法。
1、调整阴阳刮痧对内脏功能有明显的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如肠蠕动亢进者,在腹部和背部等处进行刮痧,可使蠕动亢进的肠道受到抑制而恢复正常。
反之,肠蠕动功能减退者,则可促进其蠕动恢复正常。
这说明刮痧可以改善和调整脏腑功能,使脏腑阴阳得到平衡。
2、活血祛瘀刮痧可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组织间压力得到调节,以促进刮拭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血流量,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
3、舒筋通络刮痧疗法主要是增强局部血液循环,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
另外,在刮痧板直接刺激下,提高局部组织的痛阈。
第三是通过刮痧板的作用使紧张或痉挛的肌肉得以舒展,从而消除疼痛。
1、刮眼周,能明目
相信大家都做过眼保健操,对其中的几个穴位也非常熟悉。
而以刮痧代替手指的按揉,能对穴位形成更有效的刺激。
先用刮痧梳点按睛明穴,然后以睛明穴为起点,外眼角为终点,分别从上眼眶和下眼眶两个方向刮拭。
能改善眼睛周围的经络气血运行,缓解视疲劳、干涩。
2、刮颈部,活血舒筋
颈肩不适是伏案工作者的“职业病”,刮痧可以活血舒筋,改善局部气血淤滞的状态。
主要选择三条路线,即后发际中点向大椎穴,以及后发际两个外角上缘分别向左右肩部方向刮拭。
另外,感冒时刮拭这个部位还具有祛风解肌的效果。
3、刮胸骨,宽胸理气
很多人在心情不好或劳累后,会有胸闷、气短的感觉,可用刮痧梳的单角自上而下缓慢刮拭下半段胸骨。
这个位置上有八会穴中的“气会”膻中穴,刺激这个穴位有宽胸理气的作用。
此外,爱打嗝的人也可以经常刮拭这个部位。
4、刮手脚,行气通络
女性经常出现手脚冰凉的症状,中医认为这主要和机体阳气不足,或气血运行不畅有关。
5、刮腹部,能通便
长期便秘不但会影响消化吸收功能,还会使机体吸收毒素。可用刮痧板的面在腹部自上而下,从左向右依次刮拭。
需要注意的是,如有内脏下垂,应由下向上刮拭。
6、刮胁肋,疏肝解郁
焦虑、抑郁、烦躁,长期的精神压力会导致整个身体机能的紊乱。中医认为,正常的情志活动依赖于气机的调畅,而肝脏能疏通气机,因此能调节情志。
由于人体两侧的胁肋主要有肝经分布,刮拭这个区域能疏肝解郁。
其中,重点是乳头直线和第六肋间交点的期门穴。刮拭时,动作要慢,寻找并刮拭疼痛或结节的部位。
1、面刮法
将刮痧板的1/2长边或整个长边接触皮肤,向刮拭方向倾斜30~60度(45度最为常用)均匀地向同一方向刮拭。
适用于躯干、四肢、头部的平坦部位。
2、角刮法(单角刮法、双角刮法)
单角刮法:用刮痧板的一个角部朝刮拭方向倾斜45度在穴位处自上而下刮拭。
用于肩贞、膻中、风池等穴位。
双角刮法:将刮痧板的凹槽部位对准脊椎棘突的部位,然后将凹槽两侧的双角缓缓的放在脊椎棘突和两侧横突之间的部位,再向下倾斜45度角的方位自上而下进行刮拭,大多数都用于脊椎部位。
3、点按法
将刮痧板角部与穴位呈90度垂直,向下按压,由轻到重,逐渐加力,片刻后迅速抬起。
适用于人中、膝眼等穴。
4、拍打法
将五指和手掌弯曲成弧状进行拍打。
拍打法仅限于肘窝和膝窝。
5、厉刮法
将刮痧板角部与穴区呈90度垂直,刮痧板始终不离皮肤,并施以一定的压力作短距离(约2~3厘米)前后或左右磨擦刮拭。
适用于头部全息穴区。
6、按揉法(平面按揉法、垂直按揉法)
平面按揉法:把刮痧板的角部的一面小于20度角按压在适合的穴位上,然后轻柔的做缓慢且柔和的旋转运动。
这个方法通常适用于全谷、内关、手足全息穴区、足三里以及其他等疼痛较为敏感的部位即可。
垂直按揉法:将刮痧板的边缘以90度按压在穴区上,做柔和、缓慢按揉。
适用于骨缝部的穴位和第二掌骨桡侧全息穴区。
7、疏理经气法
沿经脉的循行部位,用刮痧板长边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循经刮拭。
适用于分段刮拭结束或保健刮痧时对经络进行整体疏理、放松肌肉、消除疲劳。
1.刮痧法
在中医刮痧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方法是刮痧法,因为它在临床上的应用最多,而且作用也最为明显。
刮痧部位通常在背部或颈部两侧,根据病情需要,有时也可在颈前喉头两侧,胸部、脊柱两侧,臂弯两侧或膝弯内侧等处。
也可按照病情需要,选择适合的部位。
病人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其被刮部位,并用温水洗净局部,通常采用光滑的硬币、铜勺柄、瓷碗、药匙、有机玻璃纽扣或特制的刮板,蘸取刮痧介质。
(如刮痧油、冷开水、香油或中药提取浓缩液等,既可减少刮痧时的阻力,又可避免皮肤擦伤并增强疗效),在体表特定部位反复刮动、摩擦。
按方法又分为直接刮法和间接刮法。
(1)直接刮法
直接刮痧法指的就是用热毛巾擦洗已经被刮过的部位的肌肤,然后在均匀的涂抹上一些刮痧的介质,并且用刮痧的工具直接接触肌肤,这样就可以在特定的部位反复进行刮拭,一直等到皮肤下面出现痧痕为止
(2)间接刮法
在刮拭部位上放一层薄布类物品,然后再用刮痧工具在布上问接刮拭。
此法有保护皮肤的作用,主要用于儿童、高热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开始出现抽搐者、年老体弱和某些皮肤病患者。
2.撮痧法
患者伏案而坐或取俯卧位,充分暴露施治皮肤,揪痧者将中指和食指弯曲成钩状,蘸冷水后,用食、中两指的第二指节侧面相钳去夹揪皮肤,常发出响声,“揪疙瘩”之名由此而来。
夹揪时要随夹随压随拧,然后急速松手。
由于外力的夹、压、挤,可将皮下毛细血管夹破,使血液渗出组织问,造成局部瘀血;一般在局部夹揪6~10次左右,以皮肤出现血痕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