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捉摸”【zhuomo】释义:有猜测,预料;揣测的意思,多用于否定。
二、“琢磨”【zuó mo】释义:思索;考虑;揣摩。
【zhuó mó】释义:比喻修养德业,研讨义理,修饰诗文等。
扩展资料:
1、“捉摸”与“琢磨”的用法:
“捉摸”侧重于猜测和预测,多指对人的脾性、言语及行为用意等的猜测,也用于对情况的预料。“捉摸”更多地出现在表示否定意思的短语或句子中。
“琢磨”指思索和考虑,可能是为了猜测和预料,也可能是为了解决问题、寻求答案。一般涉及动脑筋的地方,多用“琢磨”。
2、“捉摸”与“琢磨”的意义:
捉摸:指猜测,预料.如:这位老人精神很好,但脾气越来越古怪,令人难以捉摸.
琢磨:指思索,考虑.如:仔细琢磨一下应对措施.
参考资料来源:
“捉摸”侧重于猜测和预测,多指对人的脾性、言语及行为用意等的猜测,也用于对情况的预料。“捉摸”更多地出现在表示否定意思的短语或句子中。
“琢磨”指思索和考虑,可能是为了猜测和预料,也可能是为了解决问题、寻求答案。一般涉及动脑筋的地方,多用“琢磨”。
扩展资料
中文名 :捉摸,汉语词汇,拼音 zhuō'mo。
表达摸索;揣测的意思:宋赵长卿《满江红》词:“人心险,天又怎生捉摸?”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却说朱武、杨春两个正在寨里猜疑,捉摸不定。”
叶圣陶《给少年儿童写东西--代发刊词》:“美出自心灵,出自作者的高尚情操。这样说似乎有点玄虚,其实是可以捉摸的。
中文名 :琢磨,汉语词语,拼音 zuó mo或zhuó mó。
1.思索、考虑、揣摩的意思。
老舍《赵子曰》第十四:“好极了,你算把古人的举动态度琢磨透了!”
《花域》1981年第6期:“他话中的意思,我当然可以琢磨出来!”
2. 雕刻和磨制玉、石的意思。
《荀子·大略》:“人之於文学也,犹玉之於琢磨也。”
白话翻译:人们对于文学的态度,犹如玉经过雕刻一样。
3. 比喻修养德业,研讨义理,修饰诗文等意思。
4.磨炼、折磨的意思。
《儿女英雄传》第八回:“ 安公子此时经了那姑娘的这番琢磨,脸儿也闯老了,胆子也闯大了,也来帮着 张老 搬运。”
杜鹏程《保卫延安》第四章:“穷苦的生活又能琢磨出倔强的性情。”
沙汀《淘金记》十六:“而他的全部神气,使人感觉到人世间一切罪恶的享受,以及痛苦,已经把他琢磨到了麻痹的地步。”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捉摸”与“琢磨”读音相近,都表示心理活动。但这两个词的词义和搭配成分都有所不同。
先说词义。“捉摸”侧重“猜测”“预料”,多用于对某人脾性或言行用意的猜测、把握,有时也用于对某种情况的猜测、预料。“琢磨”则是“反复思考、仔细考虑”的意思,多用于对某一具体问题采取何种对策或做法的考虑,有时也指对文章中词句含义的思索、体味,还可以用于人。但同样是以人为对象,“捉摸”重在对人的脾性、用意的猜测,而“琢磨”是根据某人的言行举止进行仔细深入的考虑,从而对此人作出评判。如:
①永辉这孩子的脾性还是令杨绍荃捉摸不透。
②她十遍八遍细细琢磨过了九强,他是流里流气的角色,但还不是一个色狼恶棍。
由于词义侧重点不同,两词的搭配成分也有区别。
“捉摸”常与否定性成分搭配使用。例如前面加否定的状语:“难以捉摸”“无法捉摸”“不可捉摸”;后面跟否定的补语:“捉摸不透”“捉摸不定”。否定的状语与补语,只能选用一个。“捉摸”的对象常常被提到动词前面,动词后面就不再带宾语,如“A令B难以捉摸”或“A令B捉摸不透”。当然,“捉摸”有时也可以带宾语,如:
③工人们捉摸到情况不好,有的就来问:“还能如期出铁吗?”
“情况不好”是“捉摸”的内容宾语,即猜测的结果。“难以捉摸”“捉摸不透”等表示猜错或没猜出;而“捉摸到+内容宾语”则表示猜对或猜出了。因此“捉摸”更注重行为的结果如何。
“琢磨”却注重行为进行的过程,故其搭配成分往往强调行为的持续性、时间性或突出行为的细致深入。因此它的状语多由形容词、时间名词或时间副词等充当。如例②、例④、例⑤。
④要不你怎么天天琢磨着起了山火时哪样逃命?
⑤我一直在琢磨这个问题。
“琢磨”的后面可以是“着”“起”“很久”等,表示进行义、起始义、持续义。如例④、例⑥、例⑦。
⑥这天晚上,我在灯下写材料,琢磨起他白天的话,觉得纳闷。
⑦这事我琢磨了很久。
上文说过,“琢磨”带上宾语可以指对某个具体问题的对策、办法的考虑,因此宾语中常有“怎样”“如何”等词,或者宾语由“主意”“道理”等词充当:
⑧我正琢磨着该怎样打破这僵局,想不到他竟开口了。
⑨我琢磨出一个主意。
此外,“捉摸”与“琢磨”的近义词也不同。前者有“猜摸”“猜测”“揣摩”等,后者有“思摸”“考虑”“思索”等。
读音:捉摸 [zhuō mō]、琢磨 [zhuó mó,zuó mo]
琢磨与捉摸
今年因公在京呆了百日,由于是土生土长的山里人,普通话极不地道,与人交流常受误解、闹笑话,便专门买了一本词典。一日,为区别“琢磨”与“捉摸”两词,查词典知发音是音调不同,看词解,更知其义迥然相异。此后,音发得准不准便无所谓了,但其释义久久在脑中挥之不去,便有小感而发。
“琢磨”,本意是雕玉刻石,后引申为仔细研究,思虑、磨炼等意。“捉摸”,是揣测推测之意。自有了人类思维,便有了“琢磨”和“捉摸”的区别,即琢磨事和捉摸人。
党的十六大报告号召全党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就要求要多琢磨事,少捉摸人。看古今中外,观当今现状,一国、一地、一系统、一单位,但凡有利于琢磨事的环境,就国泰民安,社会经济进步,单位事业兴旺,人人竭心尽力,专注于事业;但凡方便了捉摸人的环境,就国家动荡,人民受难,事业消沉,人人自危。“十年动乱”是上上下下捉摸人的表现;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瞩目成就,是全党琢磨事的硕果。
琢磨事的人,一门心思谋工作,全部精力干事业。没有时间拉拉扯扯、走门串户、说长道短,更无暇去警觉和防范捉摸人的人,因而一不注意,常被人捉摸。
捉摸人的人,一门心思为已利,主要精力揣摸人。公开说好话,背后道长短;当面谗媚笑,转背散恶言;煽阴风于暗处,点鬼火于密室。常常出人之所不意,攻人之所不备,往往得手。
琢磨事的人,深知“官”是为民谋利的岗位,“权”是为民服务的工具。权力意味着责任,权力越大,责任越重;责任重,需要琢磨的事就越多,为人民作贡献的潜能越大。因而,琢磨事的人,时时践行“三个代表”,刻刻牢记“两个务必”,象孔繁森、郑培民那样。
捉摸人的人,把权力这个为大众谋利益的“工具”视为“私人财产”,权力越大,可捉摸的人越多,依附其的人就越多,谋取私利的空间也就越大。大到索贿受贿、权钱交易,小到待人接物、损公肥私。因而捉摸人的人,权不越位至违法乱纪不过瘾,权不滥用到锒铛入狱不松手,象成克杰、卢万里之流。
一地一单位的人大致分三类:竭心琢磨事的人;不去琢磨事的人;专门捉摸人的人。
竭心琢磨事的人,披肝沥胆,与时俱进,上下求索,百折不回。面对新时期人口和计生工作的挑战,面对多年来贵州计生工作的困难,全省上下党政高度重视,部门积极协调,业务单位得力,变革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成效明显。“村为主”基本实现,正向村(居)民自治、育龄妇女自管小组、中心户长制迈进;创建优质服务、探索养老保障、实施综合改革正着力推进。余庆县探索出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基金,实施农村计生户养老保障新路;凯里市在短短一年多,探索出适合民族贫困地区优质服务的跨越式发展模式。这些都是琢磨事的人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结果。
不去琢磨事的人,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大事不敢干,小事不愿干,新事不会干。当领导的,为“官”多年,不思考、不学习、不懂业务,开会说空话,检查说崴话,汇报说套话;当“兵”的,从业多年,一事无成,无所事事,上班磨洋工、扯闲谈,下班泡歌厅、打麻将。自己干不了,也干不好,往往别人干了还说不好。这类人,长此下去,也要成为捉摸人的人。
专门捉摸人的人,常常揣摩领导,捉摸他人,精心盘算,寸利必争;或妄自尊大,自以为是;或翻云覆雨,投机取巧。就“天下第一难事”而言,有的整天穷于应付,上级要检查,临时改表册、贴标语、做表面文章;有的只热衷于“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取悦上级,为自己升迁造势;有的深知县乡三五年一届,能瞒就瞒,能拖就拖,一门心思跑上串下,联络感情,三五年后能升就升,能走则走;更有甚者,长期对工作放任自流,依靠炮制假报表、做假数字,上欺组织、下瞒群众,制造政绩,谋求升迁。那些计生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局面的县、乡,有多少干部在琢磨事,有多少干部不琢磨事,有多少干部专门捉摸人,值得三思。
一个单位内琢磨事的人和捉摸人的人,一般是此消彼长。见面休问荣枯事,观其颜色便可知。省委领导多次肯定近几年省计生委在满负荷工作,说明琢磨事的人多了,捉摸人的人少了。真诚地希望全省人口和计生系统的同志们都能以国家的事业、民族的伟业为重,多琢磨事,少捉摸人!
一、“捉摸”【zhuomo】释义:有猜测,预料;揣测的意思,多用于否定。
二、“琢磨”【zuó mo】释义:思索;考虑;揣摩。
【zhuó mó】释义:比喻修养德业,研讨义理,修饰诗文等。
扩展资料:
1、“捉摸”与“琢磨”的用法:
“捉摸”侧重于猜测和预测,多指对人的脾性、言语及行为用意等的猜测,也用于对情况的预料。“捉摸”更多地出现在表示否定意思的短语或句子中。
“琢磨”指思索和考虑,可能是为了猜测和预料,也可能是为了解决问题、寻求答案。一般涉及动脑筋的地方,多用“琢磨”。
2、“捉摸”与“琢磨”的意义:
捉摸:指猜测,预料.如:这位老人精神很好,但脾气越来越古怪,令人难以捉摸.
琢磨:指思索,考虑.如:仔细琢磨一下应对措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捉摸
百度百科-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