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
明代铜钱。崇祯元年(1628)始铸。初每文重一钱三分,后定北京钱重一钱,南京钱重八分。因政府财政困难,令各镇有兵马处皆开炉铸钱饷军。加以民间盗铸日多,钱式达百余种,质量日劣。时铸厂并开,用铜益多,而铜日少,又括古钱以充废铜铸制钱,仍不敷用。所铸钱“大半杂铅砂,百不盈寸”。末年敕铸当五钱,《明史》称“不及铸而明亡”,然今有存世者。
崇祯通宝
崇的解释 崇 chóng 高:崇山峻岭
通宝的解释 中国 旧时钱币的一种名称。起于 唐高祖 武德 四年公元621年铸造的“开元通宝”。以后历代都曾沿用,“通宝”二字前常冠以年号、朝代或国名,铸于币面。如 南唐 的“唐国通宝”、 宋 代的“太平通宝”、 元 代的“至正通宝”、 明 代的“大明通宝”、 清 代的“康熙通宝”等。 日本 、 越南 、 朝鲜 等国的钱币也曾用“通宝”之名。
八股文固定的组成部分之一。参见“八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