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无树】:菩提是觉道,不是真有什么树。若有树,那菩提就变成
物,而有所执著。菩提本来什么也没有,若说觉悟了,但觉悟其实它是无形无相的。
【明镜亦非台】:虽说心如明镜台,其实根本没有个台,若有个台则又有
所执著,所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哪有还要有个台。
【本来无一物】:本来什么都没有,即没有一个样子,也没有一个图,或
一个形相,所以根本什么也没有。
【何处惹尘埃】:既然什么都没有,尘埃也无从生出了。就是无所住也
。
【注释】 这首偈颂主要是从“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出,要没有一切执
著,也就是佛所说的意思:‘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
能证得。这个地方就教人没有执著。这个偈子很契合禅宗的顿悟的理念。
是一种出世的态度,主要意思是,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
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
留痕迹。这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
了。
后边两句为赠送。‘菩提本无树’:菩提是个觉道,又有什么树呢?若有树,那菩提就变成物,而有所执著。菩提本来什么也没有,你说你觉悟了,但觉悟是个什么样子?是青色?黄色?红色?白色?你且说个样子出来,看看它是无形无相的。
‘明镜亦非台’:你说心如明镜台,其实根本没有个台,若有个台则又有所执著,所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怎么还要有个台呢?
‘本来无一物’:本来什么都没有,也没有一个样子,也没有一个图,或一个形相,所以根本什么也没有。
‘何处惹尘埃’:既然什么都没有,尘埃又从那里生出呢?根本就无所住了。
这首诗最后两句解释了前两句“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就是说万物都是缥缈无形的,不要被外物左右内心。
本来就无菩提树,“菩提”二字是后人加上的,明镜就是明镜,哪里是台。本意是说身外的一切都是虚无的。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什么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