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你对《一个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这部电影的评价是什么?

你对《一个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这部电影的评价是什么?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据说是可以把爆米花哭成粥的电影,明知悲伤,最终还是 忍不住去看了。剧情虽然略显狗血,有车祸,有癌症。有真爱……但还是戳痛了观众们的泪点。

大体就是男主知道自己患了癌症,觉得无法给女主未来的幸福,便把她活生生从身边推开,替她找到一个可以托付终身的男人结婚,而女主知道了男主的病情,也很配合的导演了他的心意,最后却又在和男二结婚之后又选择追随男主而去……

电影之所以能得到追捧和热爱,或许一是:源于它很多经典的台词:

1 有一种悲伤,是笑着与你分开。思念却背对背张望,剩下倔强,剩下合照一张。 2 “我要的不是寒冬中送我咖啡的人,而是陪我一起淋雨吃冰吃到牙痛的人;我要的不是守护我的人,而是陪我一起冒险的人,我要的不是别人,而是你。” 3 原来真的有两个人,喜欢对方到了极致,却终究没有在一起。 4 “人为什么都要结婚啊?” “大概是当你老的时候,或是需要被照顾的时候,那个人可以理直气壮的一直陪在你身边。” 5 爱情如果需要解释的话,那世界上就不会有人因此而痛苦了。 6 有一种悲伤,叫你的名字停留在我的过往…… ……或许每一个人的枕头里都藏满了发霉的梦,梦里都住着无法拥抱的人儿。

正是这一点引起了大家情感的共鸣和戳中的泪点吧! 二是源于我们一贯的认知吧!我们总认为:真爱有两种,一种是奋不顾身,另一种是是为对方想太多。显然电影属于后者。爱而放弃,是成全,是大爱,是无私!

而我个人其实更觉得!其实电影传达的是一种懦弱和自私,因为它忽略了人的情感的一种很重要的东西,需求!“我要的不是寒冬中送我咖啡的人,而是陪我一起淋雨吃冰吃到牙痛的人;我要的不是守护我的人,而是陪我一起冒险的人,我要的不是别人,而是你。”,我要的不是推开,不是成全,不是一切对未来的考虑……其实这是很多人内心真正的声音。

所以这种一厢情愿,自以为是的无私,其实是一种更残忍的自私,完全忽略了对方内心真实的感受和真正的情感需求,把自我的一种认知通过道德情感绑架到对方身上。感性的人偏重过程,但结果往往不如人意;理性的人偏重结果,过程却又有好多遗憾。而我想要的无非就是,明知悲伤,却毅然前往,用尽全力的喜欢,才会了无遗憾。晚安!

挺住,别哭

个人觉得这是今年内地上映最伤感的电影了,男女主家庭的一些变故,让他们相互感同身受,彼此相依为命,在过程中他们是朋友、亲人、和没有跨越的恋人……

男主的父亲因患癌症而去世,所以男主一直在担心自己的身体,有没有被遗传到,所以迟迟一直没有和女主在一起……

最终男主也换上了癌症,他想瞒着女主,想让她忘记他,得到幸福!可是还是发现了男主放在衣橱里的药,女主没有拆穿他,因为她知道,没有谁比男主更爱她,所以女主就立刻找了一个爱她的人,准备结婚了!

结局男主离开了,欣慰的是女主一直在她身边,陪伴着他离开。

文/丽丽老师

最近朋友圈里很多人都在为《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打call,顺便还能掰扯出一段青春疼痛文字,但也不无道理,这种凄美的爱情,是很多人日常生活中看不见的。

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在于它的卖点“看哭了好多人” ,“记得多带包纸巾进去”。于是很久没有被感动过的人纷纷走进电影院,结果纸巾又干干净净的被捏着出来了。

一部分人会突然觉得自己是“没有感情的杀手”,压根没哭出来,因为一个字:尬。甚至有网友给出了观影提示,不用带纸巾,带手机就行。

直到看到豆瓣评分只有5.2分才相信,原来真的有很多人不喜欢剧情设定,因为实在太毁三观。

就像网友所说的,这都什么年代了,为什么还会有这么俗套的纯爱故事?

这样毫无底线的宣扬自私的爱情,会给青少年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偶尔和一个教师朋友聊天,他给我看以前实习时带的一些学生的QQ空间,高一的学生。一到周末就是情啊爱的,前不久文理分科,班上谈恋爱的好几对都为了女方放弃了自己喜欢并且擅长的一类学科,更有甚者还有一个学生为了女朋友转学去了那个比较差的学校。

虽然有时候觉得,年少轻狂,谁不会做一些比较偏激的事呢?但是,所付出的代价也挺大的吧?为了爱情做什么都是对的吗?答案是否定的。

就像《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这种电影,无厘头的一味宣传所谓的爱情,考虑过其他人了吗?

男主生病,命不久矣,于是希望在自己走之前给女主找到可以托付终身之人,于是就看上了男二。

而男二也有对象啊,已经在一起了六年的未婚妻。但不急,好在男二的未婚妻出轨,男主就找了她出轨的证据,并且交给了男二,让他们分开。而且还去找了女二,并且告诉女二,自己已命不久矣,并且他爱上的人爱上了男二,所以要女二也放手。

女主也知道男主的心思,于是也开始有目的的靠近男二。

这特么什么三观啊?你以为这就完了?并没有。

女主顺利的和男二在一起并且结婚。

可是婚后的女主却突然醒悟,自己此生最爱的人是男主,于是结婚什么的都不算数了,男二的感情也成了炮灰,女主转身就去找了男主。

最后只能看到男二在哭,为什么哭?他当然得哭啊,前未婚妻出轨,妻子也为了别人抛弃了自己。这剧情要是在平常人身上得膈应一辈子吧?

可是,电影把这当作什么呢?观众的泪点。为了煽情而煽情导致三观不正,有什么值得宣扬的呢?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

海报上提示了显眼的一行字:请带足纸巾。

那么电影院观看就出现了这样的一个场景:片尾结束,灯光亮起,情侣间面面相觑,陌生人左顾右盼,大家在看什么?答案很简单——谁没哭。

如果一部电影侧重一个点到倾斜的程度,那么必然会影响整体效果。

你哭了吗?是否跟着电影中主角的哭泣而哭泣?相比这些,没哭的反而成了另类。

观影后大家都在探讨究竟谁比较惨一点,可见这也是成功的一面。

感情这个东西,不是单纯靠着你情我愿就能够完美实现的,现实中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两个相爱的人究竟是因为什么走到了一起,或者说是什么吸引着对方坚持到最后,希望不要是为了在一起而在一起。

电影在整体上还是很友好的,能让观众很容易的猜到后面的故事发展,后面剧情转换的突兀感和电影宣传时倾诉的情感一样,一股脑的抛给观众体会,煽情殉情流眼泪,不得不说宣传上呈现的东西还是很有力的反馈给了观众。

最后,作为一个普通的过来人,台湾近些年的纯爱剧好像对我不奏效了,如果本剧非要挑个悲情人物的话那牙医吧。

比较同档期的《夏目友人帐》和《醒来之爱的呼唤》,《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的票房表现不要太出众,甚至力压奥斯获奖影片《波西米亚狂想曲》、王小帅时代巨作《地久天长》、华纳兄弟呕心续作《乐高大电影2》,只有自带现象级话题的漫威超级英雄电影《惊奇队长》未受波及。

简单地说,这是一部翻拍自韩国同名电影,不仅类型和题材很应景,而且针对受众精准打击,片子情节流畅,感情丰沛,完成度高,想来,这也是其数日蝉联台湾票房冠军,独霸国内白色情人档的核心竞争力。

前有《前任3:再见前任》的现象级话题,后有《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的开挂式票房,爱情这个永恒的人生话题,此番又被下了怎样的毒药?

正在进行时的爱情电影“歧路”

如果说《庐山恋》成就了国产爱情电影的新标杆,那么国内爱情片的票房井喷或多或少与台湾电影有关。

借助《海角七号》的余温,一部名为《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的台湾爱情影片实现了超出预期的“一箭多雕”。

它的成功,开启了纯情爱情的“怀旧风口”,催生了《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等“青春情怀片”时代;捧红了陈妍希、柯震东、蔡昌宪等一批台湾新生代演员,以及网络作家九把刀;更重要的是,在日、韩爱情偶像剧的夹缝中,为观众重树了台湾偶像言情电影的高大形象,也为更多台湾同类题材进军内地铺平了道路。

于是,每过上一两年,就会有一部或小清新或文艺范儿的台湾爱情电影,成功掀起一阵话题风暴,《我的少女时代》、《盛夏光年》、《爱情冻住了》之后,最近一波是奶茶刘若英的导演处女作《后来的我们》。

眼看“清新文艺+爱情”的元素组合挣了大钱,《傲慢与偏见》、《喜欢你》、《超时空同居》、《南极之恋》等一批国内影片扎堆登陆院线,如丝般顺滑的故事、搞怪幽默的情节,廉价狗血的感动,一波又一波向观众袭来,毕竟,总有人会照单全收,不愁卖不出去。

今年情人节档,台湾青春偶像剧教母陈玉珊,携王大陆和林允,带来了新片《一吻定情》,在好片扎堆、竞争激烈的后贺岁片档,“挤出”了1.72亿元。观众普遍的评价是,一贯的清新、搞笑、套路、狗血,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其实,从《后来的我们》疑似刷票房事件,看得出观众的多元化观影需求正在成为共识。一味的纯真、情怀,最后都成了矫情,追求了这么久的感动,最终不过是感动了自己。

所谓的年度催泪大片、纸巾耗费者

比起同样出自台湾的现实题材影片《大佛普拉斯》、《血观音》,像《爱情冻住了》这类套路屡试不爽的作品,更像是色香俱全的奶油冰激凌,看起来华丽、吃力来爽快,满足了观众的泪腺,但看多了也腻。

看到豆瓣4.8分的评价,我就放心了,再看8亿+的票房奇迹,《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究竟感动了谁,我试图想弄明白。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的剧情,甚至很难被称之为“故事”:

男女主人公张哲凯(代号K,刘以豪饰)和宋媛媛(陈意涵 饰),是唱片公司“黄金搭档”,然而在私底下,他们是共处一室多年的爱人兼家人,两人之间有暧昧、有亲情,却只接了一次吻,堪称“堪比哥们,恋爱未满”,属于传说中最稀有的“最纯洁的男女关系”。

用后脑勺都能想到,这种“感情平衡”不可能维持太久。男主果然身患绝症,将不久于人世,为此,男主假意与女主拉开距离,逼她去离开自己,找老实人接盘。女主明知男主的病情和用意,为了满足其愿望,主动勾搭上了已经订婚的好男人——牙医杨佑贤(张书豪 饰)。

为了达到目的(实现心愿),男主发现牙医男的摄影师未婚妻Cindy(陈庭妮摄)在外面招蜂引蝶,遂拍下摄影女与别的男人出轨玩暧昧的照片,逼牙医男就范;牙医男果然上套,自知头上长无端出现一片大草原,遂与摄影女大吵一架。

女主劝牙医男与摄影女复合,以彰显其善解人意、善良正直的一面;再次,为了达到目的(实现心愿),男主告知牙医男现女友自己的病情和心意,摄影女果然十分感动,遂与男牙医分手。

牙医男顺利接盘女主,男主把一切安排得明明白白,深藏功与名。婚后,女主果然忘不了男主,偷证件、弃牙医、找男主一气呵成。

果然,女主陪在弥留之际的男主身边,男主不治身亡,女主自杀殉情。片尾,接盘未果的牙医男跪在男女主的坟前,哭得那叫一个惨。

看到这么多大写加粗的“果然”,你看明白了吗?

爱情的自私、廉价的感动,究竟有多可怕

看完电影,我一脸懵逼,一时语塞,这怎么可能是爱情片,明明是惊悚悬疑片。

拨开一层层或华丽、或清新、或煽情的外包装,这不就是贱渣男心机寻接盘、绿茶婊痴情苦殉情的故事。

男女主果然是共处一室十余年的好战友,计划周密、配合默契,双贱合璧、天下无双。女主明修栈道,男主暗度陈仓,神不知鬼不觉的达到目标,还将所有人蒙在鼓里。甚至双双毙命之后,依然博得不知入套的牙医男跪地痛哭。高,实在是高。

为男女主矢志不渝的爱情,哭得稀里哗啦?人生不值得,请补缴智商税。

看起来是一盘必然“翻车”的爱情游戏,台版《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照单全收,三观尽毁,却用生硬的照搬、廉价的煽情,挑逗了太多无知少女和玛丽苏阿姨的泪腺。

相对来说,韩版《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要聪明得多,最开始就将男主的感情描述为抱团取暖的“亲情”,两人的关系限于“模糊的暧昧”,于是,手撕情侣的良苦用心,变得顺理成章。

对于女主的突然“移情”,韩版的处理也极为巧妙。通过不断的闪回,女主终于认识到男主“主动退出”的隐忍和伟大,对自己的感情始终“不离不弃”。

而韩版中牙医的角色,并不是老实巴交的接盘侠,而是主动担当了男女主伟大爱情的“引导者”和“爆发点”。

其实,《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男女主的爱情,出发点是超凡的,落脚点是自私的。因为对感情的自私,无论本片勾兑了再多的催泪和感动,都难以让观众真正融入其间。

再加上,与始终坚持生活化、细节化,注重感情引导,对情绪积蓄和宣泄把握得恰到好处的韩国原版比起来,台版明显犯了剧情太生硬、对白文绉绉、感情很突兀、结局不留白的通病,在实际效果上,就显得狗血、空洞、矫情、廉价。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其实是复制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剧内核,意图展现矢志不渝、向往自由的主题。

然而,东施效颦的照抄,味如嚼蜡的执着,特别是主创团队歪曲、片面、冲动、幼稚的思想表达和创作意境,就已经决定了,本片廉价卖惨、低级趣味、刻意煽情的格局,即便包装得很华丽、很高级,也不可能救得起来。

我觉得这部电影的价值观是非常成问题的。

很明显,在两个主人公行为的背后,都是一种利他主义的动机在发挥作用。

张哲凯爱宋媛媛,所以他要为宋媛媛考虑,既不能让自己耽误了宋媛媛的婚姻,也不能让她体会生离死别的痛苦。他打算等宋媛媛结婚之后,悄然离开宋媛媛的生活,在一个没人知道的地方结束自己的生命。

而宋媛媛,同样也是出于对张哲凯的关心,决定给张哲凯留下一个自己很幸福的印象,从而让他可以安心离世。

为逃避张哲凯很快要死这个现实,他们不约而同代替对方做了一些决定。这表面上看起来是为他人着想,但也完全可以被称为越俎代庖。

因为,在做出这些决定的时候,他们实际上并没有考虑,对方的真正愿望是什么。

宋媛媛的真正愿望,其实是和张哲凯坦诚地共同度过他生命中的这最后一段时光。而在宋媛媛已经知道张哲凯不久人世之后,张哲凯的真正愿望,未尝不是希望宋媛媛能与自己坦诚相待,而不是委屈自己,去嫁给一个她不爱的人。

然而,由于他们都要为对方着想,都有秘密瞒着对方,结果导致他们最终把这非常宝贵的一段时光,各自浪费在了不相干的人和事之上。

而且,受害人并没有局限在他们两个之间。另外一对情侣,牙医杨佑贤和摄影师Cindy,也因为张哲凯和宋媛媛的这种利他主义而遭了殃。

两个人本来已经订婚,不料突然杀出来一个宋媛媛,要从Cindy手里夺走杨佑贤。张哲凯呢,则让人拍到一些Cindy出轨的照片,悄悄拿给杨佑贤。一对好端端的情侣,就这样被他俩活生生拆散了。

这事当然本身做得并不地道。张哲凯和宋媛媛对此都心有愧疚。不过,一想到他们其实是在为对方考虑,他们好像也就不以为意了。

在Cindy满腔怒火找到张哲凯之后,他一边向对方道歉,一边又希望对方能体谅自己的初衷,不仅要体谅,最好还能助帮他把整件事完成。的确,他很诚恳,也没有什么恶意,不过,对Cindy而言,这却已经无异于遭受到了一种利他主义的道德绑架。

究竟怎么看张哲凯和宋媛媛的这种种利他行为?在利他行为的下面,是不是隐藏着一种利己,一种自私?

答案毋庸置疑。

照尼采的话来说,这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纯粹的利他行为,人的一切行为都可以拿自私去解释。

张哲凯和宋媛媛真正在意的,或许并不是对方的感受,而是,他们始终要在别人心目中留下一个好的印象,一个“好人”的形象。宋媛媛是否痛心、是否幸福,并没有张哲凯自以为的那么重要,对他来说真正重要的是,他自始至终是一个好人。

整部片子里,唯一一个能让我完全认同的角色,是Cindy。

Cindy的人生教条只有一点:要活得直接。她心里有什么话都直接说出来。因为她不觉得对别人负有责任。所有那些痛苦,既然自己受得了,那别人也一定受得了。她不会觉得别人冷,因为别人自己知道自己冷不冷。

在人际交往中,这是一种对他人的真正尊重。

Cindy做任何事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考虑。她爱杨佑贤,但同时,她也跟许多不同的男人交往。因为在她那里,爱情与忠贞无关,并且不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当杨佑贤知道她的那些风流事之后,她向杨佑贤道歉,但并不打算因此就改变自己。她依然爱着杨佑贤,但杨佑贤爱不爱她,由他自己来决定。

其实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张哲凯也像Cindy一样直接,如果他一开始就告诉宋媛媛自己的病情,那么,他生命中的最后这一段时光,一定会得到更好的利用。

他们将直接说出对对方的爱,而不是让对方去猜。他们会珍惜当下,朝夕相处。当张哲凯无法自理时,宋媛媛也将始终陪在他身边。

而且,张哲凯还将得到机会,去帮助宋媛媛进行心理建设,帮助她健康地面对张哲凯死后的日子。

在他死后,宋媛媛将面对无法承受的痛苦,这完全是张哲凯自己虚构出来的。实际上,人远没有那么脆弱,而没有了张哲凯的世界,也不会变得比原来更悲惨。

一个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是不是跟一个比快乐跟快乐的故事,一样呢

1.故事大概如此:男主和女主在一起十多年,一起吃一起喝一起睡;男主发现自己要死了,就给女主找了个牙医老公;女主假装自己不知道男主要死了,跟男二结了婚;最后女主觉醒,离开了男二,和男一一起服毒自杀——可以想象牙医知道真相的心情:???杨佑贤好惨一男的。这部电影的名字应该叫《比悲伤更悲伤的牙医》。

2.男主名字叫阿k。鉴于电影充斥着一股qq空间里葬爱家族式の悲伤,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男主的名字叫Kevin。

3.这个故事证明:一对单身男女睡在一起十多年只做爱0.5次,互相保留处子身,不是男的有病,就是女的有病。

4.按照提示带进场的两包纸巾用了一包——主要用来擦笑出来的眼泪。坐在我身边的一名中年男子用手机开着流量看了90分钟的北京国安。可以理解他的心情。

5.看到有人说“男朋友哭得稀里哗啦的,他不会有什么事瞒着我吧?”,姑娘,相比诚实,智商才是个应该着急的问题吧!

6.你能想象这样一部电影入围金马影展,还勇夺2018年台湾电影市场票房冠军吗?当我刚刚准备心疼台湾同胞的电影消费选择面时,这部电影已经拿下内地第一个周冠军,有可能突破7亿。两岸一家亲。

7.在国内,写出这样狗血剧本的电影编剧是会被行业封杀的,电视剧编剧都不敢这么干。

8.同样是抖音推红的电影,《前任3》留下了喜剧,《地球最后的夜晚》好歹是真文艺,这一部最后大概只剩下纸巾了。那些从抖音看到视频进电影院的人,终将会在影院里点开抖音。

9.前几天,政协委员唐家三少说,好莱坞电影、日本动漫、韩剧和中国网络文学是当代四大文化现象。我想了想,这部电影堪称年度人类文化之最:改编自韩剧、有日式动漫男女主、有中国网络文学一样的狗血,票房力压《惊奇队长》为代表的好莱坞——更重要的是,它是在全国两会期间上映的!简直是学习强国式的好电影!

10.有的人哭是因为脑子装太多的事,有的人哭是因为脑子里装太多的情,有的人哭是因为脑子里装太多的水。你们猜影院里哭的这些人是哪种?

对不起,我没有看过这部电影

且说原版: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K(男主)和恩媛(女主)一起上学,一起工作,一起生活,关系非常亲密,他们有着很多相似之处,都失去了父母,都喜欢在下雨天听歌,都喜欢吃面条,当然也都深爱着对方。

不幸的是K得了癌症,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一个人背着恩媛偷偷治疗,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恩媛能找个好人嫁了。这天恩媛突然告诉他自己喜欢上一个有未婚妻的牙医,他对牙医进行了一番调查后觉得是一个好男人,于是找牙医的未婚妻谈判,让她离开,牙医的未婚妻被他感动答应了,提出一个条件,就是希望他死在自己的身边,(其实她已经爱上了K)。最终婚礼举行,K亲手把恩媛交给牙医。

其实恩媛早就知道K深受病痛的折磨,这一切她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让K看到她很幸福,这也是他的愿望。

后来,得知K离开了人世,恩媛选择了自杀。

爱你的人总是默默地为你做着一切,无法给你幸福,选择看着你找到幸福。今生不能一起厮守,选择陪你离开。爱,有时候很伟大,我们要珍惜身边真正爱你的人……

抖音看短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