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乳房美容整形(二): 美容整形简史

乳房美容整形(二): 美容整形简史

乳房美容整形简史过去很长一个时期内,乳房一直被视为女性身体的秘密,所以乳房整形手术开始甚晚。最早对乳房进行整形手术的外科医师为包森(Pousson,1897年)。他的患者是一年轻妇女,患有双侧巨乳症。手术是在巨乳的上前方切除一块半月形皮肤和皮下脂肪(未包括乳腺),然后将乳房缝合固定在胸大肌的筋膜上,最后缝合皮肤切口,效果十分满意。

维尔肖(Verchere)在1898年治疗巨乳症时,改在乳房的上外侧切除一块三角形的皮肤和皮下组织,然后缝合。金纳德(Guinard)在1903年治疗巨乳症时,把皮肤切口改在乳房下皱襞,使切口愈合后的瘢痕不甚明显,这是很大的改进。莫里斯丁(Morestin)在1907年,通过乳房下皱襞切口,切除一块盘形乳腺组织,这是为巨乳切除乳腺组织的开始。

德纳尔(Dehner)在1908年再次把半月形皮肤切口做在巨乳的上方,不过,在切除一块半月形皮肤、皮下脂肪和乳腺组织以后,他分开胸大肌纤维,把乳腺缝合固定在第三肋骨的骨膜上,这是乳房固定术的开始。吉罗德(Girard)在1910年用另一方法对缩小的乳房进行固定。他通过乳房下切口将乳房与胸大肌分离,然后再将胸大肌纤维分开,最后将乳房的后面缝合固定在第二肋骨的骨膜上。这种做法与现在的乳房整形手术有些相似。叙述至此需要指出,以上医家在治疗巨乳症时都只为巨大乳房切除一块多余的组织,对于同时向下移位的乳头并未进行处理;最初做乳头转位的医者是维兰德里(Villandre)。他于1911年治疗下垂巨乳症时,在乳房上前方的皮肤做一圆孔,使乳头从圆孔中钻出,达到其向上移位的目的。当时采用这种做法,受术者常常发生乳头坏死;且这种做法对于特大的下垂乳房亦不适用。

莱克瑟(Lexer)在1912年改用另一方法,即先将巨乳的下垂部分截下,再从截下的部分乳房上将乳头和乳晕切下,做成游离皮片,并将其移植于新乳房上方的皮肤创面,这是对乳头进行游离移植术的开始。此方法效果很好,以后不断有医者采用,如Thorek于1922年,Adams于1944年,Conway于1952年,Felix于1970年,都分别采用过此法。尽管如此,把乳头和乳晕进行游离移植,将使输乳管和神经与乳头分离,对于年龄较大的巨乳症患者可行,对于年轻妇女最好不予采用。为了避免手术后发生乳头坏死,克劳斯(Krausch)在1916年采用保留乳头的办法施行手术。他在患者的乳晕部位做一半月形切口,通过切口切除过多的乳房组织。

由于切口所遗的瘢痕位于乳房的正前面,当时的效果未能令人满意。另外,只做乳晕切口对于甚大的巨乳症也不合适。

艾克斯豪森(Azhausen)于1926年在采用莱克瑟巨乳缩小整形术时,将乳房前面的皮肤与其下面的乳腺组织完全分离,使乳房的塑形更好、更为容易。

塑形完毕以后,用前面的皮肤做成乳罩,保持塑形后的新乳房的形态。这是使用皮肤乳罩的开始。用乳房前面的皮肤做乳罩的方法曾为多数医学家所赞许,且现在仍被采用。不过应该说明,艾克斯豪森对乳头的处理则没有什么新方法,他仍用莱克瑟的办法将乳头和乳晕游离移植。比森伯格(Biesenberger)于1928年在治疗下垂的巨乳时,对乳头不采用游离移植的办法,而是采用带蒂移植方法。

手术时他在将乳房前面的皮瓣完全掀起,使乳腺充分显露以后,在巨乳上做“S”形切口,将巨乳的外侧一半切除,保留其内侧的一半并让乳头与内侧半蒂相连,然后将下垂的乳头和巨乳的内侧半向上旋转l80°,塑成圆锥形,再用皮肤乳罩将塑形后的乳房覆盖。

最后,在缝合时,对新乳房下面中央过多的皮肤进行切除,使缝合的切口呈“T”字形。比森伯格的手术方法,除其本身设计精确、操作细致以外,它还广泛吸收了前人手术的各项优点。所以,它确实初步奠定了现代巨乳缩小整形手术的基础。20世纪30年代以后的许多巨乳缩小术,大多都从他的手术衍变而成。不过,他的手术仍有两个明显缺点:一是它对皮肤的剥离过于广泛,术后容易发生皮瓣坏死;二是它对乳头的处理并不完全符合解剖学的原则,所以,有时在术后仍发生乳头坏死。

胥莱伯(Schreiber)于1929年为了避免发生乳头皮瓣坏死,曾采用整形外科常用的“分期手术”方法,把巨乳缩小整形术分为两期施行,第一期将巨乳上半部过多的皮肤和乳腺切除,然后将乳头和乳晕向上移位缝合;

第二期将乳头和乳晕以下的下半t5巨乳的皮肤和乳腺切除,完成巨乳的缩小整形。

胥莱伯的两期手术法,虽然可以避免发生乳头和乳晕坏死,但是由于乳房不是在一次手术中形成,致使乳房内部在第一次手术后产生瘢痕,组织有些变硬,塑形不易,形态效果不佳,所以很少有人采用。

胥瓦尔兹曼(Schwarzmann)于1930年在治疗150例巨乳症(这在当时是十分众多的例数)取得了丰富的经验以后提出:乳头和乳晕的血液供给来自其周围的皮肤血管和真皮下血管网;乳头和乳晕下面的乳腺并不直接向它们供给血液;

比森泊格手术之所以不能完全避免术后发生乳头和乳晕坏死,主要由于他将乳头和乳晕与其周围的皮肤分离,切断了来自皮肤的丰富血液供给。他在解剖学方面的这一重要发现,改变了长期以来人们对乳头血液供给的错误观念:认为乳头和乳晕的血液是由肋间发出的血管穿过乳房中心供给。基本观念被改正以后,胥瓦尔兹曼提出一个新的巨乳缩小整形手术。他的手术方法虽不十分精致,但其对巨乳的皮肤不做广泛潜行分离和让乳头和乳晕与其周围皮肤蒂相连的原则,则是十分重要的。

现在许多常用的效果良好的巨乳缩小整形手术,例如,让乳头和乳晕与除去表皮的皮瓣蒂相连的斜行单蒂法(Skoog)、横行双蒂法(Strombeck)、纵行双蒂法(Mekissock)和上方单蒂法(Wiener),以及让乳头和乳晕与其周围除去表皮的皮肤广泛相连的Mouly手术、Pita-nguy手术和宋儒耀的手术,都是根据他的原理发展而来的。

巨乳缩小整形术发展到比森伯格和胥瓦兹曼的阶段已经基本成熟。

以后,Gillies(1939年)、Aufricht(1949年)、Malinac(1950年)、Conway(1952年)、May(1956年)和Rees(1956年)以及Skoog、strmbeck、Mckissocd、Wiener、Mouly、Pitanguy、Millard、鬼冢卓弥和宋儒耀等又做了许多改进。现在此手术已成为一个安全可靠、效果良好的美容整形手术。当然,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和不断前进的。巨乳缩小整形手术也还未到达最后的和不能再改进的地步。譬如,如何使手术创伤更为减少,如何使切口瘢痕更为隐蔽,如何使整形的效果更为持久等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解决。

以上是巨乳缩小整形手术的发展历史。至于对乳房发育不良所致的平胸和乳房过小的治疗,则由于它们需要的是增加较多的组织,不是切除过多的组织,在技术上比较复杂,所以一直到20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期才得以开始。

波森(Berson,1945年)、巴姆斯(Bames,1950年)和康维民与史密斯(Conway和Smitr,1958年)等,曾用真皮脂肪或脂肪筋膜组织为平胸者和乳房过小者进行游离移植术,但由于移植后的吸收问题和未吸收的脂肪组织的纤维性变及脂皂性变等问题无法解决,因此目前已无人采用这些方法。由于用自体组织移植的方法使平坦的乳房隆起不能奏效,日本在40年代、美国在50年代初,曾有人采用注射药物使乳房隆起的方法。

日本采用的药物为液体石蜡、蜡和蜂蜜的混合物。美国采用的药物为一种高浓度的硅橡胶液。以上两种注射物注入乳房后,快者两周、迟者两年,注射部位都发生硬块、红肿、疼痛、化脓等炎症反应。现在在日本和美国已经无人采用这种隆乳方法,不幸的是,前些年我国仍有人使用。

50年代后期,潘曼和华莱斯(Pangman和Wallace,1954年)、艾吉顿和麦克克莱里(EdgeTrou和MeC1ary,1958年)、康维和迭兹(Conway和Dietz,1962年)等,曾将橡胶海绵体植入胸前乳房处或过小的乳房下,使其隆起。由于植入后橡胶海绵体容易变形,所以效果不佳。克罗宁和杰罗(Cronin和Gerow)于1964年改用将贮有硅橡胶液的硅橡胶囊植入过小乳房的皮下,取得比较持久而满意的效果。目前突出的问题是,不少患者在进行植入治疗后,硅橡胶囊的外面发生纤维包膜,使植入体变形。因此,新的更满意的植入体尚在研究之中。乳房再造,乳头、乳晕的美容整形,也在逐渐发展和日趋完善。

抖音看短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