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期顶级乐评人兼段子手李健先生归来了,节目瞬间热闹起来,他对迪玛希的评价也被广泛地引用。
之前想表达类似的意思,但很难组织语言。李健的话很有说服力,“忧伤的质量”大概说的是歌曲情绪的内化和表达。我见过一波又一波音乐学院的学生,有无天赋的人们差别很大。比如说唱一首忧伤的歌,大部分人是“我要表现出忧伤”,给自己设定目标然后去表演。但一个通透的人能够体会并很快进入那个意境当中,因此这样的人在表达感情时就非常令人信服。
天赋是全方位的,绝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副好嗓子,那种天生对音乐的“通感”式的理解,使得他们体悟音乐中的情感比常人更加深刻。像迪老师这种S级天赋的,就不用揣测了,你看他一脸呆滞终日酗奶,其实他内心藏着江海。
歌者不会按头告诉你他体会到了什么,他会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这次的daididau,我的主观感受就是一个少年在低声倾诉自己的悲伤,追忆往事,情绪渐起,到第二段间奏时,终于痛哭失声。他发出绝望的呐喊,但那个女孩永远不会回来了,天地间只余风声。最后少年拿着琴牵着马儿,慢慢离开了家乡。
而歌曲的演唱者,恰好是一位眼含热泪的俊秀少年,我们是多么幸运啊。
迪玛希的音色之美,很容易将人带入情境,这次的乐器表演和更加精致的编曲也合理地承载了这些。唯一的问题恐怕就是服装过于帅了,我看第一遍时根本没有办法把注意力集中在歌曲上……
这样一场极富艺术性的演唱,还有各种奇怪的评论,只能说任何艺术都是有道门的,站在门外就少说话,瞎嚷嚷是扰民的。
当然,要承认自己站在门外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虽然现在“我妈不教我”已经被我讲成一个段子了,但当年真的是很难过很不平,我曾问“妈妈你能教我手风琴么?”她就说了句“不要学”就把我打发了。当时满腔委屈,愤而撕逼……然而什么用也没有。
学了几年的设计专业,我才慢慢理解她教书三十多年,什么样的学生都见过,没有人比她更清楚自己的孩子有没有天赋。我喜欢音乐,但这种即时的、强烈的喜欢并不足以支撑我度过漫长而艰辛的学习生涯。
但是音乐审美是可以培养的,怕的就是习惯性地贬低自己看不懂的东西,这种态度使人根本没办法进步。我是不是扯太远了……
演唱完这首歌后,迪玛希在后台抱着好兄弟A哥激动地落泪了。其实在他开嗓时,大家就能感受到一向稳如假唱的迪老师似乎过于紧张,他对民族的责任心让我感到羞愧,在外地读书几年了,我似乎并没有怎么提过自己的家乡。我的家乡也有好山好水,也有自成一派的建筑、戏曲和名菜啊。
我很佩服他,希望他永远保持对艺术的赤诚,希望他健康、快乐。
发现自己没审完题,真是不好意思,补充一下。
daididau本身是没有意思的,大概相当于中文里的语气词,这首歌讲的是诗人XXX失去心爱的女人后悲痛欲绝,科普文我找不到了,谁有的话发个链接吧~
这首歌情绪饱满中心明确,因此技术并不是重点,但我还是想说:高音F5上一个宇宙大长音,后面再加弹舌是什么概念……我们只看见他气息均匀、面不改色,基本感受不到它真正的难度。我无比期待以后有人 原调翻唱 迪玛希的歌,想想都觉得悲壮……
迪玛希演唱的原版比较细腻,现场可能是考虑到中国观众对哈国语言的接受度问题,把一些发音的细节抹掉了,末尾加长,迪式转音盖章,整个风格从较为婉转变得大气辽阔。真要比的话我个人更喜欢这一版,乐器实在太加分了,且传达出他热切的期盼,像一个孩子把他最珍爱的玩具塞给你,告诉你它好玩极了,也许你不这么觉得,可你怎么躲得过他那双真挚的眼睛呢?
有了李健的评价盖章,应该不会有那么多人硬说他没感情了吧?
自从微博上那个耳帝点评迪玛希“声音人格无情、无义、无悲、无喜”,都瞎跟风说他唱歌没感情。我就问问你们听歌是用眼睛听的么?
感谢 pandemonium的邀请,这首歌在迪老师演出前已听过N个版本,先重点评价一下小迪的舞台表现。首先,服饰很出彩,在歌手播放前流出的一些照片让很多人包括我惊艳。这个孩子神一般的存在,台下各种呆萌,台上如神灵附体,自带圣光,听他唱歌,真的能脑补很多壮丽的画面。而且,每次在台上见到他,似乎见到的都不是同一个人(也不全是服饰风格不同的原因),再配上他多变的嗓音与唱法,舞台魅力很强。其次,他的台风真的是太赞了,一些小动作小神情真是有着连他自己恐怕都不知道的风彩,比如前面独奏快完的时候头扭向一旁向其他伴奏者莞尔一笑后狠拨了一下琴弦,意思是“好了,我这段完了”嘴撇了撇,那个拽拽的表情,还有主歌完后要唱最后几句清唱收尾前停顿处,他抬眉抬手示意伴奏准备那种王者风范,这种酷劲真的不是装的,太自然了。李健说他有一种高级的忧伤与他的表情是分不开的,他唱歌的时候眉头微蹙,眼帘低垂的神情,配上他的天籁歌声真的很迷人,而他稳扎自然的台风与他接受歌剧艺术教育是分不开的,不仅讲求唱功,也讲求舞台表现。粗鄙的我仍认为,颜值还是重要的,迪老师是属于:颜值、嗓音、唱功、台风、服饰等各项如果是1分的话,加起来就大于100的哪种。 至于唱得怎样,这首歌前半部分及最后用了比较多我比较喜欢的气声弱混加颤音,强混部分也比较稳定,较为出彩的是最后一句在低7的位置上有一个电音般的颤音细节很讚,让我听出了岁月悠长,不自禁脑补起丝绸之路古国的前世今生,感受到家国情怀来。叹息迪老师总能赋予一首小情小爱的歌历史厚重沧桑,斗转星移的大气感。他其实是个很用心的人,在歌曲关键部位的细节处理是很细腻的,如秋意浓第二段的浓字,大家都听出来了,如枯叶徊旋,SOS最后一句弱混慢慢灌入胸声到强混再回收到弱混,如同相知交错后分道而驰的缘起缘灭。听说哈国很多人都多才多艺,他们国家的人民生活在相对较好的音乐艺术氛围中,加上迪老师出生于音乐世家,有天赋又努力,所以培育出如此气质气场的迪老师可想而知。
这首从头到尾分析下。
一、冬不拉时间
注意下其他歌手的表情(基本就是各种赞美了,没啥可说的,几期基本这样)以及李健先生的表情。李健的表情尤其有意思,老实说第三季里还蛮少见他这么认真地听一个歌手唱歌(不是说其他时候就不认真了,个人认为这次他特别专注。后面他评论迪时自己不是哼了一段吗,证明他入戏了),头似乎是想追冬不拉的节奏似的,还有一个吐舌头的瞬间,很萌。
至于迪自己弹的,因为我不是专业的所以没办法说好还是不好,对于一个普通观者来说:这段solo弹得够快,够好听(作为普通人的我觉得冬不拉应该很难弹吧)。
迪的表情略有点紧张,也是难为他了,台上师兄师妹,台下两位老师。
二、歌曲部分
开口跪,一如既往的音色。但这次音色与以往版本又有很多不同。网上可以下载的那版音色是偏空灵的,这版多了很多很多的厚重感还有忧伤。尤其喜欢“每当我想起你,心上人呀那”的低音,特别好。回到中音区,“啊啊啊,daididau”开始整个曲子的基调基本定下来了。能想象到这是一个很忧伤的故事,结合歌词,不难想象这是一个蜷缩在黑暗角落里的人想起了自己曾经的心上人,你多么美,我是多么爱你。
2′30″出现了一个不知道什么的乐器(就那个女的拉的),太好听了,给整曲又增添了无限无奈的忧伤。老实说,我看第一遍视频的时候感觉还好,后来下载了音频版,眼泪立即就掉下来了。尤其是当你结合歌词“你是否真的决定 与我分离”,想象一个可怜的男主在苦苦哀求的感觉。
3′14″的daididau呀迪的颤音,觉得是那么贴合那么自然如此动容,直指人心。
3′40″的daididau和之前的处理又不一样了,颤音发挥到了极致,能感觉到演唱者的内心真的是翻江倒海的忧郁。
3′48″手势,舞台掌控力十足。让我想起来第二季的萌叔韩磊。韩磊大叔的台风有目共睹。
高音是一如既往的厉害,但这次收得特别好,是节制力。
最后两段哼唱,我个人是特别喜欢的。故事中的男主从想念女主到落泪,到呆滞,到喃喃自语的状态。我自己脑子里蹦出一个想法是,这个男主自杀了。他写了一封可能永远都寄不出去的遗书,然后在一个黑暗角落里自杀了。至此,我终于抑制不住内心的翻腾,泪水夺眶而出。
如果之前的秋意浓是一种旁观者高级、宏大叙事的忧伤,那么这一首就是“歌者暂时性代入到当局者”苦苦哀怜的绝望,是压抑在内心隐藏千年不可抚摸的疼痛。
这是一首不能在深夜里多听的歌曲。
既然有健哥这个现场点评,就直接拿来吧
以及丁太升
=============分割线==============
作为迪老师的粉,我还是要说,个人感觉这场的daididau不是迪老师最好的一个版本。他没有用人肉电音,结尾做了改编,还加长了曲子,原来结尾更为婉转悠长的吟唱也换了。歌手版最后的哼唱很好听,但是和秋意浓, adagio是一样的。单听一首当然没问题,不过在同一个舞台上唱三次就不要再唱第四次了吧~
推荐2015年亚洲歌唱大赛的daididau,个人认为最完美的版本,不论编曲、技巧还是情感。
B站av号8210177
谢邀。
迪玛希《 Daididau 》
编曲亮点: 美妙的冬不拉和口弦萦绕出美妙的中东音乐气息,对于这种风格,无感的人始终无感,或许至多能够感受到它的律动;而喜爱的人如痴如醉,并且从舞美、编曲到演唱方式都有种仪式感在里边(也可以认为是迪玛希独有的戏剧元素),升华了整曲的一些格调;本曲也算是迪玛希团队经常演绎的曲目,编曲的完成度以及与演唱者的契合度都是很高的。
Хат жаздым қалам алып сізге еркем 写了封信,提笔为你,为我钟爱的你 Жүзің бар он төртінші-ай ау айдай көркем 你有模样如十四的月,如月般迷人 Есіме сен түскенде беу қарағым 在我忆起心爱的你啊 Қозғайсың қатып қалған-ай іштің дертін 寒冰凝结的心弦也会颤动
从上一场的钢琴王子切换到本场的冬不拉小哥,迪玛希的十八般武艺逐步打出。虽然对于其高音的审美疲劳的声音开始逐渐浮现,但是他的音乐气质依然是很多人无法企及的,那种戏剧化的忧伤,和技巧与感情的契合,李健的评价是很贴切的,在此不多赘述。
全曲其实是在讲述一个爱情故事,讲述诗人Mahjan Zhumabaev的亲身经历,由于政治因素,与深爱的女子失之交臂及女子没有信守诺言离他而去的痛苦,如果我们把这场竞演当做歌剧戏剧的一个选段来观赏,其实会得到更多的乐趣
嗯,大概是这样:
芝士回答语言大神:他的哈语真是一秒就出戏,我怀疑我学了假哈语。口音醉人,先把哈语练好再来中国圈钱ok?
芝士回答声乐大神:哎,他终于不飚高音了,终于知道炫技是不行的了呢!可是他唱什么语言我听不懂也。无感无感。
芝士回答路人:迪玛希越来越没存在感了 呵呵
谢邀,中国民乐里有句话,叫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次迪玛希给我们带来了一首哈萨克族民歌。这首歌旋律优美,迪玛希演唱的忧郁而深情,演唱技巧上细节处理非常到位,然并卵这样一首“世界的”的歌曲还是倒在语言壁的脚下。
另ps:迪玛希这种技巧玩到极致,可以任意更改音色,根据编曲不同而改变唱法的能力,真的是让楼主羡慕嫉妒恨啊。不要强求他每次都用一种唱法,连sos他自己都唱过了三个版本呢,各有各特点而已
听完《歌手》进口小哥哥的歌,久久没有走出来,感觉听到这种声音特别感动,后面的几首都没怎么听,今天重新听,才发现第二首阿楚姑娘唱的也不错,不过迪玛希,真的是和其他人不一样,歌剧式的唱法,我一听想到了维塔斯,不过他的声音更清透更亮,而且,我觉得很感人,虽然法语听不懂(¬_¬)但是能感受到唱歌的人传递出的那种忧郁忧伤。
就像李健说的:他这么年轻,“忧伤的质量”就这么高。
所以即使他在炫技,如果他能炫技炫到每一次都想要让我和他一起尖叫、每一次都能让听众拥有共鸣的话,这样的“炫技”何尝不是一种享受呢?
反复去听Adagio,这是什么样的爱情啊,让人不敢陷得更深,却又难以割舍、无法忘却。或者说,前两天的歌手,我只被这首歌感动了,太大气了,我想到了星空宇宙,当晚听完就在看视频,现在还在单曲循环中。
从他还没参加比赛的时候
就大概可以猜到,迪马希会以以技巧一鸣惊人开头
然后学两首中文歌来讨好一下观众
在观众开始对他的技巧感到疲倦的时候,开始唱本民族的歌曲
所以我对他这场终于回归到本根的表演时很期待的
但是看了之后稍有失望
不是对演唱方面,而是对编曲上
他可是带了几乎一个小型乐队过来,7名来自哈萨克斯坦的乐手
可是编曲上这些乐器的存在感极弱
除了前奏和间奏给了一段表演的时间之外
演唱过程中有很多时间乐手们都是在闲着的
即使演奏的时候,也基本上被弦乐团,鼓点等盖过
我不确定这是不是后期混音的时候的问题,但是电视听着真是觉得这些乐器被浪费了
我不是说民族音乐必须用民族乐器才可以
但是既然已经费了这么大力气带了过来,就应该更好的利用,去塑造民族的氛围
同样的,这期林志炫的歌曲也基本上浪费了吴彤的笙
前奏已过,后面完全听不见笙的存在了
相比之下,刘洲的多次编曲里都把民族乐器运用的好得多
给韩红,谭维维,谭晶等人的编曲都既明显的突出了这些乐器的特点
又合理的融入在歌曲里,并不感到突兀
当时听了他给韩红编的往事随风,我立刻去买了个陶笛
我觉得这样是极其成功的
不过我相信这不是他最后一次演唱哈萨克的歌曲
希望下一次可以在编曲中将他们民族的东西表达的更极致一些
旋律美,意境美,声音美,人美
转载萨克部落
Daididau 这首歌诞生于1930年的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词曲创作者是被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称为“哈萨克的普希金”的诗人Mahjan Zhumabaev(1893-1938)。歌词讲述的是诗人对女子的一片痴情及女子没有信守诺言离他而去的痛苦,这首歌其实就是当时诗人Mahjan的遭遇。作为哈萨克杰出的知识分子,在俄国1917年革命爆发时,Mahjan和当时其他哈萨克精英建立了党派“阿拉什”,旨在摆脱封建主义的殖民统治,主张在这片哈萨克人世世代代生活繁衍的哈萨克草原建立一个真正属于自己民族的党派和国家。诗人Mahjan 为此写了不少抨击当局、直抒胸臆的诗歌,因此不被深爱的女友Ziliha的父亲喜欢,女孩的父亲坚决不同意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政客,Ziliha在父亲的安排下嫁给了自己完全不认识的一个商人。
大诗人Mahjan就这样与自己深爱的女子失之交臂,他当时撕心裂肺的痛苦流露在Daididau这首歌的字里行间里,即使隔着几十年,我们今天都能从这首歌悲伤的旋律里见证诗人的深情和不幸。Daididau和iligay、halalay、ahahay、gakku一样,都是哈萨克民歌中常见的押韵叹词,虽然没有实际的意义,但却是歌曲高潮部分必不可少的韵脚。可是,这首经典作品,为什么几十年来却被人们一直误以为是一首来自民间、没有作者的民歌呢?作者为什么被“人为的”遗忘了?
这还得从Mahjan后来的遭遇说起。失去真爱后的Mahjan很快振作了起来,继续为族人的自由和平等奋斗着,后来他娶了首位哈萨克人类学家乔罕·瓦里汉诺夫的侄孙女Zenep,新婚燕尔的夫妻并没有甜蜜太久,便遇上了斯大林的“大清洗”,Mahjan及部分阿拉什党人就被时任苏联中央委员会第一副主席的贝利亚下令关进了奥姆卜省的监狱,Mahjan在监狱时,妻子Zenep难产死亡,半年后,未曾见过的天使般的小儿子夭折;连续的打击让牢狱之中的诗人如困兽般爆发,这一时期Mahjan的诗作被高尔基誉为人类艺术的瑰宝。Daididau的创作也是在牢狱之中完成的。诗人天赋异凛颇受苏联作家协会的赏识,不幸的遭遇也令他们非常同情Mahjan,诗人的情怀更令他们感动,于是以高尔基为首的一些俄罗斯作家对Mahjan等人提供了人道主义援助,一些哈萨克精英摆脱了牢狱之灾。
然而出狱后没几年的Mahan在1938年被苏联当局以人民公敌的罪名被枪毙,他的所有诗作被烧毁处理,诗集被定为禁书,众多优秀作品惨遭封杀。所以,人们已经忘记了Daididau曾有这样一个凄美的故事。
同年惨遭死刑的还有短篇小说巨匠Beyimbet Maylin以及小说家Saken Seyfulin。这三位被统称为哈萨克现代文学的参天巨松,却被当局无情地拦腰截断。
叹,没有早点听到。
幸,能够现在听到。
就简单说两句:每次戴耳机听Daididau,我都满眼含泪。在歌手节目录制现场听,迪老师高音上去时,震撼得我全身冒汗。
非专业 怎么说呢 这场我听的是彩排 没有听到晚上正式竞演的版本 所以不排除现场发挥因素的影响 粗略估计 录像只呈现了实际演唱效果的百分之三十左右 对 就这么低 现场听的时候 可以说相当震撼 说实话听过的歌手现场不多 但这次的确是扎扎实实地让我感受到什么叫live 什么叫天籁 感受相当直观 恨自己文学水平不高难以准确描述 不过我相信在这样的声音面前千言万语都显苍白 也许每个人审美的点不一样吧 Daididau前一期的Adagio我有幸也听了现场 是正式竞演 个人认为虽然也很不错 但没有特别惊艳 最后结果是第一 所以录像和现场真的会差很多 Daididau的录像版在我心里可能甚至都排不上前四 迪玛希这个类型的在这方面应该会吃亏不少的样子 看到某些评论说会有阿宝嗓 我想说实际上听现场这样的感觉真的不明显 非常立体精致的嗓音 不会很尖利 总之说一句完美不为过 btw 李健的声音也是我的心头好 演唱会大场子和演播厅小场子各听过一次 感受是他的现场和录像相差并不大 效果削弱不明显 想知道具体原因但是无奈水平实在有限啦
我喜欢
怎样
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觉得有些失望的大多是之前听过迪玛希唱这首歌的人,第一次听这首的歌人,大多觉得不错,甚至非常棒,即便不太知道歌词的含义。他之前的版本,偏向于优美婉转,这个版本则是相当悲伤、辽阔,不一样的感觉,但都非常好,特别是静默几秒钟后面那一段。厉害的歌手就是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演绎歌曲,而且都能打动听众
民歌最美了。
音乐这个东西,对每个人的触动都不同,你认为有感情,他也可以认为没有感情。这期音乐没感动我,但是他的美颜又一次帅到我,他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自豪感感动到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