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政治中,炮舰外交(或美国历史上的“大棒意识形态”)指的是借助海军力量的明显展示来追求外交政策目标——如果条件不被优势力量接受,则暗示或构成战争的直接威胁。这个词来自19世纪的帝国主义时期,当时西方列强——欧洲和美国——将通过展示其卓越的军事能力(通常以其海军资产来描述)来恐吓其他实力较弱的国家,迫使它们做出让步。一个与西方大国谈判的国家会注意到一艘战舰或舰队出现在它的海岸外。仅仅看到这种力量几乎总是产生相当大的影响,而且这种船只很少需要使用其他措施,例如火力演示。
如此简单地展示一个国家的军事能力意味着那些拥有海军力量的国家,尤其是英国,可以建立军事基地(例如迭戈加西亚),并在世界各地安排经济上有利的关系。除了军事征服,炮舰外交是建立新贸易伙伴、殖民前哨和扩张帝国的主要方式。那些缺乏西方帝国资源和技术进步的人发现,面对这种压力,他们自己的和平关系很容易被打破,因此他们开始依赖帝国主义国家进入原材料和海外市场。
炮艇外交有别于"国防外交",后者被理解为和平利用各种国防资源,在发展双边和多边关系方面取得积极成果。“军事外交”是其中的一个分支,倾向于仅指武官的作用及其相关活动。国防外交不包括军事行动,但包括其他国防活动,如国际人员交流、船舶和飞机访问、高级别接触(如部长和高级国防人员)、培训和演习、安全部门改革、和双边军事会谈,而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的朱姆沃尔特级导弹驱逐舰建造意图就是作为新时代的外交炮舰使用。
炮舰外交应该指的是,侵略者以武力胁迫为手段,威慑他国,通过不平等条约或者强行谋取利益。
炮舰外交是帝国主义的通用侵略手段,以自身强大的武力欺负他国。如果不能满足其利益要求,舰艇就有可能侵略,发动炮火袭击。弱国为了自保,只能牺牲部分利益,来委屈求全。可这更极大的激发了帝国主义的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现在这种现象还在时常发生,如美国的霸权主义。航母在公海上乱转,炮弹也是随时发射,如前段时间向叙利亚发射导弹,更是震慑了诸国。因为其强大的武力,其他的国家都是敢怒不敢言,只能默默的牺牲自身利益。
弱国无外交,这句话在什么时候都能适用。很幸运,在我们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不惧侵略者的炮舰外交。
以上言论,仅代表个人浅见。不足之处,敬请见谅。
炮舰外交者,顾名思义指的便是以海军上的“船坚利炮”为后盾而开展的外交活动。当然这种外交活动,往往会逐步“蜕变”为直接露骨的殖民掠夺——无论对方是否接受。顺从着签订不平等条约,缓慢渗透剥削;反抗者战争威胁,直接打开门户。
(第一次鸦片战争)
至于这个词的由来,最早来源于19世纪欧美殖民狂潮,英国通过“炮舰外交”软硬兼施,最终通过第一次,第二次鸦片战争,不仅开拓出了香港这一自由贸易窗口,更打开中国内陆航线,加深了殖民经济渗透。
(黑船事件)
而美国则更是明目张胆地将“炮舰外交”写入国策,并于1853年命美海军准将培里率舰队驶入日本江户浦贺海面,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黑船事件”,并最终使得德川幕府屈服,与其签订了《日美和亲条约》,将日本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当中。
到了现代,炮舰外交也并未远离我们,实际上当今世界依然是过去那个弱肉强食的世界,而“炮舰外交”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现代核心为霸权主义。既然谈到了霸权主义,大家也就明白现在“炮舰外交”的坚持者是谁了吧?没错,美帝。
(美军核潜艇部队)
试看当下,美国海军的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等新锐“濒海战斗舰”,可以说是新时代下,美“炮舰外交”的产物。其强大的对地攻击支援能力,显然不是为了什么“人道主义救援”,为美军对外干涉提供后盾支持,才是最实在的理由。除此之外,美国全球部署的核攻击潜艇部队,就更不用说了。
军情君是的签约作者,希望亲们点波关注,以方便给大家普及更多军武知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