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当地的老人讲,这大雾山的顶上原来建有一座砖石结构的庙,供奉的是传说中道家的一位真人像,由于山太高,周围的信众供奉不太方便,香火渐衰,庙屋也荒废了,现在还可以看到当年的庙基的残留古老的平顶山关隘。
平顶山是紧挨大雾山向西北方向延伸的一条山脉,山南是严家畈村,山北是佘家山村,山西是唐家山村,山东即是紧挨着的大雾山。平顶山的山顶不是孤峰突起的,而是一条平而长的山顶,从远处看,是一个平顶的山,所以当地人叫它平顶山。小时候,我在山上砍柴采笋时,发现在平顶山靠近佘家山村的一个山坳处(当地人叫小坳)建有石头围墙,石头围墙依山而建,高大约2—3米,顶宽1米左右,清一色的块石砌成,石头上长满了厚厚的青苔,地势低的地方挡住了山上流下的土,土与石岸快要平了。由于年代久远,围墙残缺不全,围墙上的有不少的石头被人掀下山去做岸造田地去了。我向年长的老人询问这围墙的来历,他们都说这是往年(古代)为打“长毛”(太平军、捻军)而修建的,至于是何人何时修建的也不清楚了。从此,这个围墙的来历成为我心中的一个迷团。随着阅历的增长,知识的积累,我从罗田县志等相关资料上,终于得知这是当年修建的平顶山卡。据县志记载,清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当地官府为了抵御太平军的进攻,当时的知县潘亮功在全县三个乡(奉泰、平湖、多云)的重要关隘督修了17道关卡,各卡均建有门楼、石墙、炮台和营房。平顶山周围地势险要,位置重要,是清代罗田的多云乡、平湖乡的交界之处的界山,也是罗田中部的扼守南北交通要道(是古时候从罗田经北丰河至八迪河至簰形地、胜利、大地坳等地的便捷交通要道)的重要关隘,故选在此修建了平顶山卡,至于有没有发挥抵御太平军将士的作用就不得而知了。 神奇的天然石洞燕子垅燕子垅,又叫燕子洞,位于与大雾山紧密相连的平顶山的西麓,属于唐家山村。洞顶有巨大的盘石覆盖,外洞高3米,宽10米,长20多米,燕子常栖息在洞内,一天到晚成群结队的石燕,在洞内外来回飞舞,热闹非凡,故名燕子垅。燕子洞内冬暖夏凉,行人经过时,往往总要在此歇脚休息一会。燕子洞的外洞之内还有一个大洞,进入内洞的石缝非常窄,高度约50—60厘米,一般只有身体单薄的人或少年才能爬进去。内洞潮湿黑暗,栖有很多蝙蝠,倒挂在洞壁,洞顶有水不断滴下作响。内洞空间较外洞大,地势也较为平坦一些,地上堆积有一层厚厚的蝙蝠粪,这蝙蝠粪内含有一种有治疗翳病的中药成分,叫夜明沙。每遇有人眼生翳子(其实就是现在的老年性白内障的眼疾),医生叫病人家属想方设法入洞收取蝙蝠粪,从中洗取“夜明沙”作治疗眼翳病中药的药引。据现在分析起来,“夜明沙”的主要成分可能是蝙蝠粪中的某些具有协助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眼病的矿物质成分。我小时候和二哥就进去过一次,为二伯母治眼翳病收集了一小袋蝙蝠粪。进洞之内,为了防止找不到出洞的路,我们就按大人的提示,用香烟盒的内包装锡纸作为路标,走一段路放一张,作为出内洞时的路标,锡纸的反光性较好,电筒一照射即发出明亮的光。据老人口口相传,古代遇有天长时干旱,乡民为了减灾求雨,往往去请道法高明的道士进入洞内作法求雨。求雨的做法是事先选择长势较好的三棵桃树削成三支三尺长的桃木桩,带入内洞,焚香烧纸,在内洞有一积水的低凹处,将三支桃木桩分别钉入其中,再摆放三牲,上香烧纸,手执法器,口中念念有词,过了不久天即下大雨,据说插桃桩的水渍内,还能见到年代久远的已半腐的桃木桩,这是古人的传说,充满迷信的色彩,没有科学依据。但对于古人来说,科学没有现在发达,对大自然的认识也没有现在的深刻,在自然灾害面前的无能为力,只能采取这种充满迷信、传奇的办法来试一试了,这也是科学不发达、思想认识落后的乡民与自然奋斗求得生存保证发展的一种无可奈何的办法了。据老人说,很久以前,有曾住在燕子洞附近的独湾里山民,遭遇天下大雪,压垮了所住的茅房,山民一时无房住,只好暂时栖身在燕子洞。他经常在外洞生火取暖做饭,由于柴禾潮湿,烟雾较多,烟雾向内洞渗透,居然有人看到在与该山相连有20里路远的大雾山顶一个叫龙挂幡的地方的岩隙里有缕缕青烟冒出,不知道这现象有无科学依据,但这说明山洞是很深的,互相贯通相连的,此传说是否真实,有待进一步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