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内容详细解释
一时承乏,方慙越俎以代庖;数月为真,更愧操刀而制锦。
大着何不警其越俎代庖之罪,而乃疑其心测井渫不食乎?
秀才还不便越俎代庖,军人理应少管闲事。
本院既委贵府监斩,就当谨守职责。
为何擅离职守,越俎代庖。
慌乱之中,正要把炸弹拉响,一个戴灰鼠皮帽的绅士,忽然站了起来,想越俎代庖。
因与详讨犹太人与安东尼奥一案,遍稽群籍,折衷是非,遂恳其为鄙人越俎代庖,以应殿下之召。......”。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传说中,有一位杰出的领袖叫唐尧。在唐尧的领导下,人民安居乐业。可是唐尧很谦虚,当他听说隐士许由很有才能的时候,就想把领导权让给许由。
唐尧对许由说:“日月出来之后还不熄灭烛火,它和日月比起光亮来,不是太没有意义了吗?及时雨普降之后还去灌溉,对于润泽禾苗不是徒劳吗?您如果担任领袖,一定会把天下治理得更好,我占着这个位置还有什么意思呢?我觉得很惭愧,请允许我把天下交给您来治理。”
许由说:“您治理天下,已经治理得很好了。
我如果再来代替你,不是沽名钓誉吗?
我现在自食其力,要那些虚名干什么?
鹪鹩在森林里筑巢,也不过占一棵树枝;鼹鼠喝黄河里的水,不过喝饱自己的肚皮。
天下对我又有什么用呢?
算了吧,厨师就是不做祭祀用的饭菜,管祭祀的人也不能越位来代替他下厨房做菜。”
典故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传说中,有一位杰出的领袖叫唐尧。
在唐尧的领导下,人民安居乐业。可是唐尧很谦虚,当他听说隐士许由很有才能的时候,就想把领导权让给许由。
唐尧
此话看似谦逊,不愿夺人之美。
可是展开“越俎代庖”,发现并非如此。
上古政治,祭祀是头等大事,许由把自己定位为祭祀仪式中的祭司,天道的化身。
而唐尧是庖厨,人道的代表。
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按照这个划分,天地之道大于圣人之道。
天道与天子(圣人),是形而上学层面的主仆关系。
由此看来,许由的话毫不客气:我的江湖辈分比你高,怎会跟你换位子!
把这个貌似孤立的寓言,跟《庄子》里相关的记载联系起来,会发现,许由显然不是自视清高,吹牛。
而是在谈一个严肃的,上古政治体制问题。
由此产生第二个疑问:许由是隐士吗?
许由是传说中的著名隐士,“著名隐士”一词颇矛盾,更矛盾的是,如果认真的统计一下,会发现,历史上“著名隐士”的名单,比那些们青史留名的显赫人物拉的还长。
比方说,按《庄子》内篇和外篇的记载,唐尧时期,留下姓名的显赫人物,不过尧舜二人。
“著名的隐士”却有四人:披衣,许由,王倪,齧缺(杂篇里还有善卷,石户之农二人)。
《庄子.逍遥游》里,紧接着许由与唐尧的上述对话,就讲了上述“藐姑射山四子”,并且说:
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窅然丧其天下焉。
意思说:唐尧在一代成为圣君之后,去拜访藐姑射四子,顿悟天道,步四子后尘,弃世而去。
寻访历史遗迹和民间传说,发现《庄子》里的“藐姑射山四子”,人物原型并非平民百姓。
其中,许由和披衣都是上古著名的部落首领,一方诸侯。
领地在今天的中原地区和东南沿海。
他们是一方诸侯,为什么要隐居。
即便是隐居,为何不图个清净,要集体跑那么远,到当时的首都(今山西临汾一带)附近(汾水之阳)的姑射山呢?
民间传说中,许由曾担任唐尧帝国的“万国长”,相当于国会领袖。
把这些信息放在一起,会发现上古时期,政教合一的宗教政治体制的端倪。
如果是这样,“越俎代庖”这个成语的背后,就不再是帝王和隐士的对话,很可能是帝国元首和议会领袖之间的博弈。
这使得我们不得不再次审视中国上古的“禅让”制,它究竟是源于高尚的人格,还是源于体制制约?
而《庄子》里,另有例证。
一是《庄子.齐物论》的记载:
尧问于舜曰:“我欲伐宗、脍、胥敖,南面而不释然。其故何也?”
舜曰:“夫三子者,犹存乎蓬艾之间。
若不释然,何哉?
昔者十日并出,万物皆照,而况德之进乎日者乎!”
唐尧想出兵宗、脍、胥敖三国,虞舜提出了不同意见。
虽然庄子把虞舜的不同政见写的很隐晦,“昔者十日并出……”。
我们结合其它的国学典籍,依然可以大致的解读出来。
《山海经.大荒南经》里说: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山海经.海外东经》:有扶桑,十日所浴……
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山海经.大荒西经》: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
由此可见,所谓“十日并出”,“十二月”,指的是发源于伏羲时期的天干地支《历法》。
上古鸿蒙初开,有了《历法》,就有了时间观念,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开始,也是天道的化身。
古人靠天吃饭,《历法》就相当于现在的《宪法》,高于其它法律。从这个角度上讲,虞舜其实是告诫唐尧:您违宪了!
帝王只是上天的仆从,您不能替天行道,想灭谁灭谁。生死兴衰,有天道,不能由帝王决定。
这个故事是“越俎代庖”的另一个版本。
而且,在民间传说中,虞舜出身贫苦,正是披衣、善卷、许由等人推荐他为唐尧的继承人的。
《庄子》里,还有一些跟“越俎代庖”主题关联的记载,限于篇幅,不一一解析,把这些记载融合起来,构成一段鲜活宏大的历史主题。
在这个宏大的背景下,尧帝一厢情愿的想举贤任能,许由义正词严的坚持体制高于政治。
根据“藏天下于天下(《庄子.大宗师》),天地等同人身”的国学观念,天道不正是民主。
越俎代庖,意境由此宽泛无边。
而隐士这个群体的存在,也迫使我们思考:难道在世俗视野之外,真的存在另一个“江湖”?在那里,帝王只是仆从,隐士才是主角。
《庄子》,您究竟是本玄幻小说,还是一部江湖秘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