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 西周 〔毛公鼎〕(铭文字数最多,造型古拙)
台湾故宫博物院十大镇馆之宝:毛公鼎
毛公鼎这件西周的毛公鼎通高53.8厘米,清道光年间于陕西省岐山县周原出土,毛公鼎系于清代末叶道光28年(公元1814年)前后,在陕西省岐山县出土。毛公鼎出土后,经多次转手秘藏,抗战期间,险为日本军方所夺,抗战胜利,民间献鼎归公,现由本院典藏并展示。铭文中有阳文网格线,是西周中晚期制铭的习惯,因此除了史料的价值外,毛公鼎在中国古文字学与书法艺术上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毛公鼎是中国二千八百多年前的一件宗庙祭器。它的内壁铸有五百个字的长铭,是现存商周两代七千多件有铭文的铜器中,铭文最长的一件。铭文的内容可分成七段,大意是说:周宣王即位之初,亟思振兴朝政,乃请叔父毛公为其治理国家内外的大小政务,并饬勤公无私,又令毛公族人担任禁卫军,保护王室,最后颁赠厚赐,毛公因而铸鼎传示子孙永宝。由内容推测,毛公鼎应铸于周宣王元年(公元前827年)时,其铭文是可凌驾于〔尚书〕的一篇西周真实史料,是研究西周史最珍贵的文献,也因此毛公鼎可称是举世的瑰宝重器。
第二 西周 〔散氏盘〕(铭文字数多,铜质特佳)
散氏盘
散氏盘应为西周晚期出品,它最引人注意的是盘内共三百五十七字的铭文,记载了西周时散国和邻国解决土地纠纷的协议。
早在商朝中期,青铜器上便已出现铭文,比甲骨文的时代还早。但是在西周之後,在铜器上铸刻铭文的风气才大大风行,举凡祭祀、战争、赏赐等大事,甚至是契约,都被纪录在青铜器上。
第三 颜真卿 〔祭侄文稿〕(颜真卿真迹,天下排行第一或第二行书)
《祭侄文稿》行草墨迹,颜真卿书。纵28.2厘米,横72.3厘米,25行,共230字。此帖本是颜真卿为自己的侄子写的一篇祭文草稿,他的侄子季明为叛军安禄山所残杀。这件作品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由于心情极度悲愤,情绪已难以平静,错桀之处增多,时有涂抹,但正因为如此,此幅字写得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元代张敬晏题跋云:“以为告不如书简,书简不如起草。盖以告是官作,虽楷端,终为绳约;书简出于一时之意兴,则颇能放纵矣;而起草又出于无心,是其手心两忘,真妙见于此也。”元代鲜于枢评此帖为 “天下第二行书”。在此帖真迹中,所有的渴笔和牵带的地方都历历可见,能让人看出行笔的过程和笔锋变换之妙,对于学习行草书有很大的益处。原迹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第四 苏轼〔黄州寒食帖〕(苏轼代表作,后有黄庭坚跋,可与王羲之兰亭及颜真卿祭侄并列三大行书)
苏轼〔黄州寒食帖〕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第五 五代 赵干 〔江行初雪图〕(五代名家绘画真迹,李后主题字)
江行初雪图局部
绢本水墨设色 纵25.9厘米,横376.5厘米
全卷描写长江沿岸渔村初雪情景。天色清寒,苇业树林,江岸小桥,一片初白,寒风萧瑟,江水微波;渔人卫寒捕鱼,骑驴者缩瑟前进,表现出江南初冬渔民和旅行的生活情况,绘景画人均积传神。图中树石笔法老硬,水纹用笔尖劲流利,天空用白粉弹作小雪,表现出雪花的轻盈飞舞。
第六 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范宽真迹,有东方蒙娜丽莎美誉,台北故宫镇馆之宝)
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
《溪山行旅图》历来被称为范宽的代表作,树叶间有“范宽”二字题款。历代评论家对此画称赞备至。徐悲鸿曾高度评价此画:“中国所有之宝,故宫有其二。吾所最倾倒者,则为范中立《溪山行旅图》,大气磅礴,沉雄高古,诚辟易万人之作。此幅既系巨帧,而一山头,几占全幅面积三分之二,章法突兀,使人咋舌!”
第七 元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黄公望代表作)
《富春山居图》,纵33厘米,横636.9厘米,纸本,水墨。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于至正十年完成。该画于清代顺治年间曾遭火焚,断为两段,前半卷被另行装裱,重新定名为《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被誉为浙江博物馆“镇馆之宝”。
黄公望是元代画坛宗师、“元四家”之首黄公望晚年的杰作,也是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的巅峰之笔,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可谓空前绝后,历代莫及。
第八 北宋汝窑〔天青无纹水仙盆〕(汝窑无纹片的唯一传世杰作,造型优美)
〔天青无纹水仙盆〕
汝窑水仙盆存世唯一
汝窑一向被人们列为宋代五大名窑之首。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汝窑被认为在河南的临汝县,但一直没有找到遗址。后经文物工作者的努力,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在宝丰县清凉寺找到了汝窑遗址。
汝窑原为民窑,北宋晚期开始为宫廷烧造高档瓷器。所以,长期以来,文物部门一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汝窑泛指古汝州所辖地区所烧造的青瓷系列产品的统称;另一种说汝瓷是指专门御用的那一部分官窑器物。
第九 北宋 汝窑 〔莲花氏碗〕(汝窑另一代表作)
莲花氏碗
此碗呈十瓣莲花式,碗腹壁稍呈圆弧,直口稍敛,口缘花瓣流畅贯连,圈足稍高。整件器物由底至口厚度均匀,釉薄不透明,釉色呈青蓝,有细开片。全器满釉,圈足内底以五支钉垫烧,支钉点极细,支钉痕胎土呈灰黄色。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为冠绝古今之中国瓷器名窑。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宋时属汝州,故名。汝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宋人叶寘在《坦斋笔衡》中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州为魁。
第十 清朝 〔翠玉白菜〕(一般人眼中的玉之第一名品,知名度最高)
翠玉白菜
翠玉白菜一直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超人气明星,跟肉形石一样“全年无休”,故宫不敢随意换展品。
翠玉白菜一体成型,深受喜爱,在翠绿的菜叶上有两只昆虫,体型较大的、伸长著后脚的是螽斯,位在上方、小只的则是蝗虫。仔细看螽斯头上延伸出来的两根须须,虽然不是很明显,但是若从左侧仔细看,确可发现左边的一根须从头部处缺损了一公分左右,但长须后半段仍附在菜叶上。
毛公鼎,西周晚期,青铜器
因作器者毛公而得名,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出土于陕西岐山(今宝鸡市岐山县)。毛公鼎铭文长度接近五百字,在目前所见青铜器铭文中为最长。铭文是说:周宣王即位之初,亟思振兴朝政,乃请叔父毛公为其治理国家内外的大小政务,并饬勤公无私,最后颁赠命服厚赐,毛公因而铸鼎传示子孙永宝。
散氏盘,西周晚期,青铜器
因铭文中有“散氏”字样而得名。清乾隆年间出土于陕西凤翔(今宝鸡市凤翔县),内底铸有铭文19行、357字。记述地是夨人付给散氏田地之事,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重要史料。散国位于陕西宝鸡凤翔一带,西北方与夨国为邻。
祭侄文稿,唐代,颜真卿真迹
《祭侄文稿》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行书纸本,凡二百三十四字。此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祭侄文稿》),取义成仁,英烈彪炳之事。被元人鲜于枢誉为“天下行书第二”。原卷前后隔水有宋“宣和”、“政和”小玺、天水园印及历代鉴赏收藏印鉴数十方,还有鲜于枢、张晏、周密等人题跋。
黄州寒食帖,北宋,苏轼真迹
是苏轼撰诗并书,墨迹素笺本,横34.2厘米,纵18.9厘米,行书十七行,129字。那时苏轼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作了二首五言诗。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 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
江行初雪图,五代,赵干画作
《江行初雪图》全卷描写长江沿岸渔村初雪情景,绘坡石及树木大多用笔简劲老硬,皴法与墨染浑融,表现出一种清刚利畅的情趣。五代南唐时期,山水画主要是用来装饰屏风或墙壁的,因此多带有较浓的装饰味。《江行初雪图》便是这类山水画的典型。
溪山行旅图,北宋,范宽画作
该图主体部分为巍峨高耸的山体,高山仰止,壮气夺人。描绘的是典型的北国景色,树叶间有“范宽”二字题款。在右上角上有明末书法家董其昌用楷体工整写就的“北宋范中立溪山行旅图”十个字,在画幅的右下树荫草叶间有“范宽”字题款,因而被确认为范宽真迹。
富春山居图,元代,黄公望画作
画家黄公望为师弟郑樗(无用师)所绘,1350年绘制完成,后几经易手,并因“焚画殉葬”而身首两段,前半卷: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富春山居图》从构思、动笔到绘制完成大约用了七年时间。为了画好这幅画,他终日不辞辛劳,奔波于富春江两岸,观察烟云变幻之奇,领略江山钓滩之胜迹。
莲花温碗,北宋,汝窑瓷器
以莲花或莲瓣作为器物之纹饰及造型,随佛教之传入而盛行,尔后更取其出泥不染之习性,寓意廉洁,广为各类器所采用。
水仙盆,北宋,汝窑瓷器
椭圆形盆,侈口、深壁,平底凸出窄边稜,四云头形足;周壁胎薄,底足略厚。
翠玉白菜,清代,玉器
翠玉白菜为与真实白菜相似度几乎为百分之百的作品,菜叶上停留的两只昆虫,寓意多子多孙的螽斯和蝗虫。此件作品原置于紫禁城的永和宫,永和宫为光绪皇帝妃子瑾妃的寝宫。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歉
1. 翠玉白菜的排名,正好是台北故宫博务院十大镇院之宝的第十名;不过,她却算得上是台湾岛内人气最 高的故宫文物。翠玉白菜一向是台北故宫最受欢迎的宝物,询问度最高,话题也最多,曾有人说,台北故宫就只有这唯一一颗翠玉白菜,也有人说台北故宫总共有12颗翠玉白菜,如今台北故宫首度公开证实,翠玉白菜总共3颗。
翠玉白菜是由一块半白半绿的翠玉为原料,运用玉料自然分布的色泽,雕琢出一颗鲜活欲滴的白菜,叶片上还停留了两只小虫,一只是螽斯,一只是蝗虫。而菜叶上停歇的螽斯则象徵多子多孙的吉祥涵意。白菜代表清白,象徵新娘的纯洁,此件翠玉白菜系清末光绪皇帝妃子瑾妃的寝宫永和宫的陈设器物,原来是一个掐丝珐琅花盆上的一部分,整体摆置寓意祥瑞,有人推测这件具有玻璃光泽的翠玉是瑾妃的嫁妆。最主要是他完全是使用天然玉石雕琢出来的。可以看出当时的工匠技术。工匠把绿色的部位雕成菜叶,灰白的部位雕成菜帮,乃故宫的镇馆之宝。
2. 台北故宫的镇院之宝,第一名是毛公鼎;价值最高的是令全世界博物馆忌妒又羡慕的北宋书画与汝窑,由於年代久远,保存又如此完美,可说是世界之最。
3. 颜真卿 "祭侄文稿" 是颜真卿真迹 天下排行第一或第二行书
4. 蘇轼 "黄州寒食帖" 蘇轼代表作 後有黄庭坚跋 可与王羲之兰亭及颜真卿祭侄并列三大行书
5. 散氏盤 盤原为盛水器,不过散氏盤在盤内铸三百五十七字契约长铭,已摆脱实用功能,跃升为宗邦重器。散氏盤附耳,腹饰夔纹,并浮雕了三个兽头,高圈足上则饰兽面纹。铭文内容记载西周散、口两国之间的土地纠纷。当时口国发兵侵略散国,後来双方议和,侵略者的口国於是勘定田界,割地赔偿散国。和议时,口国派官员十五人前来交割田地及田器,散国则派了十个人接收。双方在周王使者的见证下,进行协议并订定契约。
1 毛公鼎
2 散氏盘
3 祭侄文稿
4 黄州寒食贴
5 江行初雪图
6溪山行旅图
7 富春山居图
8 天行无纹水仙盘
9 莲花氏碗
10 翠玉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