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斑盘状变性多见于患有高血压、肾炎、糖尿病的老年人,由于黄斑疾病上述疾病可引起黄斑部视网膜下或脉络膜出血而逐渐形成黄斑盘状变性。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为视力下降、视物变形,有时突然发生急骤视力下降至眼前指数,正中部位有黑影挡住,从周围可看到物体。
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黄斑部有出血和渗出,并逐渐吸收,形成瘢痕或灰白色机化物。视野检查可见中心绝对性暗点。眼底镜检查可见在黄斑部有黄白、灰白、黑绿等色泽的不规则且隆起的盘状团块,大小不
一,黄斑中心光反射消失,其表面出现色素紊乱或少量出血,在隆起区附近出现斑点状渗出,中心视力有不同程度的减退。严重时可引起黄斑部盘状脱离,视网膜下血肿、出血或玻璃体出血等。
如何检查黄斑盘状变性?采用扫描激光检查眼底及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可精确地显示病变特性、位置与边界,有助于诊断和治疗。斑囊样水肿的病理特征是怎样的?黄斑囊样水肿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常由其他病变引起。病理特征是视网膜内水肿含有蜂窝样囊腔。荧光素血管造影显示,水肿来自中央凹周围通透性异常的视网膜毛细血管,呈现出多数小的渗漏点,及荧光在囊腔的积聚,由于Henle纤维的放射状排列而形成花瓣状。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发病原因与以下因素有关。
黄斑疾病首先与衰老有关,认为老年性黄斑变性是人体衰老过程在眼部的一种病变表现。通常在老年人眼底可见色素上皮增生,玻璃膜增厚及疣的形成等,在黄斑变性的眼底均可见到这些退行性变,而且更加严重。
其次是光对黄斑的损伤,在衰老机体的黄斑对光损伤更加敏感,可造成黄斑变性。尤其是长期户外或高温作业者更易发生。
再次与老年病患者有关,如患老年性白内障、动脉硬化、高血压等疾病者易出现黄斑变性。
此外,还与免疫因素及炎症有关,有学者认为此病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病变。
另有人认为黄斑变性与玻璃膜疣的形成和发展有关。黄斑疾病在黄斑变性的黄斑部外层视网膜、视网膜色素上皮、Brach膜、脉络膜毛细血管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变性萎缩,并出现嗜酸性物质沉积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和Brach膜之间,形成玻璃膜疣。目前认为这种病变是由于中央部脉络膜毛细血管硬化或阻塞所致,造成脉络膜毛细血管长期缺血、缺氧,而引起玻璃膜功能紊乱,出现玻璃膜增厚,玻璃膜疣形成。
同时色素上皮增生及其代谢功能衰退并出现脂褐质颗粒,新生血管的增多,最终发生黄斑变性。
4.黄斑盘状变性有哪些临床表现?
黄斑视网膜前膜发生在视网膜内表面上,是由于视网膜胶质细胞及视网膜色素上皮的移行、增生而形成的纤维化膜。18.哪些疾病会引起黄斑视网膜前膜,病理变化是怎样的日蚀性视网膜病变:因凝视太阳而引发,中心凹中央有小圆形红色或黄色损害,周围有清晰的灰色色素包裹。
16.黄斑裂孔应如何治疗黄斑盘状变性应如何治疗?
一般多采用血管扩张剂如叶酸、维生素类如维生索E或维生素B6、碘剂等药物治疗,但效果不肯定。近年来认为病变与缺锌有关,采用硫酸锌25mg,每日3次进行治疗,以控制病变发展。
以上治疗多用于病变局限于萎缩型阶段。当病变出现渗出时,可采用激光光凝法,使用氩离子激光封闭新生血管,减少了视网膜的缺血缺氧区,从而抑制血管生长因子的刺激,避免再次出血,控制病变停止发展,可起到保存残存视力的作用,但不能提高视力。
但这种治疗方法可造成黄斑中心凹结构的损害,约有50%的患者在术后2年又复发,出现严重的视力下降。
视网膜环状变性是一种视网膜中央区的囊样退行性变,主要病变在黄斑部周围形成环形渗出物。这种病变好发于老年人,多侵犯双眼,但也可单眼发病,病程进展缓慢。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为视力进行性减退,严重时仅为眼前指数,视野出现与病变相应的暗点。
眼底检查可见在视网膜深层及其血管的下方围绕黄斑部出现白色环形渗出物,起初为小白点状,颜色逐渐变为灰黄色并增大,集合后成分叶状,最后成环状,渗出物主要分布于颞上、下支的分支血管之间。有时可见少量色素点与小的出血,并有动脉硬化现象,但视神经乳头正常。根据病变位置不同,可分为黄斑盘状变性和视网膜环状变性;根据病理改变的不同,可分为干性和湿性。下文将按照病变部位的不同,分别介绍黄斑盘状变性和视网膜环状变性。
3.老年性黄斑变性由哪些原因引起?哪些原因可引起黄斑囊样水肿?黄斑囊样水肿与炎症和血管病变有关,见于视网膜静脉阻塞、葡萄膜炎、高血压、视网膜色素变性等。各种内眼手术,如白内障、青光眼和视网膜脱离手术、玻璃体手术、激光和冷凝后,均可导致黄斑囊样水肿。白内障书后6~10周出现的黄斑囊样水肿称为Irvine-Cass综合征,大多数在6个月自行消退。
视网膜下病变,如脉络膜新生血管、玻璃体视网膜牵拉等也可发生黄斑囊样水肿。近来有提出使用a-2a干扰素治疗黄斑变性,其主要作用是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但仍需观察治疗效果。
开展的外放射疗法,是采用低剂量的外照射脉络膜新生血管膜,使其失活、消退,可使视网膜下的浆液、血液再吸收,避免再次出血、渗出、纤维化的发生机会,以防止病变进展,保持一定的视力。中医中药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对老年黄斑变性有以下的认识和治疗方法:有研究认为,黄斑部玻璃膜疣的形成属痰湿,由脾气虚引起,治疗应以健脾益气,利湿化痰为主。
关氏等发现脾气虚是黄斑部玻璃膜疣发生的主要因素,当病变发展进入中后期眼底表现为渗出性病变,新生血管形成、出血或瘢痕形成,属瘀血、痰湿之症候。病变发展出现本虚。早期治疗以健脾益气、化痰散结为主;中后期治疗以健脾益气、活血化瘀、止血为主。经临床应用疗效较好。曾氏等报告,除健脾益气,利湿化痰之外,还应注重养血。在治疗组方中采用黄芪、白术、山药以健脾益气;采用猪苓、泽泻、滑石、扁豆、川贝母、陈皮以利湿化痰;采用首乌、阿胶、当归以养血,可达益气利湿养血之功效。其结果可以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促进红细胞生成,降低血液黏度,加强血液循环,达到治疗的目的。张氏等认为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治疗应以补肾为主,辅以健脾,从而益精明目。因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在治疗组方中采用肉苁蓉、补骨脂以补阳;旱莲草、女贞子以补阴;
以上四种药合用补而不偏,可达补肾明目的功效。采用生黄芪补气升阳,苍术燥湿健脾,健脾之药还有加强补肾益精的作用。采用丹参、当归则有活血之功。对于干性者(萎缩型),可加菖根、党参以健脾;如为湿性者(渗出型)加用生地黄、槐花以凉血止血,三七粉祛瘀止血。槐花具有减少血管通透性而起止血作用,并有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如何治疗视网膜环状变性?
一般多采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维生素C、维生素E、烟酸及碘化钾等药物治疗,但效果不明显,采用中医中药治疗有一定效果,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如何治疗簧斑囊样水肿?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对视网膜静脉阻塞引起的黄斑囊样水肿,可采用激光格子样光凝黄斑区。对有炎症者,给糖皮质激素和前列腺素抑制剂。口服碳酸酐酶抑制剂能促进水肿吸收。Irvine-Cass综合征常可自行消退,如半年以上不能自愈者也应考虑激光光凝。有玻璃体粘连牵拉时可行玻璃体手术。慢性黄斑囊样水肿可引起光感受器的损害和永久性视力障碍。新近发生的.特别是孔周有晕轮的黄斑孔,如果患者的全身情况允许,建议行玻璃体切除术。绝大多数的特发性黄斑裂孔很少继发视网膜脱离,并可长期维持视力稳定,因此可长期随访。
合并高度近视的患者每6个月检查1次,其他患者可以每年检查1次,注意视力和眼底的改变。
另外,患眼一旦出现视网膜脱离的症状要尽快检查,由于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患者对侧眼也存在发生类似情况的危险性,应使用Amsler方格表在家进行定期监测。继发性黄斑裂孔及有高度近视和视网膜脱离病史的特发性黄斑裂孔者,如无手术和随访的条件,应行激光光凝封闭黄斑孔。
17.什么是黄斑视网膜前膜总的来讲,目前尚无一种特别有效的治疗措施。老年性黄斑变性仍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
所以老年人日常外出应避免强光照射,注意配戴墨镜和遮阳帽,早期发现黄斑部出现玻璃膜疣后,应采取措施以预防出血及病变发展。
7.视网膜环状变性有哪些表现黄斑视网膜前膜可发生于多种病变。在视网膜脱离术后形成的越斑视网膜前膜较厚,呈灰白色,影响视力。还可见于视网膜静脉阻塞、慢性黄斑囊样水肿、眼内炎症、视网膜色素变性等眼底疾病、眼外伤和光凝、冷凝术后。膜的收缩可使黄斑发生皱褶、变形,黄斑水肿,引起视力下降和视物变形。
19.什么是特发性黄斑视网膜前膜,表现如何黄斑疾病黄斑囊样水肿有哪些临床表现?表现为视力减退或视物变形,或症状不明显。眼底检查中心凹光反射消失,黄斑部视网膜反光增强呈毛玻璃状。有时检眼镜下很难判断,在三面镜下,偶见视网膜呈囊样改变。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可确诊。
什么是老年性黄斑变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是一种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上升,并造成双眼中心视力进行性下降的疾病。该病的总发病率为4.95%,且随年龄增长而增高,70岁以上者为15.33%,多发生于60岁以上老人,女性患病率较男性高。病变为萎缩型者多双眼同时发病,病程缓慢;
而渗出型者常为一眼先发,逐渐累及另眼。
第一种类型发病率高于第二种类型,对视力损害程度则
第二种类型较第一种类型严重。
2.老年性黄斑变性如何分类?黄斑视网膜前膜发生在无任何眼科疾病的老年人,就称为特发性黄斑视网膜前膜。常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女均可发病,20%为双侧,大多存在后玻璃体的分离,但可能留下少量后皮质与黄斑粘连,引起内界膜裂开,胶质细胞由裂口从视网膜长出,沿视网膜表面或残留的玻璃体后皮质增生。视网膜前膜收缩使视网膜内表面皱褶,出现放射状条纹,小血管被牵拉而伸直、扭曲和变形,严重时可致黄斑水肿或浅脱离。多数前膜薄且透明,称为“玻璃纸”膜,在检眼镜下看不到明显的膜,仅可见视网膜反光异常,有不规则的或放射状皱纹及小血管改变。在荧光素血管造影时,这种改变较为明显。可引起视物变形,视力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但75%可保持0.5以上,7l%视力不变。
如果视力低于0.3以下,可采用玻璃体手术剥除。
.黄斑裂孔应与哪些疾病相鉴别?。(1)黄斑皱褶合并假性裂孔:假性黄斑裂孔是黄斑视网膜前膜由于膜较厚并形成环形。
什么是黄斑裂孔,它由哪些原因引起?黄斑裂孔可引起外伤、变形、长期黄斑囊样水肿、高度近视、玻璃体牵拉等。眼底表现为黄斑有一l/2~1/4PD大小的、边界清晰的暗红色孔,孔底可有黄色颗粒。中心视力明显下降。高度近视眼的黄斑裂孔,发生视网膜脱离的机会很大。对于老年人相对健康的眼,无其他病因发生的黄斑裂孔,称为特发性黄斑裂孔。常发生于60~80岁。因玻璃体后皮质收缩,对黄斑的缺陷或前后牵拉而形成。特发性黄斑裂孔如何分期,各期特征如何?按Cass分期法,可将特发性黄斑裂孔分为4期。1期为形成期,发生中心凹脱离,视力轻度下降,检眼镜检查,中心凹呈黄色点或有小的黄色环,约一半病例会自发缓解。2期黄斑裂孔形成,有中心凹或其周围的全层裂孔,通常400um,玻璃体后皮质仍与黄斑粘连。在2期或3期,玻璃体皮质会形成裂孔前方的盖膜。4期玻璃体后皮质完全脱离,伴较大的全层黄斑裂孔。双侧发生率在25%~30%。一眼发生裂孔,另眼无玻璃体后脱离时,发病危险性较大。formattext(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