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肥大分运动性肥大和病理性肥大,运动与心脏肥大主要是长期从事等长性或力量性为主的项目的运动员,心脏形态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心室后壁和室间隔肥厚。在举重、摔跤、柔道、投掷、技巧等项目中,运动员心脏室壁厚度/左室内径的比值高于一般人和其它项目运动员。心肌肥厚包括心肌纤维肥大、增生。现有的资料业已证明,心脏后负荷的增加是引起室壁增厚的主要原因。后负荷表现为心脏射血的阻抗,主要取决于外周阻力和舒张末压。据研究,心脏后负荷的刺激对心肌细胞的合成代谢要比前负荷明显,心肌细胞由于受到后负荷的刺激,细胞核内DNA含量增加,RNA/DNA比值增大,蛋白质合成增加、线粒体体积变大。由于成年人心肌细胞已丧失有丝分裂能力,所以细胞数量不增,但每个细胞中的肌节中的肌节数目增加。结果细胞变粗、变长、发生心肌肥大。但后负荷增加时为什么心肌蛋白质合成增加则还不清楚。有人提出,可能因负荷过重造成心肌暂时性ATP下降,ADP和Pi增多,从而激发心肌线粒体代谢增强,诱发心肌肥大。动物实验表明,心脏负荷增加,首先引起心肌细胞内核糖核酸(mRNA)合成增加,蛋白质合成增加,这为心肌肥厚提供了物质基础。心脏的负荷增加又使心肌纤维的能量消耗增加,需氧量增加。而缺氧又成为刺激心肌结缔组织增生的重要因素。所以可以说心肌肥厚是心脏力学的改变而引起的一系列生理生化的的适应性反应。据认为,力量性运动或静力性工作对心脏的影响表现为心内压负荷的增加。运动时血压升高主要是由于射血阻力增加所引起。因在力量性、静力性运动中,运动员常伴有憋气,造成肺内压增高,并挤压腔静脉,使回心血量减少。与此同时,胸内压上升也造成对心脏的压迫(例如有资料表明,举重时肺内压可高达200一220mmHg),加上外周阻力,共同形成对心脏射血的阻抗,使心脏收缩时后负荷增加。从事举重、投掷、撑杆跳、柔道、技巧、体操、武术、跳水等项目的运动员,由于运动持续时间较短、强度较大、动作难度高、爆发性强,在完成动作的过程中多伴有憋气或屏气。例如投掷等项目,无论是做助跑,或背、侧向滑步,旋转步等,以及投掷物最后出手用力时,都伴有憋气动作。举重项目用力前的憋气动作更为明显。摔跤、柔道、角力、射箭、跳水等项目亦有持续的静力性用力和快速的爆发性用力,也需利用憋气完成动作。技巧、体操、武术等项目中的许多支撑平衡、悬垂、倒立等动作,也是静力性较多。在静力性支撑或静力性用力时,为了固定胸廓,便于用力,也多伴有憋气和闭气过程。憋气可反射性地增加肌肉收缩力,有利于动作的完成。但憋气将使肺内压、胸内压增高,造成对心脏射血的阻力,增加心脏的后负荷。另外,静力性工作时,肌肉处于持续紧张的收缩状态,持续压迫毛细血管及小动脉、小静脉,部分地阻断这些部位的血流,使外周阻力增大。这一方面增加了心脏后负荷,另一方面也使回心血量受到限制。所有这些因素都可能使心脏后负荷增加,造成心脏射血的阻抗。而后负荷与心肌纤维缩短程度呈反比关系。心脏以增加心肌收缩力的方式维持高水平的每搏输出量。长期从事此运动者,心脏经常承受后负荷刺激,出现心肌纤维增粗的适应性变化而使室壁增厚,心脏逐渐肥大。另外由于上述项目的动作特点,运动员在持续短促的高功率运动中,动脉血压常呈间断性增高。这也使心壁负担加大,故而引起室壁增厚的适应性变化。如前所述,室壁增厚与心腔内压变化是相适应的。当室壁增厚不伴有心腔扩大时,它有利于克服运动时增加了的后负荷。所以心脏肥大的室壁增厚不伴有心腔内径的增大,乃是对于运动条件下心脏机能变化的适应性反应。心脏供血不足非常有可能发生心绞痛,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短暂缺血而出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常见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供血不足影响心功能,心功能严重下降会影响全身的血液供应,包括脑部血供。具体现象有体力下降,免疫力下降,脑血供少可引起眩晕和意识模糊(如果是站立位易跌倒受伤)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的老化是引起血压升高和体位性低血压的原因平时的保健(指一般健康老人,无重大疾病者):
1、饮食:限钠盐摄入,<56g/天,限含咖啡因饮料宜食脱脂或低脂牛奶,肉类以禽类、瘦肉、鱼肉和其他水产品为主,食用黄豆制品,食用油用豆油,避免腌制和油炸食品水果两种以上/天,多吃蔬菜,品种齐全,净量500g/天
2、生活方式:有规律,快步式散步、慢跑、气功等有助改善心血管功能改变体位要慢,如从卧到坐,从坐到站、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