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新生儿在婴幼儿期常表现为嗜睡、淡漠、乏力、拒奶或呕吐等百特异症状。
如何诊断百特异症状呢?
心力衰竭的美及体征主要是由于心脏代偿功能失调、交感神经兴奋、静脉系统充血、血容量增加及钠与水潴留所造成。
因年龄、病因及血液动力学改变的不同,故临床特点在小儿不同年龄组有一定差别。
1、婴幼儿期
症状新生儿常表现为嗜睡、淡漠、乏力、拒奶或呕吐等百特异症状。
婴幼儿期心力衰竭的症状常不典型,一般起病较急,病情进展迅速,可呈暴发型经过。
急性心肌炎及心骨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发生心力衰竭时,常为急骤起病。
患儿可于数分钟或至数小时内突然发生呼吸困难,吸气时胸骨上容及肋沿均凹陷,呼吸增快,常超过每分钟60次,甚至达100次以上。同时出现呕吐、烦躁、多汗,面色苍白或青紫,四肢发凉,脉搏快而无力,心动过速,可有奔马律,肺部有干啰音,表现为急性充血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如间隔缺损等多呈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起病稍慢,症状主要为喂养困难,患儿吮奶少量即出现呼吸困难,疲劳并拒食,体重不增加。
烦躁多汗,愿意抱起并依靠在大人肩上(这是婴儿端坐呼吸的表现),安静时也有呼吸困难,常见于咳,患儿哭声弱,有时声音嘶哑,由于扩张的肺动脉压迫左喉返神经所致。
心前区突出,心尖搏动增强,心界扩大。
肝脾肿大,其边缘圆钝,并有压痛。
肺部往往无湿必罗音或仅有喘息音。
颈静脉怒张及浮肿均不明显,只能通过观察体重增加情况来判断浮肿程度。
2、年长儿期
症状年长儿心力衰竭的表现与成人相似,起病多缓慢。
左、右心衰竭表现如下:
(1)左心衰竭:可见于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及高血压性心脏病等,主要症状由于急性或慢性肺充血所引起。临床表现有:
①呼吸困难:常为最早期的症状,开始较轻,仅于活动后出现,患儿活动受限,易疲劳,最后则于休息时也出现,呼吸快而浅。产生呼吸困难的原因主要是肺部秵允血引起对呼吸中枢的反射刺激增强。呼吸困难常于平卧时加重,故患儿喜取坐位,呈现端坐呼吸现象,因坐位时血液由于重力的影响多积聚于下肢及腹内,使回到右室血量减少,故可减轻肺充血,另外坐位时横膈下降,胸腔易于扩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在儿童不多见。
②咳嗽:因肺充血,支气管粘膜充血引起,呈慢性干咳。
③咯血:可咯出血以致血液通过肺血管时氧合作用不全。
④青紫,一般较重,因肺充血以致血液通过肺血管时氧合作用不全。
⑤肺部可有喘鸣音或湿性罗音。
⑥急性肺水肿:由于急性左心衰竭引起,肺部充血急剧加重,体液由毛细血管渗出积聚在肺泡内。患儿极度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皮肤苍白或发绀,唇发绀,因心搏量急骤下降,故出现四肢凉,脉搏快而弱或触不到,偶见交替脉,即脉搏一强一弱,血压下降,心动过速常有奔马律,双肺有喘鸣音及湿性罗音者,患儿频咳有血沫痰,严重者有大量血沫性液体由口腔及鼻孔涌出。
(2)右心衰竭:可由于左心衰竭引起,因左心衰竭时肺充血、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室收缩期负荷增加;先天性心血管畸形伴有肺动脉高压者常发生右心衰竭。右心衰竭的症状主要为体循环充血所引起,临床表现有:
①织间的水分较回流以毛细血管及淋巴管的为多。
②肝脏肿大常伴有上得痛:急性心力衰竭者腹痛及肝脏压痛较著,肝脏边缘圆钝,肝大可出现在水肿之前,故为右心衰竭早期症状之一。慢性心力衰竭,长期肝瘀血可发生黄疸。
③颈静脉怒张:坐位时颈静脉怒张,用手压迫肝脏时更为明显(肝颈反流征)。
④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因胃肠道静脉瘀血所致。
⑤尿少,并有轻度蛋白尿及少数红细胞,因肾脏瘀血所致。
3、心功能状态评价
一般心力衰竭的初期可以左心或右心衰竭为主,病情发展则表现为全心衰竭,临床以全心衰竭多见。
通常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及劳动耐力的程度将心脏患者心功能状态分为四级:
Ⅰ级:仅有心脏病体征,无症状,活动不受限,心功能代偿。
Ⅱ级:活动量较大时出现症状,活动轻度受限。
Ⅲ级:活动稍多即出现症状,活动明显受限。
Ⅳ级:安静休息即有症状,完全丧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