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冬临小品涉歧视 郭冬临小品为什么会被起诉原因真相曝光。小品一直都是春节热门节目,但是在17年北京电视台春晚上,郭冬临的小品《取钱》却陷入了法律诉讼。因为该小品中的骗子电话说的是河南话,于是西安河南籍律师就以“地域歧视”、“侵犯河南人名誉权”等为由向法院提出诉讼。话说,这到底是怎么个原委呢?
这个由郭冬临、孙桂田、吴江等人表演的小品《取钱》,其实就是围绕电话诈骗为主题。小品开始就是郭冬临出门帮媳妇买丝袜,却在银行门口ATM机附近遇到了孙桂田扮演的大妈。当大妈遇到电话诈骗时,郭冬临识破后就为预防大妈上当受骗,各种阻挠下不要打钱,可是大妈却偏把其当坏人。两人互怼起来,各种爆笑台词涌现。而引发网友热议的却是,大妈电话响起后,电话那头是操着一口河南腔的骗子。节目后,不少网友纷纷对这口河南腔打抱不平。、
后来,该小品编剧魏新则是在微博发文道歉,因为作为这个小品的编剧,要向各种网友道歉,小品中的骗子说的河南话与郭冬临老师无关,是自己用家乡话配的音。因为本身是山东人,老家方言则是接近于河南,别的方言也不会说,就此引起了大家误会,借此道歉。而起诉的律师是陕西吉尔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华山,现年39岁,祖籍是河南孟津,家住西安市碑林区,而工作单位在雁塔区。7日上午10点,张华山则是到雁塔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提交此份起诉书。由于法院工作人员认为其户籍在碑林区,所以并未受理。
随后,张华山又以邮政特快专递形式将其起诉书寄往碑林区法院立案庭。这份起诉书所罗列的被告除了北京电视台,其余三名分别为小品编剧魏新和演员郭冬临、孙桂田。诉讼请求如下:请求判令被告在北京卫视向所有河南人公开赔礼道歉一周;再者,请求被告向所有河南人每人精神赔偿1元;最后,被告承担本案诉讼费。该律师认为,被告作品含沙射影河南人是骗子的代名词,小品表演者在观众笑声中,变相伤了河南人。他表示挖苦河南人的段子各种流传,甚至不断妖魔化。
虽然此小品是文艺作品,但是内容人物均虚构,且虚构的骗子偏偏操河南口音,这全然是误导社会大众河南人普遍视为骗子,无疑贬低了河南人,加剧了地域歧视。此外,他表示文艺作品应该有积极正面的价值取向。但是编剧魏新在道歉时,表示自己只会说接近河南话的方言后,又有山东网友站了出来。
但是律师表示电信诈骗骗子分布最多并非河南。据悉,张华山已经授权北京大成(西安)律师事务所律师韩朝泽来全权代理此案。而该律师则是回应,为支持公益诉讼,打算象征性收取律师代理费1元,以视为律师工作尊重。而电视台方面,有关工作人员表示并不知情。但是不少网友则是表示,这只是个文艺作品而已,感觉这律师有炒作嫌疑。本身就是虚构的作品,岂能够对号入座。小编则是觉得有时作品只是作品,虚构怎么可能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