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金像奖最佳影片《少年的你》:从三个角度分析电影的“镜头感”

金像奖最佳影片《少年的你》:从三个角度分析电影的“镜头感”

昨日,电影《少年的你》斩获香港金像奖八项大奖,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新演员等等,成本届当之无愧的大赢家。凭借本片获得最佳女主的周冬雨,也成为了新晋金马金像双料影后。入围最佳男主角竞争的易烊千玺尽管输给戏骨太保,但也拿下最佳新演员奖,诚如章子怡对本部影片的祝福:少年的你们未来可期。

去年看这部影片的时候,被周冬雨的演技惊艳,国产青春片终于有一种要爆破的感觉。

导演曾国祥的拍摄也非常熟练,对内地的高考情况可谓是了如指掌:模拟考试结束后全班按分数重新排座位然后整个班级在那搬桌搬椅搬来搬去,并且搬桌子的形态和校外不良少年打麻将做成生存质感上的呼应,生而围困,出局即亡。

包括影片结尾高考完后一大群人在扔试卷。将一代人的青春拍摄得那样清晰而生动。影片中的特写,俯拍,混剪,手持跟拍,电影色调等等,营造出一种特有的青春的慌张和和不安的感觉,整体显示出导演拍摄技巧的高明。

01 特写镜头:突出人物的复杂情感

陈念(周冬雨扮演)和小北(易洋千玺扮演)在影片中的特写几乎比比皆是,导演几乎要把他们脸上的毛孔都无限放大,将观众带进去体会人物当时的复杂感情。陈念和小北的表现都很不错,起码,他们都经住了大银幕特写的考验。

(1)影片开头:明媚中的忧伤

开头陈念和小北的特写,几乎是素颜,背景是黄色,带有一丝亮光,他们面部的表情有一些伤感,但是还是带着大大的笑容。

这象征着很多人的青春,熬过那段焦灼的青春期,他们似乎迎来了美好的未来。虽然他们经历过很多的创伤,但是还是用明媚的笑容走向未来。

我以为影片的主色调是这样的,没想到进一步看下去的时候发现不是,构成这部影片的主情绪是压抑,哀伤,愤怒,无奈 ……

(2)影片过程:无尽的压抑和隐忍,愤怒,控诉,无奈

人物面部的表情在影片中被无限放大,它以影像的方式,最直接延伸给观众。

无论是陈念每一次被欺负之后,愤怒地看着“敌人”的表情,还是每一次她受伤害之后跟小北交谈的时候,他们的面部表情都十分耐人寻问。

陈念被以魏莱为首的一群人追杀,被剪头发,还被逼拍下裸照。回到小北那里,她几乎是目光呆滞,特别无望。小北帮她把头发剃光了,剃着剃着小北的眼中有泪水滑落。

这里的小北,既能对陈念感同身受,因为他也是从小经历伤痛长大的孩子。父亲13岁跑了,母亲嫌弃他是拖油瓶,影响她嫁人。作为混混的他基本是在被打和打人中长大的,所以他懂陈念的痛,他滑下的那行泪水,是同情,是懂得,也是心疼和无奈。

还有一处比较典型的场景是陈念和小北在接受审判。陈念因为愤怒误杀了魏莱,找小北一起埋葬了尸体。小北为了保住陈念,说人是自己杀的。

在审判时,他们的脸被放大到极致。没有心虚,没有懦弱。他们忍住强大的审问压力,把自己内心的话说出来,且成功达到了他们的目的。

(3)影片结尾:经历过后的轻松,还是很痛,但是不再迷茫,不再害怕

最后,陈念还是进去了。她没想到的是:小北骗她说他未成年,他可能要受很大的惩罚。为了小北,她认罪了。

一个优秀生,一个混混,非要把他们一起拉进去才罢休。

尽管如此,但是终于,他们熬过了那段痛苦岁月。

在车上,小北说:“我现在觉得特别轻松。”

陈念说:“就像熬过了期末考试。”

这时候,在他们的眼睛那里,有了一束亮光,好像是一束希望。他们的青春,终于有了那样强烈而耀眼的光芒。

不得不说,无论是周冬雨还是易洋千玺,他们的眼神,面部表情都特别到位。尤其是周冬雨,越是需要封闭空间上的情绪,死角中被制压的求生欲,越是能调动起来,她所有的笑着哭或哭着笑都是最多义的,还有她特别经得起卡在额头到下巴的大特写。

02 俯拍:强者对弱者的观看、欺侮和霸凌

(1)胡小蝶的死亡现场

影片开头没有多久,就突然传来一个消息,胡小蝶跳楼自杀了。此时的陈念正在教室听英语,等她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的时候,教室外围了一大堆人,他们在干什么呢?离得近的孩子们子啊拿着手机拍现场,其他的人在楼上观看,几乎整个一栋楼的人都在阳台上观看。

他们好像是鲁迅笔下的那一群“看客”一样,没有人去救助,没有人说要去做点什么?这是一个年轻的生命啊!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导演的这种俯拍视角,造成了一种强大的疏离感,大家都在“观看”这一个似乎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事件。这种冷静的视角,更是一种强大的讽刺。

(2)陈念被以魏莱为首的一群人欺负

陈念被他们欺负的原因是那些“魔鬼们”的欺凌对象胡小蝶死了,陈念忍不住报了警。

每次被霸凌,基本都是放学后,一群人在她必经的路段围追堵截。

最夸张的一次是直接带着刀,小白鼠在她家门口等着。第一次,带头的女孩就直接用刀刺向陈念,直接刺穿了陈念的书包。如果陈念没有机智得把书包扔过去,刺穿的可能就是陈念本人。

还有一次,陈念被踢下楼梯,成为一种被观看的对象,但是旁边,无人救助。如果中间三个人是主谋,那后面那些无动于衷的人,就是“共谋”。

胡小蝶死之前问过陈念:“你们看到了,为什么不做点什么?”

是的,大家都看到了。但是没有人“出头”做点什么,是什么原因呢?

难道高考让这些正值花季的少男少女变得麻木?变得没有人性?对人最基本的关怀和悲悯,同情,也失去了?

忽然想起陈念在影片中说的那句话:“在这里不需要交朋友。”也许可以用这句话来理解周围人的冷漠。

相对弱小的人物被欺凌,所谓的强大者在画框的上部,看着底下的人。

他们把这些“弱小的人”踩在脚底,还不忘说两句难听的话。

那些在深渊里,不停凝视深渊的时候,你有想过是什么心情吗?大家都抱着侥幸的态度,你有没有想过,下一个也有可能是你,未来,可能就是你的孩子。

03 剪辑(场面调度):营造出青春的慌乱和不安

(1)场面调度避免直面死亡现场,但是同样营造出惊悚感

影片开始4分钟左右,一个叫胡小蝶的女孩跳楼了。大家从头到尾都没有看到那个令人惊悚的画面,导演通过不断地切换把可怕的场面隐去了。

现场的紧张压抑和手机qq之间不停来回切换:一边是陈念一步步害怕得走向胡小蝶,想要为胡小蝶盖上衣服,维持她最后的尊严。

一边是手机qq群里,众多的人在讨论:

为什么呀?

压力太大?

!!!

???

这还用说嘛······

最后,陈念跑过去替死去的同学盖上自己的校服。但是我们都没有看到胡小蝶,导演避免观众直视这么可怕的画面,但是却丝毫没有削弱观众的紧张和惊慌感。

(2)混剪:两条故事线同时进行,带动情节发展

陈念和小北其实是两条叙事线,一个要高考,一个做混混。

电影里有大量混剪,信息纷繁杂沓而来,似是随机捕捉,其实是精心编排。

好比一组陈念和小北的混剪,陈念在白日里众人誓师,声嘶力竭,小北在麻将馆中与众人厮打,肆意凶狠。他们如 白日与黑夜,看似天上地下的人生,一个清白, 一个污浊,然而实质是一样的,弱肉强食的,求生存。

还有一组混剪,是高考之后陈念虚脱似的崩溃,小北在看守所里平静而欣慰,混剪进来的,还有小北两个哥们的被揍,魏莱两个女手下的生活,还有郑念,还有李想。他们都是少年,没有人从这场成人祭中全身而退。这种混剪里,有一种很大的理解和平视,这种逻辑,不是文字逻辑,是电影逻辑。这种混剪用非常丰富的影像,带动了电影情节的发展。

结语

很喜欢一个网友的短评:写在这里,用来总结强烈的“镜头感”下这部电影带给我的总体感受。

脸上那么脏,可是她干净;身上都是伤,但是他不疼。想变聪明,押得中人生;想变强大,足够保护她。选择相信我,从阴沟里爬出,想活命就闭嘴。跟在你身后,不能同路不能并肩,自己学着长大。只有你赢我才没输,你在乐园我才在天堂。

陈念欠小北的不是钱不是饭,是高考结束那天,牵着手迈过十八岁的盛夏。

不是所有在青春里受伤的孩子都能顺利走过十八岁的,长大就是一场跳水,是一场有风险的竞技。愿我们的孩子,愿那些正在熬这段青春期的孩子,都能多一些温暖,少一些伤害。

抖音看短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