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X主要是指二甲苯。无色透明液体,具有芳香气味。比重0.861,熔点13.2℃,沸点138.5℃,闪点(与充分氧气混合后的燃点)25℃,能与乙醇、乙醚、丙酮等有机溶剂混溶。可燃,低毒化合物,毒性略高于乙醇(即酒精),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1.1%~7.0%(体积)
【危险标记】根据《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和《危险化学品名录》,在包括美国澳大利亚在内的很多国家,PX属于危险化学品,PX同时属于有害品,是因为当人体吸入过量PX时,对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并会出现急性中毒。无论是危险标记、健康危害性、毒理学资料,还是在职业灾害防护等标准下,PX都不属高危高毒产品。长期反复直接接触PX会使皮肤脱脂,并有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或听力有影响,也可能对人类生殖或发育造成毒性。
【安全性】对二甲苯的液体及蒸汽易燃。进入消化道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症状包括兴奋,随后头痛、眩晕、困倦和恶心,严重者导致失去知觉、昏迷,并由于呼吸中断而致死。可能造成肝、肾损伤。吸入时可能造成呼吸困难等和吞入类似的后果,及化学性肺炎和肺水肿、黏膜损伤、血液异常。
二甲苯蒸汽对眼部及上呼吸道有刺激,高浓度时会麻醉中枢神经。短期吸入高浓度对二甲苯会出现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意识模糊、步态蹒跚。重者甚至会躁动、抽搐或昏迷。 长时间或重复性接触或吸入以及短期吸入高浓度对二甲苯使皮肤脱脂,可造成皮肤干裂或刺激及产生神经衰弱综合征(如呼吸困难、混乱、眩晕、恐惧、失忆、头痛、颤抖、虚弱、厌食、恶心、耳鸣、暴躁、口渴、肝功能减弱、肾损伤、贫血症、骨髓的增生等)损害。此物质曾造成动物的繁殖损害和致命性结果。
PX项目,指的是二甲苯化工项目。PX是para-xylene的缩写,中文学名“对二甲苯”,是一种液态存在、无色透明、气味芬芳的芳烃类化合物。PX(对二甲苯)用于生产塑料、聚酯纤维和薄膜。在中国,人们反对PX项目,甚至谈PX色变的根本原因,是认为PX项目不但造成环境的污染,而且PX本身还具有很强的致癌性,严重危及人的健康。根据《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和《危险化学品名录》,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很多国家,PX不算危险化学品。
简介
PX(para-xylene),即
对二甲苯,二甲苯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不溶于水,溶于乙醇
和乙醚。有毒性。一般为对二甲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及乙基苯的混合物。级别一般为净水3℃和5℃馏程的优级品和一级品。广泛用于有机溶剂和合成医药、涂料、树脂、染料、炸药和
农药等。
目前对其毒性,国际上存在争议。一方观点认为,PX有毒,是一种危险化学品,对胎儿有极高致畸形率,其蒸气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另一方认为,PX属低毒物质,缺乏对人体致癌性证据的物质。
PX是英文p-xylene的简写,中文名是1,4-二甲苯,别名对二甲苯。PX(对二甲苯)用于生产塑料、聚酯
纤维和薄膜。
对二甲苯(p-Xylene)
【中文名称】
1,4-二甲苯
【英文名称】
1,4-xylene;p-xylene
【别名】
对二甲苯
【结构或分子式】
C8H10;C6H4(CH3)2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甲苯的气味
【分子量】
106.17
蒸汽压
1.16kPa/25℃
闪点:25℃(闭式)
【熔点(℃)】13.2
【沸点(℃)】138.5
【溶解情况】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
【主要用途】作为合成聚酯纤维、树脂、涂料、染料和农药等的原料
【密度】
相对密度(水=1)0.86;相对密度(空气=1)3.66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7(易燃液体)
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有芳香气味,有毒
px即对二甲苯。
声明
本词条涉及专业知识,当前内容供参考。我们会邀请专业人士共同建设本词条。
无色透明液体,具有芳香气味。比重0.861,熔点13.2℃,沸点138.5℃,闪点25℃,能与乙醇、乙醚、丙酮等有机溶剂混溶。可燃,低毒化合物,毒性略高于乙醇,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1.1%~7.0%(体积分数)。
中文名
1,4-二甲苯,对二甲苯
英文名
para-xylene, 1,4-dimethyl-benzene
别 称
对二甲苯,PX
化学式
C8H10
分子量
106.167
CAS登录号
106-42-3
EINECS登录号
203-396-5
熔 点
13.263 ℃
沸 点
138.37 ℃
水溶性
不溶于水
密 度
相对密度0.8611 (20℃/4℃水)
外 观
无色液体,低温时成无色片状或棱柱体结晶
闪 点
27.2 ℃
应 用
用于生产绦纶纤维、聚酯容器、涂料、染料等
安全性描述
低毒化合物,危险化学品
目录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3主要用途
4制备方法
5毒理学资料
6危害防护
▪ 健康危害
▪ 急救方法
▪ 危险标记
▪ 安全性
▪ 争论
7环境影响
▪ 环境标准
▪ 相关污染项目
▪ 处理
8供需关系
9产业格局
10应用情况
▪ 国内
▪ 海外
▪ 应用障碍
11重要性
12相关事件
1物理性质
【中文名称】1,4-二甲苯
【英文名称】 para-xylene,1,4-dimethylbenzene
对二甲苯
【别 名】对二甲苯,PX
【结构或分子式】 C8H10;C6H4(CH3)2
【分子量】 106.17
【蒸汽压】 1.16kPa/25℃
【闪点(℃)】25(闭式)
【熔点(℃)】13.2
【沸点(℃)】138.5
【溶解情况】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
【主要用途】作为合成聚酯纤维、树脂、涂料、染料和农药等的原料
【密 度】 相对密度(20/4℃水)0.8611,(25/4℃水)0.8610;相对密度(空气=1)3.66
【稳定性】 稳定
【折射率】(nD25)1.4958,(nD21)1.5004
2化学性质
1、对金属无腐蚀性,用稀硝酸氧化生成对甲基苯甲酸,继续氧化生成对苯二甲酸。与其他氧化剂的作用和邻二甲苯类似。对二甲苯在碳酸钠水溶液和空气存在下,于250℃,6 MPa下生成对甲基苯甲酸、对苯二甲酸、乙醛。用钴盐作催化剂,120℃经空气液相氧化生成对甲基苯甲酸。氯化反应与其他二甲苯类似。对二甲苯热解生成甲烷、氢、甲苯、对联甲苯、2,6-二甲基蒽。
2、稳定性:稳定
3、禁配物:强氧化剂、酸类、卤素等
4、聚合危害:不聚合
3主要用途
用于生产对苯二甲酸,进而生产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丁二醇酯等聚酯树脂。聚酯树脂是生产涤纶纤维、聚酯薄片,聚酯中空容器的原料。涤纶纤维是我国当下第一大合成纤维。也用作涂料、染料和农药等的原料。
4制备方法
1. 石油二甲苯、煤焦油二甲苯中,都含有相当量的对二甲苯。由于对、间二甲苯的沸点差只有0.75℃,故不能采用精馏分离法,目前国内外研究发展的方法是低温结晶分离法;吸附分离法和络合分离法。低温结晶分离法利用二甲苯异构体的熔点差异进行分离,主要方法为深冷分步结晶,工艺技术成熟,在二甲苯分离中占优势。但此法设备庞大,对二甲苯受共熔点的限制,回收率低,只有60-70%。吸附分离法是70年代发展的新方法,此法比深冷结晶法投资少,生产总成本低,对二甲苯收率高,纯度也高,有可能取代深冷结晶法。
2. 原料甲苯在烷基转移反应器中,进行烷基转移反应,生成二甲苯和苯。混合二甲苯在异构化反应器中,使部分间二甲苯异构化生成对二甲苯,反应物在稳定塔中除去轻馏分后与烷基转移工段来的二甲苯混合进入脱C9馏分塔,在塔顶获得对二甲苯含量较高的混合二甲苯,塔釜为C9以上组分。从稳定塔塔顶得到的混合二甲苯进入吸附分离工段,采用非分子筛型固体吸附剂吸附对二甲苯,解吸得纯度高达99.9%的对二甲苯产品,同时副产间二甲苯。此外,还有氟化氢-三氟化硼抽提法。
5毒理学资料
毒性:可燃,有毒,有刺激性
急性毒性:LD50:5000mg/kg(大鼠经口);LC50:19747mg/L,4小时(大鼠吸入) 属于毒性分级第4级,即微毒,毒性略高于乙醇。(乙醇7060mg/kg)
刺激性:人经眼:200ppm,引起刺激。家兔经皮:500mg(24小时),中度刺激。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家兔吸入5000mg/m3,8小时/天,55天,导致眼刺激,衰竭,共济失调,RBC和WBC数稍下降,骨髓增生并有3%~4%的巨核细胞。
致突变性:细胞遗传学分析:啤酒酵母菌1mmol/管。
生殖毒性:老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DL0):19mg/m3,24小时(孕9~14天用药),引起肌肉骨骼发育异常。
污染来源:二甲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有机合成、合成橡胶、油漆和染料、合成纤维、石油加工、制药、纤维素等生产工厂的废水废气,以及生产设备不密封和车间通风换气,是环境中二甲苯的主要来源。运输、贮存过程中的翻车、泄漏,火灾也会造成意外污染事故。
代谢和降解:在人和动物体内,吸入的二甲苯除3%~6%被直接呼出外,二甲苯的三种异构体都有代谢为相应的苯甲酸(60%的邻-二甲苯、80%~90%的间、对-二甲苯),然后这些酸与葡萄糖醛酸和甘氨酸起反应。在这个过程中,大量邻-苯甲酸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而对-苯甲酸必乎完全与甘氨酸结合生成相应的甲基马尿酸而排出体外。与此同时,可能少量形成相应的二甲苯酚(酚类)与氢化2-甲基-3-羟基苯甲酸(2%以下)。
残留与蓄积:在职业性接触中,二甲苯主要经呼吸道进入身体。对全部二甲苯的异构体而言,由肺吸收其蒸气的情况相同,总量达60%~70%,在整个的接触时期中,这个吸收量比较恒定。二甲苯溶液可经完整皮肤以平均吸收率为2.25µg/(cm3·min)(范围0.7~4.3µg/(cm3·min))被吸收,二甲苯蒸气的经皮吸收与直接接触液体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二甲苯的残留和蓄积并不严重,上面我们已经说过进入人体的二甲苯,可以在人体的NADP(转酶II)和NAD(转酶I)存在下生成甲基苯甲酸,然后与甘氨酸结合形成甲基马尿酸在18小时内几乎全部排出体外。即使是吸入后残留在肺部的3%-6%的二甲苯,也在接触后的3小时内(半衰期为0.5~1小时)全部被呼出体外。评价接触二甲苯的残留试验,主要是测定尿内甲基马尿酸的含量,也有人建议测定呼出气体中或血液中二甲苯的含量,但后者的结果往往并不准确。由于甲基马尿酸并不天然存在于尿中,又由于它几乎是全部滞留的二甲苯代谢物,因而测定它的存在是最好的二甲苯接触试验的确证。二甲苯能相当持久地存在于饮水中。自来水中二甲苯的浓度为5mg/L时,其气味强度相当于5级,二甲苯的特有气味则要过7至8天才能消失;气味强度为3级时则需4至5天。河水中二甲苯的气味保持的时间较短,这与起始浓度的高低有关,一般可保留3至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