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全诗是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下引发了对人生与宇宙关系的探索,流露出对亲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学习目标:
1赏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感情
2体会诗歌景、理、情三者交融的手法
学习重点:描绘画面与揣摩相思之情
学习难点:理的理解与比较
学习方法:诵读 描述 炼字
教学过程及内容:课前播放《春江花月夜》曲子
一、导入
这首优美的曲子叫《春江花月夜》,美不美?美!我们今天将要学习更美的文字版的《春江花月夜》。
出示学习目标: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
诗歌贵在朗读,好诗歌更是不读不痛快。谁愿意先读为快?
学生朗读(2人左右)
点评与正音
三、品读与赏析
闻一多先生评价这首诗歌“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这首诗歌好是大家公认的。那么具体好在何处呢?我们来细细品味。
(一)多媒体出示:“春江潮水连海平……皎皎空中孤月轮”
1学生齐读 (板书:景)
2 大家找找都用了那些意象?(学生找,学生说)
归纳并板书:春·江·花·月·夜
3这些意象又以那个为中心呢?(月)这说明其他一切景都是在月光笼罩下的景。能不能用你自己的语言再现这幅“春江花月夜”图?
学生准备,然后交流。
4 这幅“春江花月夜”图又具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师板书。
明确:朦胧 幽美 恬静 壮阔
过渡:面对花好月圆夜,并置身在这壮阔的的空间中,每个人都会有所思。你会想到什么呢?学生谈论。那么作者想到了什么?
(二)多媒体展示:“江畔何人初见月……但见长江送流水”
1 男生齐读
2 作者的思考是什么?
明确:人——月(大自然、宇宙)
板书:理
一般情况下,面对自然或宇宙,人易产生渺小、短暂继而悲伤。比如:曹植: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苏轼: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刘希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而作者是什么观点?又是什么态度?
学生思考、交流
明确:作者观点:人类(代代无穷已)——月(年年只相似)
作者态度:积极人生观 哀而不伤
3 为什么会具有积极而不是悲观态度呢?
学生思考、交流
明确:个人遭遇和时代环境决定 盛唐之音
过渡:作为游子,还会想到什么?自身处境。
(三)多媒体展示:“白云一片去悠悠……何处相思明月楼”
1 学生齐读
板书:情
2 诗歌显示什么人的什么情感?从原诗中找。
明确:(扁舟子)游子和(明月楼)思妇 相思 愁
(四)多媒体展示:“可怜楼上月徘徊……鱼龙潜跃水成文”
1 女生齐读
2 写得是什么内容?
明确:思妇怀人
3 在刻画思妇时,有些字用的活灵活现,十分典型。你能找出是那些字吗?
学生思考、交流
明确:徘徊 卷 拂 逐 光不度等
过渡:相思是两方面的,思妇如此,在外游子呢?
(五)多媒体展示:“昨夜闲潭梦落花……落月摇情满江树”
1 学生齐读
2比较前后意象的变化特点,想想意在表明什么。
前 后
春江——流春(春半)
花林——落花
明月——斜月(落月)
明确:时光流失,
3“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中“沉沉”“ 藏”“ 无限”意在表明什么?
明确:距离遥远
4这两方面用了什么手法?又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明确:以景衬情 作者惆怅、失落、孤寂
四、背诵课文,再整体感知
1 方案一:学生配乐朗读或背诵
方案二:老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眼聆听
2齐背全诗
结尾语:
全诗是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下引发了对人生与宇宙关系的.探索,流露出对亲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三者自然结合,从而汇成了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
其中“月”贯穿全诗,形成“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一幅运动的图景。月在中国人心中有一种情结,即“月亮情结”。在月亮身上,寄托了多种情感,如“团圆”“离愁”“相思”等。课下收集有关月亮的诗句,总结月亮这一意象特点。
五、作业
当我们遥望星空,看见朗朗明月,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
请以“遥望月亮”为题,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或者进行具体描绘,或者谈谈自己的感悟,或者两者兼而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