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我慢慢回忆手打。
电影符号学是一种极为重要的现代电影理论,他因为历史发展历程分为电影第一符号学和电影第二符号学,你如果想要系统学习电影,符号学是必须要学习的,不是落不落后的问题,你只要站在前人的理论基础上才能去看到前人的弊端,正如当今流行的后现代主义,解构代替结构,所以有些人认为符号学没用了,那么真的有用还是没用,还是要放到具体实践中去审视。
符号学说白了还是要与文化挂钩,符号学之所以重要就是在于他可以应用于任何人文学科,所以说符号学过时的,真的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符号学的确有其僵化的弊端,但符号学背后是整个文化研究,电影在当下语境 不可能脱离文化而存在。
电影符号学研究模式基本上分为三派: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皮尔士的逻辑符号学,和塔尔图等人组成的“莫斯科学派”。这三种模式中,索绪尔借用语言学去研究符号学,皮尔士借用逻辑学去研究符号学,更有意思的是塔尔图等人,他们算是孤独理论家巴赫金的“继承人”,第一次提出从形式上去研究文化符号,也就是说只有苏联学派意识到符号学可以去用来研究文化,但这个学派后来走技术主义,符号学的基石本就是逻辑学,该学派对语言学和逻辑学研究极少,导致无人所知。
电影第一符号学,以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为代表,使用结构主义语言学模式进行分析,但他只是借鉴了语言学的研究模式,因此不能和语言学的概念混为一谈。
电影第一符号学发展到后期出现了一个巴黎学派,他们继续发展了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理念,衍化出结构主义符号学,其实还是索绪尔那套理论,不过在他们这一代人的努力下,电影符号学终于成为了独立的学科。
第一符号学最重要的两个概念就是能指和所指,能指就是事物本身,所指就是符号所传达的意义(概念),举例说明,玫瑰花是能指,玫瑰花代表的爱情是所指,爱森斯坦《战舰波将金号》屠宰场是能指,被镇压的工人如同待宰羔羊 是所指。
还有就是符码,符码就是符号过程中,进行翻译的一种工具。符号、符码、编码就是一个符号过程(元语言),编码就是电影创作的整个过程。
在这里要提醒一句,电影属于弱编码,就是说没有固定唯一的答案,编码者和编程过程主观化强,数学则是强编码,因为他总有一个对应的答案在那里。
电影第二符号学最为人所知,他结合了精神分析学和马克思文艺理论。众所周知,马克思文论在西方是一种批判性理论,符号学也正是如此,精神分析学更是!他批判了潜意识被社会规则所压制,后来这个电影第二符号学衍生出后现代主义的意识形态电影批评理论和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理论。
试试先看这个,看完没看懂回来看下面
看完了可以举个例子,在希区柯克的电影中,如果你仔细看的话,你会发现当主角接近危险时,镜头是:
客观描述主角神态(姿势)→主角主观镜头拍客观事物→两者接触
而不是像一般的恐怖片那样:
客观描述主角神态(姿势)→主角主观镜头拍客观事物→客体主观视角观察主角→两者接触
这里的区别在于,希区柯克通过一个蒙太奇的手法将主角的恐惧化为我们的,我们被嵌入主角的情景,而不是站在一旁观察他(像后一种那样,我们会替主角担心,但是我们不怕)。
如我在那个答案里所说,电影由诸多元素构成,每一帧画面都有自己的构图、灯光、颜色(深浅)、景深和角色形态,当画面连在一起更是有蒙太奇、速度、空间、节奏等等元素出现,这里的蒙太奇就是希区柯克电影的一个元素,而且,只要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这样的例子很多,这样做了之后,就是从一个文本结构(希区柯克的电影)中找到了神话(一种贯穿但又不明显的意识,即:他想吓唬我们)。
这样就运用了结构主义的眼光来看一部电影了。
还有不明白的看看这两个词条,可以历史地把握结构主义这种理论:
首先说一下,电影符号学很多时候已经玄学化,对电影创作也电影批评都没有实际意义,所以尽量不要把大量精力投入进去。
电影符号学一般有说的是两种,一种是把结构主义语言学与电影研究结合,成了传说中的第一电影符号学。因为结构主义语言学里面,把语言按照功能分成能指所指等,这帮人寻思,电影应该也是一种传达信息的语言,就开始类比传统语言,试图找出电影里的能指所指。代表理论家及理论著作有法国麦茨的《电影:语言还是泛语言》、意大利艾柯的《电影符码的分节》,并不推荐看书,看看理论介绍你就只能知道其实并没有什么屌用……
因为第一符号学没用,且玄学化了,很快就没人继续搞了。这时候一些研究者又把精神分析与电影研究结合起来,也就是第二电影符号学。由于观影体验和梦境有很多相似,所以研究者把梦的心理学理论又强行对比电影……
电影符号学研究大多是外行主导的,研究成果对创作和审美基本都没有意义,内容又非常含糊复杂,在学术上争议很大,建议大家浅尝辄止,知道大概名词意思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