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名
①秦置,属济北郡。
治所在今山东平原县西南二十五里张官店。《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北击齐,“北至城阳,田荣亦将兵会战。田荣不胜,走至平原,平原民杀之”。即此。西汉为平原郡治。东汉为平原国治。北魏为东青州治,后属安德郡。
北齐始移治今平原县。隋属平原郡。唐属德州。清属济南府。
民国初属山东东临道。1925年属德临道。1928年直属山东省。
②南朝宋置,属阳平郡。治所在今山东汶上县西南三十里平原村。北魏属东阳平郡。北齐徙今山东宁阳县。隋改名龚丘县。
③南朝宋侨置,属平原郡。治所在今山东邹平县东南二十里好生镇北。北齐天保七年(556)移治梁邹城(今山东邹平县东北)。隋开皇三年(583)移治邹平城(今邹平县北)。开皇十八年(598)改为邹平县。
④北魏置,属天水郡。治所在今甘肃礼县或西和县境。北周废。
⑤隋开皇十年(590)改龙乡县置,为泷州治。治所在今广东罗定市南百里。开皇十八年改为泷水县。
⑥唐永隆二年(681)置,属思唐州。治所在今广西平南县西北。长庆三年(823)改为思和县。
(1)古县名。(1)南朝宋大明中置,治今山东省汶上县西南。属鲁郡。北齐文宣帝移治今宁阳县,属任城郡。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改名龚丘县。(2)南朝宋武帝侨置,治今山东省邹平县东南。属平原郡。北齐属东平郡。隋开皇三年(583年)移治今邹平县北,属齐州。十八年改为邹平县。(3)隋开皇九年(5 * )以龙乡县改名,治今广东省罗定市南。为泷州治。开皇十八年改为泷水县。(4)唐永隆二年(681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南县西北。属思唐州。长庆三年(823年)改名思和县。(2)今县名。在山东省西北部。属德州市。面积 1105 平方千米。人口44.7万。辖8镇、3乡,县人民政府驻平原镇。因地处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故名。战国为赵平原邑。赵惠文王封弟胜为平原君,即此。秦置平原县,治今县南,属济北郡。《水经注·河水》:“河水又北径平原县故城东。《地理风俗记》曰:原,博平也,故曰平原矣。”西汉于此置平原郡。北魏属安德郡。北齐徙今治。隋属平原郡。唐属德州。明属济南府德州。1914年属东临道,1925年属临德道,1928年直属省。抗日战争时期历属冀南区、冀鲁边区、渤海区。1950年归德州专区,1956年改属聊城专区,1961年复归德州专区。1967年属德州地区,1994年属德州市。地处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地势向东北倾斜。境内有马颊河、赵王河、洪沟河、鬲津河、德惠新河等。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以小麦、玉米、棉花为主。特产绢花、羽毛画。工业有轻工、纺织、机械、水泥、化肥、建材、食品等。京沪铁路、105国道、济德公路经此。古迹有龙门、千佛塔等。
平原的解释 广阔平坦的原野吾村十里皆平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详细解释.广阔平坦的原野。《左传·桓公元年》:“秋,大水。凡平原出水为大水。” 汉 王粲 《七哀》诗:“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县的字典解释 县 (縣) à 中国省级以下的一种行政区划。 县 (縣) á 古同“悬”。 笔画数:; 部首:厶; 笔顺编号:
即今上海市奉贤县南十里道院。元时建有上真道院,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