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重大发现
发现了什么?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卫星重大发现
发现了什么?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中科院院长白春礼说,也许在人类科学发展的历史上,大家会记住今天,中国科学家已经从自然科学前沿重大发现和理论的学习者、继承者、围观者,逐渐走到了舞台中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日前从中科院获悉,“”卫星在轨运行的前530天,共采集了约28亿颗高能宇宙射线,其中包含约150万颗25GeV以上的电子宇宙射线。基于这些数据,科研人员成功获取了目前国际上精度最高的电子宇宙射线探测结果。
2015年12月17日,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将中国首颗暗物质探测卫星“”送上500公里预定轨道。近两年后的2017年11月27日,中科院召开关于暗物质卫星科学重大科学发现新闻发布会,紫金山天文台副台长、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首席科学家常进向媒体介绍了首批科学成果和新发现。
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在发布会上表示,也许在人类科学发展的历史上,大家会记住今天,中国科学家已经从自然科学前沿重大发现和理论的学习者、继承者、围观者,逐渐走到了舞台中央。
什么是暗物质?万有引力定律证实“暗物质”存在,但从未被直接观测到。天文观测表明,宇宙中的暗物质是人类目前熟悉的普通物质(也就是标准粒子物理模型能解释的物质)的5倍,其物理本质是目前国际上粒子物理和天体物理领域的最重大问题之一。
白春礼在发布会上说,我们对宇宙的认知还远远不够,这些看不见的物质就被暂时称为暗物质。发现暗物质,就自然成为了重大的科学前沿。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DAMPE)的核心使命,就是在宇宙线和伽马射线辐射中寻找暗物质粒子存在的证据,并进行天体物理研究。
据介绍,“”卫星采用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人员自主提出的分辨粒子种类的新探测技术方法,实现了对高能(5
GeV-10
TeV)电子、伽马射线的“经济适用型”观测。1
GeV=10亿电子伏特,而1
TeV=1万亿电子伏特;人类眼睛最敏感的可见光的能量约为2电子伏特。
“”卫星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战略先导专项的首发星,它最早由常进于2005年提出,在原中国科学院基础局、科技部的支持下研制了原理样机。
2011年12月21日该项目被正式列入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专项-空间科学专项,常进研究员担任卫星的首席科学家。
“”卫星在“高能电子、伽马射线的能量测量准确度”以及“区分不同种类粒子的本领”这两项关键技术指标方面世界领先,尤其适合寻找暗物质粒子湮灭过程产生的一些非常尖锐的能谱(能谱指的是电子数目随能量的变化情况)信号。
“”卫星于2015年12月17日发射成功,是中国的首颗天文卫星。“”卫星在轨运行的前530天共采集了约28亿颗高能宇宙射线,其中包含约150万颗25GeV以上的电子宇宙射线。基于这些数据科研人员成功获取了目前国际上精度最高的电子宇宙射线探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