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心脏病康复运动疗法

心脏病康复运动疗法

1心脏病康复运动疗法

心脏病患者不仅需要吃药、放支架或是手术,合理的二级预防和积极的心脏康复可以帮助病人恢复,让病人能回归社会、家庭和工作,有更高的生活质量,健康愉快地生活。

心脏康复包括规范的药物治疗、运动康复、精神心理康复、戒烟和合理饮食等多方面,而运动康复是心脏康复的核心,有指导的运动锻炼可以降低心血管病患者的死亡率。

运动康复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

临床研究显示,运动康复治疗不仅可以改善病人的心脏功能、延缓动脉硬化的进展,而且对控制血压、血糖和胆固醇等也有明显的好处。

以运动训练为核心的综合心脏康复体系的建立可提高病人的生存率,降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如心脏性死亡、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再住院等。

另外,规律运动可以增加体力活动能力,增加心脏和肺的工作效率;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冠状动脉血流;调节血压和心率,使其趋于平稳;调节血脂,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对血管有保护作用的脂蛋白)的浓度;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调节血糖;减少血小板聚集,增加纤溶性,减少心肌梗死和中风的机会;通过规律运动,消耗多余的脂肪,有助于减轻体重或保持理想体重。

心脏运动康复要循序渐进

住院期(Ⅰ期) 此期康复治疗应从心脏病发作或因心脏病入院开始至整个住院期间。

患者将在医务人员的监护和协助下循序渐进地开展康复计划,开始的时候是轻松的活动,包括床上坐位、关节活动和生活自理如剃须等。然后是在病房或走廊步行,以及限制性地爬楼梯等。

早期恢复(Ⅱ期) 出院后的2~12周,患者将开始下一个康复程序。

患者可以在医疗中心进行康复治疗,也可以遵循医生护士及其他医疗专家的建议在家治疗。

在早期恢复期间,患者可以在密切监护下逐渐增加活动的级别,医生会给出在家安全运动的建议,例如步行和做柔软体操。同时,患者也需要学习如何选择健康饮食、戒烟、心理调整和重返社会。

后期恢复(Ⅲ期) 是指出院后6~12周开始的程序,一般持续3~6个月。这段时间患者可以在医学监护下进行锻炼,并继续接受营养、生活方式和控制体重的健康教育。

终身维持(Ⅳ期) 此时患者已经学会了正确的锻炼方法,并开始进行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同时也将拥有更多的自主生活。

患者也许不再需要在医学监护或医生护士的监督下进行活动,此阶段的任务是终身维持现有的健康状态,并定期接受康复随访。

运动处方包括四大部分

运动处方通常包括运动强度、运动频率、运动时间和运动类型。

运动强度:运动强度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制定。

⒈确定靶心率。就是运动要达到的心率。运动时,心率会加快以满足肌肉对氧的需求,运动越剧烈,心率就越快。

但对于心脏病人来说,有些药物会对心率造成影响,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和地高辛等。

健康成年人的最大心率大约为220-年龄,运动时不宜超过最大心率。

为了获得心血管的益处,一般把心率定在60%~80%最大心率范围,这个区域叫靶心率。

⒉能保持正常谈话。运动使呼吸较平时深长且加快,但不应该感到气促。患者在运动时要确保可以保持正常的谈话速度。

⒊自我感觉劳累程度。用自我感觉用力评分法从低到高分为6~20级,自测劳累程度,病人一般选择13~14级,也就是运动时感觉稍稍用力和用力,但不应该感到很用力。

⒋测出代谢当量。心肺运动试验可测定出目前阶段适宜的代谢当量(METs)。

代谢当量是以安静、坐位时的能量消耗为基础,表达各种活动时相对能量代谢水平或活动强度的常用指标。

1代谢当量=每分钟每公斤体重消耗3.5毫升氧。

建议患者注意观察训练时和训练后的身体反应,以运动后当天晚上及第二天早上感觉尚好为宜。

运动时间:开始每次可能仅运动5~10分钟,随着心功能的恢复,可以运动30分钟或更长时间。

每次增加不超过10%~30%,运动时间增加到至少每次30分钟后,再增加运动强度。

运动频率:只有经常运动,心脏才会受益。

每周应运动3~5天,最好上下午各一次,此后可逐渐增加至每天都运动。

运动类型:

⒈以有氧运动为主,即下肢和上臂大肌肉群的运动,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或游泳。

⒉可适当配合阻力运动,建议采取中小重量多次数的方式。

⒊选择喜欢做并能长期坚持的运动。

步行是符合上述要求的运动方式,可以在任何时候进行,并可随时调节速度,而且多数人能够长期坚持。

因此,步行是心脏病患者出院后运动的最佳选择。

运动要防关节肌肉损伤

准备活动 首先数脉搏,做5~10分钟的伸展运动和柔软体操,防止关节和肌肉损伤,同时逐步增加心率,使心脏和肺得到热身。

有氧运动 再次数脉搏,进行15~30分钟或更长时间的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或游泳等。

放松活动 继续数脉搏,进行10分钟的伸展运动和柔软体操,让心跳慢慢恢复到正常。

运动时突然停下来是不安全的。运动结束后再数一次脉搏。

2警惕心脏病的九大症状

1、耳鸣

近些年来,有关研究人员发现,心脏病人,特别是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动脉硬化,都可以不同程度地出现耳鸣,这是因为内耳的微细血管变化比较敏感,心血管动力学上出现异常尚未引起全身反应时,耳内可以得到先兆信息。

因此,45岁以上的中年人如果一周内频繁出现耳鸣,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2、打鼾

胖人打鼾多。自然,他们当中不乏有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人。英国医学家曾于20世纪80年代末对4388名40-69岁的男子进行3年跟踪调查,将他们分成长期持续打鼾者、打鼾偶发者和不打鼾者三类。

结果表明,长期持续打鼾者患心脏病、中风的人数远比其他两类的多,比例高。

因此,从事这项研究的专家库姆·柯斯肯夫教授认为:睡眠打鼾是心脏仍处于工作状态的表示,是心脏病的警报信号,应作为诊断心脏病的依据之一。因此,如果一个人长期持续打鼾,就要留心心血管方面的疾病。#p#副标题#e#

3、肩痛

肩膀疼痛,严重时连穿衣都困难者,如果是中老年人,多为肩周炎。然而,有不少心脏病人也常有肩痛的现象,特别是左肩、左手臂酸痛,为阵发性,并与气候无关。

据有关资料表明,冠心病人肩痛者约占病人总数的65%左右,这是与血液流动动力学及神经走向有关。

故中老年人发生肩痛,特别是左肩疼痛尤烈者,切莫简单地贴上块风湿膏就算了事,应经常注意自己的心脏情况。

4、胸痛

心脏病患者表现的胸痛,多在劳动或者运动之后,多发于胸骨后,常放射至左肩、左臂。

疼痛时有一种胸部紧缩样感觉,持续2—3分钟,一般停止活动或舌下含硝酸甘油可终止。

有些心脏神经官能症者也有胸痛,多数位于左前胸乳部或乳下,部位可经常变化,刺痛较短暂,隐痛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天,与活动无关,心前区多有压痛点。必须区别于心脏病人。

5、呼吸困难

心脏病人胸闷,呼吸困难多与肺郁血有关,故常发生在夜间、卧位时,坐位时减轻,为阵发性。活动与上楼也可发生。

6、水肿

心脏负荷过重致静脉回流受阻,远端血管充血发生水肿,也是心脏病人常见症状。

除心衰外,轻微水肿往往是先兆症状。

凡中年人有浮肿,都应及早求医。

#p#副标题#e#

7、频频脱发

90年代初美国麻省一家医院的研究心脏病问题中心,在一项研究中发现,频频脱发可能是与患心脏病有关。

这个研究中心在过去的42年中,一直对数干名男女的健康状况进行追踪“监察”。

在1956年至1962年的6年中,发现1334名男士脱发现象。

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医院助教希拉纳,对这些男子脱发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发现那些在6年内脱掉一半头发的男士,他们的心脏都已出现问题。

据国外的另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年龄在21-55岁的男士,如果头顶严重光秃,患心脏病的机会是一般人的3倍多。

这项由波斯顿大学医院进行的研究结果认为,秃顶与心脏病相关的可能在于一种导致秃顶的男性激素二氢连睾丸素酮在作怪,这种东西可能影响血液中栓塞动脉的胆固醇的含量。

专家们因此建议,正在频频脱发或已经秃顶的青中年男士,应遵守合乎标准的生活方式去消除引致心脏病的种种因素,例如节食、控制体重、适当作运动、戒烟、治疗高血压病等等。

8、腿痛

心脏病专家研究发现,有些患者在心绞痛发作时表现出来的却是下肢放射性疼痛。

这一点不仅常被人们所忽略,而且会被误为腿部的疾患,以致延误了对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甚至可以造成严重的后果。

由心绞痛的腿部放射并不少见,这种疼痛有的放射到单腿,有的放射到双腿;有的放射到大腿,有的则放射到小腿。还有极少数患者甚至始于腿部,经腹股沟、腹部最后扩展到左胸部。此类病人另一个特点是:只放射到腿的前部,有时达到内侧的四个足趾,但不放射到腿的后部。

心绞痛会放射到远离心脏的腿部,是因为心脏的感觉神经纤维不仅分布在颈和胸部的交感神经节上,使心绞痛放射到颈、胸交感神经所支配的左肩、左臂等处,而且有的感觉神经纤维还会延伸到腿的前部及足内侧四侧。

#p#副标题#e#

9、体裹反映

心脏如果发生病变,可有许多体表反映,人们从这些体表反中可以引起相应的警觉。

这些体表反映包括有:

①气急。在轻微活动和安静时,常出现呼吸短促,但并不伴有咳嗽、咳痰。这可能是左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②颈静脉怒张由锁骨上延伸至耳垂方向的一条青筋,如小指粗细,多为右心功能不全所引起。

③突然站立。工作或步行时,因突然发作心绞痛,被迫停止活动,同时不由自主地用手按压心前区,直到疼痛缓解后方能走动。

④强迫性蹲位。由于心悸、气喘,只有蹲位才能得以缓解,这是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如法乐氏四联症等所特有的表现。

⑤特殊面容。面色灰白而发紫,表情淡漠,是心脏病晚期的病危面容;面部呈暗灰色,是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特征;面部若苍白色,则有可能是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征象。

3心脏病的饮食原则

1、风心病人

如果患者营养状况良好,蛋白质可按每公斤体重的1.1~1.2克补充,如果营养不良可以增加到每公斤体重1.5~2克。

2、先心病人

此类病人因属于先天性心脏畸形,一般情况下需要摄取充足的营养。

3、心脏病人

应严格控制胆固醇的摄入,蛋黄、鱼卵、奶油、动物内脏、海鲜类含胆固醇较高的应该适量控制。

糖类物质应严格控制。

4、体外循环瓣膜替换术的病人

患者由于手术带来的创伤,低温、血液稀释等降低了病人的免疫机制,术前需要摄入充足、合理的营养。

4患有心脏病究竟会不会遗传

1、先天性心脏病

大量的研究发现,先天性心脏病和遗传有着密切的联系。先天性心脏病既然是从娘胎里带来的,那就与胎内的环境密切相关,或者说与母体密切相关。

如果在怀孕期间母亲患了病毒感染,尤其是风疹、腮腺炎、流行性感冒,就很可能造成胎儿心脏畸形,因为心脏的发育成形是在怀孕后的头三个月;怀孕的母亲服用太多的镇静药、抗菌素和奎宁等也是原因之一;母亲患有“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等病时,也会使胎儿心脏发育不正常;高龄妇女的多产儿容易有先天性心脏病及其他畸形;怀孕期间接触放射线,饮食中缺乏叶酸,孕妇的心情不佳等,均与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有关系。

2、冠心病

研究发现,冠心病的发病具有明显的家族性。

双亲中有一人患冠心病,其子女患病率为双亲正常者的2倍。若父母亲均患冠心病,则子女患病率为双亲正常者的4倍。若父母亲均早年患冠心病,其子女患病率较无冠心病双亲子女的患病率高5倍。

由此可知,遗传因素在冠心病发病中有一定的作用,但其发病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冠心病的所有家庭成员能共同改变高脂饮食、高热量、高盐、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同时加强体育锻炼,那么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就会下降。

所以,上一代患有冠心病,并不意味着下一代也肯定会患冠心病,通过改善生活习惯和环境,是可以避免患病的。

3、扩张型心肌病

该病主要表现为心肌功能受到影响,目前并没有明确的病因,可能是由于各种毒性物质,代谢产物或病原体损伤心肌细胞所致;也可能是心肌梗死导致心肌层纤维化损伤了心肌细胞。

在患者群中有20%-40%的患者家族中出现了编码心肌细胞骨架、收缩蛋白的基因突变。

虽然这种疾病在遗传学上是异源性的,但它的发生大多表现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征。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应保持正常作息,少饮酒熬夜,这对于他们的健康是非常有益的。

总之,心脏病的发病是各有原因的,有的会遗传,有的只是可能会遗传,还有的不会遗传,要根据病种、家族史、母亲孕期情况等综合分析。

5警惕这些不利于心脏健康的习惯

1、饥饿减肥

饥饿减肥会导致体重过快下降,大量蛋白质因此被消耗,肌肉组织不断减少,造成心肌组织的衰退,诱发心力衰竭。

2、吸烟酗酒

烟中的尼古丁不仅会导致癌症的发生,还是导致血管硬化的罪魁祸首之一。

酒可以适量喝一些。每天饮一两杯红葡萄酒,可以软化血管,对心脏有一定的好处。如果过量会使心肌梗塞的危险率大大增加。

3、拒绝脂肪

有资料显示,心脏病人如果拒绝摄入脂肪,死亡率比部分限制脂肪摄入者高30%左右。

所以,脂肪是生命不可或缺的营养成分,拒绝脂肪只导致身体正常的需要受到损害。

4、过饱饮食

进食过饱,胃壁扩张,会使肺内压力升高,导致心脏代谢增加,容易诱发心肌梗塞。

所以每餐不宜吃的太多,大约有七八成饱就可以了。

5、过度劳累

避免过度疲劳、紧张和激动生活节奏应以轻松、自然为主,防止任何导致精神过于紧张、兴奋的情况发生。

尤其是从事脑力劳动的冠心病患者,在一天紧张工作之余,松弛一下尤为必要。

6、过量饮水

一次喝太多的开水,给心脏带来负担。

茶、汤、粥、汽水等饮料,会迅速增加肠容量,使胃肠胀满,隔肌上升,胸腔容积缩小,影响心脏跳动。

抖音看短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