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跳高基本动作图解

跳高基本动作图解

背越式跳高的助跑

一、助跑的技术要素

(一)技术特点

背越式跳高助跑的主要特点是弧线助跑,助跑线一般为“J”其优点是:

1.助跑的预备段是一条直线或曲率很小的线曲,因此全球便于加速和发挥速度。

2.向弧线过渡时比较平缓自然,可以避免停顿或减速。

3.弧线曲率由大变小,使身体逐步加大内频。

4.最后一步与横杆约成20度至30度角,以保证人体在腾空后,有一个适宜的相对于横杆的垂直位移距离。

(二)助跑技术

助跑的任务是获得必要的水平速度,并为提高起跳效果和顺利地越过横杆创造条件。背越式跳高一般采用8至12步助跑,分直线助跑段与弧线助跑段。

1.直线助跑技术:近似于短路途中跑技术,跑进时身体重心高而平稳上体适当前倾,后蹬充分有力,前摆积极抬腿,两臂协调配合大幅度摆动;

2.弧线助跑技术:身体逐步内倾,加大外侧腿臂的摆动幅度,保持头、躯干成一直线向内倾。助跑的整个过程应有明显的加速性和较强的节奏感,尤其是最后几步逐渐加快,到最后一步最快。

二、背越式跳高助跑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

(一)助跑弧线的曲率不当:

在学习弧线助跑中,经常会出现助跑弧线不正确的问题,主要会出现以下几种错误:错误1:在助跑中,身体内倾不是逐渐加大,而是一开始进入弧线时,身体内倾最大,跑至最后两步时身体反而直立起来,表现在助跑路线上有跑直线的不合理现象。错误2:在助跑中,身体内倾没有变化,表现在助跑路线上有跑圆弧的不合理现象。

错误3:在助跑中,身体内倾由不变大,表现在助跑上有绕弯的不合理现象。产生上述错误的原因:学生未能掌握好弧线助跑的技术,形成正确的弧线并并依靠本体感觉来控制身体内倾的变化。

检查错误的方法:检查学生的助跑步点及路线是否正确,可以按照弧线助跑的技术要求,对每一步进行检查,通常每一步跑进方向的转折(一般称转折角)应逐渐加大。

主要教学手段:

1、运用各种半径弧线跑练习。

(1)直道和上、下弯道的加速跑。

(2)半径为6-8米的圆圈跑、螺旋跑和“8”字跑;

(3)直线接弧线或直线切入圆圈跑。

2、借助器械练习

教师利用长的绳子连接教师和学生(学生用内侧手抓绳子的一端)。弧线助跑时,教师用力牵拉绳子以加大向心力,迫使学生躯干保持适当内倾,加强肌肉的本体感觉。

3、利用标志物进行弧线助跑练习

教师利用标志线或在地面上画出前进路线,要求学生沿标志或路线反复练习,加强正确弧线助跑感觉。途中的大小块可以用小木块或海绵块,可以放在弧线的一边或两边都放,只放单侧可以避免直线助跑,放两侧可以避免圆弧助跑和绕大弯助跑。

(二)助跑最后一步的方向不正确

在背越式跳高助跑教学中,最后一步出现的问题通常比较严重,主要会产生外八字的跑法,最后起跳时的正确位置应仍然沿弧线方向跑进;而错误技术往往造成错误的起跳位置,致使最后一步的路线偏离了弧线的自然延伸,从而使下肢产生两个不同方向的分离,导致力的分解,县最后一步支撑中助跑速度方向偏离支撑点,以致无法产生正确的起跳,上体会过早倒向横杆。

产生原因:起跑前有躲杆意识或急于做背向横杆动作,起跳腿下意识地偏离起跳点。

主要教学手段:

1.反复进行上1-3起跳练习,强调最后一步上步时起跳腿的摆动方向。

2.在起跳点放置标志物,以控制最后一步的跑进方向;

3.在起跳点放置适当大小的综垫或弹性跳板,反复进行起跳练习,练习中强调跳上起跳点起跳;

4.标出起跳点,反复练习。

(三)起跳时脚位不正

背越式跳高最后一步放脚尖的方向与起跳同等重要,脚位不正确,同样会对起造成极大的影响。通常初学者在起跳时脚尖会自然地产生外展,形成外八字的放脚动作,这种放脚技术,一会造成起跳时横向水平速度过大,产生冲杆现象;二易造成踝关节的损伤。

教学手段:

1.上一步放脚模仿技术练习,练习中要求放脚方向要正;

2.行进间沿直线做上1-3步起跳练习,注意强调沿直线放脚起跳;

3.在起跳点沿跑进方向放一小垫子,要求在垫上起跳;

4.短程助跑弹性跳板起跳练习,在起跳点上放置有弹性的跳板,方向与助跑方向一致,要求踏板起跳。

背越式跳高的训练有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心理训练及恢复训练四方面。

身体训练是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身体训练水平的发展是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的基础,是大负荷训练的物质保证,是不断提高运动成绩的先决条件。身体训练有以下内容:速度训练有一般速度和专项速度。一般速度30—6m反复跑、100—150m,反复跑、30—60m追逐跑;专项速度有弧线跑30m计时,全程助跑计时,后四步助跑计时,下坡跑接弧线跑20m,下坡跑度弧线跑20m,,快速摆臂摆腿的模仿练习,快速起跳练习。

弹跳力训练有自然弹跳力和专项弹跳力两种。前者的方法有各种行进间跳跃!跨步跳、单足跳20—30m,计时、四步助跑五级跳";后者有带助跑4—5步的跳跃,计时30—60m,跳跃及各种跳深、跳栏架、跳台阶、综合跳等。

力量训练有一般力量素质训练和专项力量素质训练两种。前者的训练方法有助木举腿、高抬腿走、实心球练习等;后者的训练方法有负重弓箭走、负重蹬台阶4cm,负重半蹲起、及利用其他器械练后群肌、小肌群力量。

协调性训练有各种体操技巧练习,各种绕栏、跨栏跑,各种球类运动等均能提高运动员的灵敏和协调能力。技术训练跳高技术是影响运动成绩的最重要因素。只有掌握合理的技术,才能充分发挥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潜力,取得好成绩。

技术训练在教学和训练中反复进行,技术训练中应包括学习掌握跳高的基本技术和一些主要环节的动作,但应侧重于进一步改进技术细节,不断完善整个技术的节秦,提高技术水平。在训练中应采用简化的练习和专门辅助手段,各个技术环节分别练习,逐一改进,并进行大量的完整技术练习,进一步增强肌肉感觉和体会技术动作。只有不断地在突破某些技术环节的基础上,再进行完整的技术训练才能提高运动成绩。

在技术训练时,更强调根据运动员个人特点在技术细节上有所创新,如:对弹跳力好的运动员要求多练跳跃,发挥自己的长处;对有一定基础的运动员强调大强度,时间短而有效的训练方法。

心理训练在激烈的比赛中,运动员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比赛成绩。只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保持最佳竞技状态。心理训练有感知觉训练、表象训练、集中注意力训练、意志训练、自信心培养五种。

在训练中不仅要与身体训练、技术训练有机结合起来,还必须因人而异地运用不同的方法,循序渐进地提高心理训练水平,逐渐培养和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恢复训练随着运动员水平的不断提高,优秀运动员的负荷越来越大,故恢复过程也显得十分重要。主要的恢复训练方法有:教育学手段与方法,医学生物学恢复手段,心理恢复的手段和方法,同时应对恢复训练的水平进行必要的测定。一、越式跳高助跑技术特点:

(一)背越式跳高助跑的主要特点是弧线助跑

弧线助跑与直线助跑相比较有不足之处。如弧度不易固定、步点不易准确、助跑不易丈量和起跳时容易造成过早转体倒肩等。但是弧线助跑的积极因素,特别对于背越式起跳、过杆等动作结构,却是非常必要的。助跑线一般为“J”形,其优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降低身体重心。背越式最后3-4步弧线跑,因身体承受离心力作用,致使身体向弧心倾斜,半径越短跑速越快,人体内倾越大,这就自然降低了身体重心。研究资料证实:身体内倾30度可降低重心13厘米。重心降低,自然加长了起跳时的工作距离。

(2)由于背越过杆的要求,起跳后身体要转成背向横杆的姿势,采用弧线助跑在不影响跑速的情况下,至起跳时身体已成侧对横杆了,最后一步与横杆约成20度至30度角,以保证人体在腾空后,有一个适宜的相对于横杆的垂直位移距离。这为起跳作好了准备,有利于起跳时的身体绕纵轴旋转。

(3)弧线助跑在起跳时有一个身体由内倾转向垂直的运动,弧线曲率由小变大,使身体逐步加大内倾,有关资料表明:其所产生的法向加速度可以加大支撑点的压力,增加起跳效果;所产生的切向加速度(即离心加速度)有助于向横杆方向的运动。这是身体起跳后由垂直转为水平的主要动力。

(4)弧线助跑由于身体内倾,可以避免起跳时的过早倒向横杆。

(二)助跑技术

助跑的任务是获得必要的水平速度,并为提高起跳效果和顺利地越过横杆创造条件。背越式跳高一般采用8至12步助跑,分直线助跑段与弧线助跑段。

1.直线助跑技术:跑进时身体重心高而平稳上体适当前倾,后蹬充分有力,步幅由大变小,前摆积极抬腿,两臂协调配合大幅度摆动,积极为弧线助跑获得更大的加速度,为起跳作准备。

2.弧线助跑技术:身体逐步内倾,加大外侧腿臂的摆动幅度,保持头、躯干成一直线向内倾。助跑的整个过程应有明显的加速性和较强的节奏感,尤其是最后几步逐渐加快,到最后一步最快。

二、背越式跳高助跑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

(一)助跑弧线的弯曲程度不当

在学习弧线助跑中,经过自我的学习和训练中经常会出现助跑弧线不正确的问题,主要会出现以下几种错误:

错误1:在助跑中,身体内倾不是逐渐加大,而是一开始进入弧线时,身体内倾最大,跑至最后两步时身体反而直立起来,表现在助跑路线上有跑直线的不合理现象。

错误2:在助跑中,身体内倾没有变化,表现在助跑路线上有跑圆弧的不合理现象。

错误3:在助跑中,身体内倾不变化,表现在助跑上有绕弯的不合理现象。

产生上述错误的原因:学生未能掌握好弧线助跑的技术,形成正确的弧线并并依靠自我的感觉来控制身体内倾的变化。

检查错误的方法:检查学生的助跑步点及路线是否正确,可以按照弧线助跑的技术要求,对每一步进行检查,通常每一步跑进方向的转折应逐渐加大。

主要教学手段总结:

1、运用各种半径弧线跑练习。

(1)直道和上、下弯道的加速跑。

(2)半径为6-8米的圆圈跑、螺旋跑和“8”字跑;

(3)直线接弧线或直线切入圆圈跑。

2、借助器械练习

利用长的绳子连接教师和学生(学生用内侧手抓绳子的一端)。弧线助跑时,教师用力牵拉绳子以加大向心力,迫使学生躯干保持适当内倾,加强肌肉的本体感觉。

3、利用标志物进行弧线助跑练习

教师利用标志线或在地面上画出前进路线,要求学生沿标志或路线反复练习,加强正确弧线助跑感觉。途中的大小块可以用小木块或海绵块,可以放在弧线的一边或两边都放,只放单侧可以避免直线助跑,放两侧可以避免圆弧助跑和绕大弯助跑。

(二)助跑最后一步的方向不正确

在背越式跳高助跑教学中,最后一步出现的问题通常比较严重,主要会产生外八字的跑法,最后起跳时的正确位置应仍然沿弧线方向跑进;而错误技术往往造成错误的起跳位置,致使最后一步的路线偏离了弧线的自然延伸,从而使下肢产生两个不同方向的分离,导致力的分解,县最后一步支撑中助跑速度方向偏离支撑点,以致无法产生正确的起跳,上体会过早倒向横杆。

产生原因:起跑前有躲杆意识或急于做背向横杆动作,起跳腿下意识地偏离起跳点。

主要教学手段总结:

1、反复进行上1-3起跳练习,强调最后一步上步时起跳腿的摆动方向。

2、在起跳点放置标志物,以控制最后一步的跑进方向;

3、在起跳点放置适当大小的综垫或弹性跳板,反复进行起跳练习,练习中强调跳上起跳点起跳;

4.标出起跳点,反复练习。

以上练习中,教师应在一旁观察并及时进行纠正。

(三)起跳时脚位不正

背越式跳高最后一步放脚尖的方向与起跳同等重要,脚位不正确,同样会对起跳造成极大的影响。通常初学者在起跳时脚尖会自然地产生外展,形成外八字的放脚动作,这种放脚技术,一会造成起跳时横向力量过大,产生冲撞到杆的现象;二易造成踝关节的损伤。

教学手段总结:

1.上一步放脚模仿技术练习,练习中要求放脚方向要正;

2.行进间沿直线做上1-3步起跳练习,注意强调沿直线放脚起跳;

3.在起跳点沿跑进方向放一小垫子,要求在垫上起跳;

4.短程助跑弹性跳板起跳练习,在起跳点上放置有弹性的跳板,方向与助跑方向一致,要求踏板起跳。

对于背越式跳高的助跑技术中常见的错误,还有许许多多,等待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实践中解决,但一条不能变的是一经发现马上纠正,从而提高整个背越式跳高的质量

祝你成功!

抖音看短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