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黑洞诞生于垂死的超大质量恒星,当一颗质量是太阳100倍以上的超巨星死亡时,它内核的燃料已经枯竭,无法维持燃烧。内核就会在引力的挤压下塌陷形成一个黑洞。超巨星核心产生的巨大引力将会变得十分狂野。
我们以一颗非常有名的恒星为例,见下图。这是即将消亡的大犬座VY超巨星,直径约30亿公里,它是人类目前已知的最大恒星。像所有恒星一样,它的内核就像一个不断向外喷发能量的核聚变反应堆,与此同时,它的强大引力向内挤压。几百万年以来,核聚变与引力互相抗衡。当恒星的燃料耗尽时,核聚变也随之停止,引力赢得了最终的胜利!一毫秒后,恒星的内核被引力压缩至原体积的几分之一,一个婴儿黑洞诞生了。
它立刻开始吞噬恒星的剩余部分。黑洞实际上是由内而外吞噬恒星的,这一切发生只需要几毫秒,恒星的其余部分甚至还没有反应过来,内核就已经被吞噬了,所以恒星其实已经变成了行尸走肉。恒星最终难以逃脱爆炸的命运,一秒钟之内,由黑洞引发的超新星产生的能量比太阳产生的所有能量还多100倍,这种宇宙中为例最大的超新星被天文学家们称之为“超超新星”。爆炸之后只剩下一个新生的黑洞,和两束从黑洞中喷向宇宙的毁灭性激光,被称作伽马射线暴。
黑洞:星云→原始恒星→壮年恒星→红巨星→超新星→中子星→黑洞
当一颗恒星衰老时,它的热核反应已经耗尽了中心的燃料(氢),由中心产生的能量已经不多了。这样,它再也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承担起外壳巨大的重量。所以在外壳的重压之下,核心开始坍缩,物质将不可阻挡地向着中心点进军,直到最后形成体积无限小、密度无限大的星体。而当它的半径一旦收缩到一定程度(一定小于史瓦西半径),质量导致的时空扭曲就使得即使光也无法向外射出——“黑洞”诞生了。
首先恒星将其自身燃烧烬后开始变冷收缩, 然后判断泡利不相容原理提供的排斥力是否满足抵抗强德拉塞卡极限。小于这个极限:1、变为白矮星2、如果体积比白矮星小,则变为中子星。大于这个极限:直接产物------黑洞
以太阳为标准,和太阳一样质量的恒星在灭亡过程中,能量会一次性释放,变成红巨星,之后坍缩成白矮星,如果再获得能量,还会变成红巨星,运气好的话,还可以变回原来的恒星,比太阳大两倍的恒星坍缩后,和上诉情况一样,但也有可能坍缩成黑洞;如果是比太阳大三倍的天体坍缩后,就算是我也阻止不了它坍缩成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