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病因尚不明确,是在自身的易感素质和环境中的不良影响、生活中的应激因素相互作用下发病,所以单一的药物治疗对患者的临床痊愈是不够的,只有与疾病相关知识教育、社会心理干预、心理治疗、家庭治疗等方式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这就是整体性治疗的概念。整体性治疗主要面向两大群体,一方面是针对患者,另一方面则是针对患者的家庭或主要照料者。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药物治疗是重要手段,但系统的心理治疗同样不可忽视。
心理治疗依其主要学术理论与实施要点,分为分析性心理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疗法、行为疗法、人际性心理治疗等种类,实际运用时可根据需要联合采用。
如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存在社会功能退缩,所以还有必要对这类患者进行一系列的心理社会康复训练,尽可能减轻其残疾程度。家庭成员对患者的照顾及态度也会影响疾病的预后。
所以对病人家庭的心理教育,甚至是将家庭成员纳入的家庭治疗,力求改善家庭环境中的人际关系等,这些都将对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减少复发起到积极的作用。
精神分裂症治疗的不同阶段其治疗目标不同,一般将精神分裂症治疗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巩固期)、维持期(康复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目前有典型和非典型多种抗精神病药物可供选择。可选择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齐拉西酮或阿立哌唑等,也可选择典型药物如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或舒必利等。如经6~8周疗效不佳,也可选择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以单一治疗为主,治疗个体化。根据当今国外包括美国、欧洲、世界精神卫生协会(WPA)治疗规则系统的建议,一般推荐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等作为一线药物选用。第一代及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的氯氮平作为二线药物使用。根据我国目前实际用药情况调查,典型药物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和舒必利在不少地区仍为治疗精神分裂症首选,可作为首选药物选用。
氯氮平在国内应用比较广泛,医生有一定的临床用药经验,但考虑氯氮平诱发不良反应(EPS除外)较其他抗精神病药物多见,特别是粒细胞缺乏症及致痉挛发作,建议谨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