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庆云
电视剧《都挺好》已经卫视播出三集,观众对该剧热议不断,豆瓣《都挺好》条目下短评火爆,开播两天便开出观众打分。8.5分的颇高成绩,基本上领跑了开年以来各大卫视电视剧,稳稳地坐在了第一的位置上。
这部电视剧之所以能够引发观众强烈反响,是因为《都挺好》直面了中国家庭一个非常普遍的现实,那就是重男轻女,尤其家中有男孩子和女孩子并存的时候,往往以牺牲女孩子为最大前提。面对这样的客观事情,我们以往的电视剧往往以爱大于一切来遮掩这种错误,但却很少有像《都挺好》这样的,把事实全部呈现,并且用时间来延续证明一切。
在《都挺好》当中,女主角苏明玉有两个哥哥,大哥花费重金出国留学,最终定居国外,十年未能回家。二哥学习成绩很差,考不上什么好大学,却整天游手好闲,最终成了啃老族,不仅让父母给买房子,而且婚后一直跟老人要这个要那个。反倒是苏明玉,这个最小的妹妹,没有得到应有的对待:初三的时候,一本复习资料都不给钱买,自己努力用功读书,要考北京的名牌大学,却被父母勒令只能考免费的师范院校。
我想,这样的剧情内容,在前三集当中便集中蜂拥式的出现,虽然有罗列材料对观众进行煽情的嫌疑,但是这些罗列的重男轻女的事件,在我们的真实生活当中又是何其明显地存在着啊。乃至于苏明玉最终与母亲决裂,一直住在宿舍里边,常年不回家,观众甚至于都看出了一些解气出来。
更为解气的,实则是“时间证明了一切”。当年那个最被不公平对待的女孩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却慢慢成长为了最能在关键时刻让父母依靠的人。乃至于母亲葬礼的一切费用,都是苏明玉出的。那个啃老的哥哥还要在母亲的葬礼上闹事儿。而那个和事老的父亲,也终于明白,自己有些什么宝贝东西的时候,应该藏在保险箱里边,处处提防着自己这个宠溺习惯了的儿子。
《都挺好》对于大叔大妈们“恶毒”的地方便在于,将他们最后的老年时代以电视剧剧情的方式使劲展现出来。这部电视剧再也不是以往电视剧那种父母都是对的、即使有不对也是为了孩子好的调性。它直接用赤裸裸的故事告知所有观众,重男轻女的父母根本上就是不对的,而且,你们会遭遇自己晚年的不幸。这种近乎“诅咒”式的剧情,估计会让很多大叔大妈脊背发凉。
可能不少独生子女的女孩子无法体会《都挺好》当中苏明玉的遭遇,更不知道“苏明玉”式的故事一直在发生根本没有停歇过。在物质资料匮乏的年代,若是家中有男孩有女孩,女孩子往往成为被牺牲的对象,尤其在物质上得不到应有的照顾。而且,在情感上,也一直被当做“寄养”的对象,一直被看做一个早晚被嫁出去的可以要一份彩礼的外家人。
苏明玉的好处是,她过早地发现了这条“真理”,而且与家庭决裂了,进入了女性独立自强的阶段,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来完成了物质财富的积累,最终能够与自己的家庭分庭抗礼。但是,物质财富的独立,并未带来她精神层面上的愉悦,相反,苏明玉进入了自己的恋爱困难阶段。这简直是这一样的家庭对女孩子造成的最大伤害。
而苏母的极端,也造就了苏明玉的过早觉醒。现实生活当中,其实不少母亲没有那么极端,都是在拿温水煮青蛙的方式进行了自己“恶毒”的一切,最终造成女孩子们对这种不公正浑然不知,甚至于一厢情愿地要去满足母亲提出的一切苛刻要求。这也便造成了《欢乐颂》当中的樊胜美形象。无论是苏明玉,还是樊胜美,都是对中国观众有警示作用的:我们是否应该打破这种重男轻女,建立一种对女性公平与尊重的社会。
《都挺好》电视剧根据原著来看,最终故事只完结在苏明玉和家庭处理了应有的关系义务,进行了自己的恋爱生活与工作。我想,这样刺痛现实的作品,应该出下部。我们假设苏明玉具备优秀的生育能力,她有了自己的女儿和儿子。面对自己曾经遭遇的不公正,她能否把一碗水端平,而不是继续持有苏母那种偏爱。电视剧一定是具有教化意义的,虽然我们的编剧们往往不敢直接承认这一点。
女性电视剧的崛起,与其说是刺痛女孩子们与自己的父母进行“决裂”,不如说是让女性真正意识到自己的独立价值,能够在自己做了母亲之后,不再延续上一代的价值偏见。当下这代年轻人,饱受彩礼之苦。那么,这一代的年轻人生了闺女之后,能否在将来,闺女成亲的时候,不要彩礼呢?与其批判上一代的大叔大妈,真的不如让我们自己好好地扪心自问:我们自己会不会将来也成为那些大叔大妈。
如果我们这一代青年可以硬气地说,我断然不会成为苏母,那《都挺好》的社会价值便实现了。